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市級非遺項目——戶縣曲子

發佈時間:2021-10-14 17:00:27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陜西省戶縣曲子主要流佈于戶縣和眉縣等地,它萌芽于明代正德年間,形成于清代初年,至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 

戶縣曲子採用清曲坐唱的方式演出,演員不化粧,俗稱“地攤子”,多在節慶、廟會、紅白喜事等場合演出。演唱時以三弦為主要伴奏樂器,板胡、笛子、四頁瓦和撞鈴為輔助樂器,有時還加入碟子。 

戶縣曲子的唱腔音樂屬曲牌聯綴體,其中包括36個大調和72個小調。大調較為古老,曲體結構複雜,旋律富於變化,拖腔悠長委婉,演唱難度大;小調多為民歌小曲,結構精短,旋律流暢。戶縣曲子演唱時往往根據內容來選擇一些音樂情緒與之相適應的曲調,而後將這些曲調有機地加以組合,使之能完整地表現一種場景或人物的心理流程,像《五更鳥》即用了【月調】、【慢五更】、【崗調】、【戲鞦韆】等9個曲牌,《百戲圖》更進一步用了【月調】、【銀紐絲】、【勞子】等11個曲牌。套曲聯綴有自身的規律,既靈活又嚴謹,如起腔為【越調】,尾聲仍須用【越調】;起腔為【背尾】,落尾亦同樣是【背尾】,等等。 

戶縣曲子傳統曲目已知的有《皇姑出家》、《寡婦驗田》、《秦瓊觀陣》、《王大娘頂缸》、《雁塔寺祭靈》等一百五十余種,按其題材內容可分為風俗、演義、傳奇、靈怪和開篇小曲等五大類。目前,戶縣曲子的傳承面臨困難,急需有關方面積極扶持,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