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旅

西安:千年古都的全運答卷

發佈時間:2021-09-16 08:50:46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8月8日,西安曲江大唐不夜城夜景。新華社記者劉瀟 攝

今晚八點,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就要在陜西西安開幕了。

作為國內水準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全運會首次來到了廣袤的中西部地區。

西安,古稱長安,這裡被稱作“踩著的地都是歷史,吹過的風都是文化”。

這裡有,朝迎日出、暮送夕陽的鐘樓;這裡有,與英國皇家大劇院、莫斯科大劇院並稱為世界藝壇三大古老劇社之一的易俗社;這裡有,“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大唐不夜城;這裡有,讓人“夢回唐朝”的兵馬俑、華清池和《長恨歌》......

借承辦全運會東風,西安發力“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等領域,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內涵、城市文明形象、市民幸福指數。

“西安智造”創新驅動 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1127860924_1631610585751.jpg

▲7月1日,西安“幸福林帶”。新華社記者劉瀟 攝

咬住高品質發展的目標,西安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輪”,全面提高整體競爭力,打通高品質發展的經脈,助力經濟向著中高端水準闊步前進。

2020年,作為我國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西安GDP首次躍上萬億元新臺階,成為西北地區首個跨入“萬億俱樂部”的城市。

最新公佈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西安市人口總量達1295.29萬人,成為近十年北方人口增量最多的城市。

作為我國西部地區工業發展的“領頭雁”,西安曾是我國重點佈局建設的工業基地,吸引了國內航太三分之一、兵器三分之一、航空近四分之一的科研單位落戶,搭建起古城現代科教資源的堅實基礎。

憑藉厚實的工業基礎和科教資源,西安逐漸形成以電子資訊、高端裝備、汽車、新材料、新能源為支撐的現代産業體系。尤其是2019年以來,西安提出“建設先進製造業強市”,以科技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重塑製造業的西安,正從“製造”邁向“智造”。

在老牌國企陜西汽車控股集團的總裝配車間,每6分鐘就能下線一輛重卡汽車。“憑藉智慧製造和生産流程再造,我們在不增加一線員工的情況下,單臺生産時間比以前降低了4分鐘,一年就多生産3萬多輛重卡。”總裝配車間副主任季翔説。

“十年以前,一片單晶矽片上百塊錢,現在只要兩塊多錢,再經過八道工序製成太陽能電池,價格也就六塊多錢。”隆基股份總裁李振國介紹。除了傳統製造業搭上時代發展的快車,探索綠色製造的成長型企業也成為“西安智造”的主力軍。

加快建設先進製造業強市,“6+5+6+1”現代産業體系逐漸壯大成勢,西安高品質發展底氣十足。

“十三五”期間,西安累計完成交通固定資産投資2200億元,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綜合運輸能力穩步增長。西安鐵路網總里程601公里,“米”字型高鐵網格局初具規模。

作為隴海線上的最大站點,全新“顏值”亮相的西安火車站,南望明城墻,北覽大明宮。改造後的火車站,成為年旅客發送量4800萬人次,擁有高架候車室、南北雙廣場、雙站房、雙地鐵接駁的綜合交通樞紐。

位於西安城東的“幸福林帶”,今年7月1日全面對外運營。建成後的“幸福林帶”,全長5.85公里,東西寬210米,佔地面積1134畝,是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間利用工程之一。上、下三層涵蓋了地上景觀、地下商業、綜合管廊、地鐵配套、市政道路等多種功能。

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 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4月13日,X9041次中歐班列(西安)從西安國際港站出發開往哈薩克。新華社記者李一博 攝

兩千多年前,從唐長安出發,一路向西,一條絲綢之路將當時最耀眼璀璨的文明串聯起來,開啟了改變世界的文明交流史。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走深走實,西安這一古絲綢之路的陸路起點城市被賦予新動能。

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高地、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探索建設西安“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和在陜西設立西北地區唯一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為西安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重構對外開放新格局提供了新機遇。

8月11日,滿載著布料、載客電梯、暖氣片等50車貨物的X9041次中歐班列(西安)從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國際港站開出,一路向西,駛向哈薩克的阿拉木圖,這是陜西累計開行的第10000列中歐班列。

目前,從西安國際港站始發的中歐班列(西安)國際線路已經達到15條,覆蓋45個國家和地區,基本實現中亞、南亞、西亞及歐洲地區主要貨源地全覆蓋。中歐班列(西安)的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核心指標位列全國前列。

西安國際港站工作人員介紹:“隨著中歐班列的不斷發展,運輸的貨物品類,由最初的鑽井設備,到如今涵蓋了紡織製品、機械設備、橡膠製品、電子産品、日用百貨、汽車整車及配件等9大類。國際貨運班列、跨境電商試點、洋貨碼頭、糧食指定口岸、整車進口口岸等平臺在西安港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起來。”

疫情期間,中歐班列“長安號”危中尋機,成為保障中國西部地區對外貿易、暢通國際合作的重要物流通道。受疫情影響,從海運、空運轉乘的貨量佔“長安號”新增貨量的40%以上。

今年7月28日,裝有3車43.01噸的注射器、醫用丁晴檢查手套防疫物資,通過X8153次中歐班列開往德國。自去年疫情發生以來,中歐班列以穩定的運能運力,載著抗疫物資馳援沿線國家,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守望相助,共同抗擊疫情的“生命通道”。

“如今,‘一帶一路’倡議已經進入高品質發展的融合期。西安正在著力打造中歐班列集結中心,與沿線城市共建國際物流大通道。我們要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全國高校國際政治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西安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胡瑞華表示,中歐班列“長安號”正在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美麗秦嶺澤被天下

▲17年光陰荏苒,從昔日的城市下水道,到實現全域生態化,作為首個以生態命名的開發區——西安浐灞生態區以“生態立區、産業興城”的發展戰略,探索出一條建設綠水青山、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品質發展之路。新華網 發

刀刃向內促改革。作為秦嶺北麓違建別墅整治的風暴中心,過去三年裏,陜西省、西安市不斷完善保護制度體系、擴大治理範圍和維度,探索秦嶺生態保護的“西安樣本”。

秦嶺西安段,橫向全長166公里,縱向寬30至70公里不等,面積超過5000平方公里,約佔西安市行政區劃面積的55%。

2019年西安市將原來設在市政府下的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委員會,提檔升格設為市委的下設機構,併為37個成員單位制定了明確的責任清單。

夯實制度、厘清職責,西安市通過關停、改造農家樂,在主要峪口設立保護站,探索整體性保護、系統性修復的長效機制。

利用渭河、灃河、浐灞河、秦嶺地區豐富的自然山水生態和歷史人文資源,西安全面構建“三河一山”綠道網路,為市民提供了一個親近秦嶺的綠色騎行線路。

擁有天藍、地綠、水凈的優美環境,是群眾的期盼,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

從拆除秦嶺違建別墅到融入“三河一山”建設,可以看到,守護生態就是創造民生福祉,這樣的生態紅利正在被更多人共用,生態發展思路鋪成的高品質發展之路,讓群眾切切實實地收穫到“金山銀山”。

民生保障“內涵式”發展 提升百姓獲得感

▲近年來,西安航太基地著眼綠化空間體系打造,通過系列公園建設、城市綠道新建改造等舉措,進行全域綠化提升,“綠滿航太綠動新城”的生態畫卷徐徐鋪展。新華網 發

近年來,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大拆大建、新城遍地開花的城市“外延式”發展,逐漸讓位於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老百姓獲得感為目標的“內涵式”發展。

為迎接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加速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城市有機更新,2019年底,西安市全面啟動“三改一通一落地”工程,在老舊小區、城中村(棚戶區)、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和“斷頭路”打通、架空線落地等影響城市形象、事關民生福祉的短板上集中發力。

“三改一通一落地”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也是搶抓全運會歷史性機遇、補齊民生短板的現實需要,要從最難、最弱和老百姓反映最集中的問題著手。西安市委、市政府立下“軍令狀”,並給出完成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西安市提出,2021年6月前完成繞城高速以內80%以上老舊小區改造,打通斷頭路58條,完成主城區道路以及城中村、老舊小區通信架空線落地工作。讓城市更優美,百姓更安居。

“我們家住頂樓,再也不用擔心下雨屋裏成‘水簾洞’了。”家住蓮湖區北關街道龍首北路秦文閣小區的張阿姨説。不光是排水問題、樓頂防水,小區的架空線纜、安防系統、路面硬化、供熱系統、小區活動中心等也在這次老舊小區改造範圍內。

讓改造後的小區既好看、更好住,通過對老舊小區的居住壞境進行徹底的改善,小區居民的“幸福感”大幅提升。

在蓮湖區北關街道,通過張貼公告、小區“扇子會”、“板凳會”等方式,在居民中廣泛宣傳改造政策、方案。針對大家訴求不一,業主的特殊情況,讓居民、施工主體、家委會三方溝通,現場解決問題。

1月30日晚,在西安星火路架空線落地工程施工現場,劃線機正在繁忙作業,運輸車輛往來穿梭,網友一度高度關注的星火路佔道12座高壓鐵塔,被全部拆除,紅廟坡“斷頭路”提前3個月全線貫通,市民抬頭可見舒朗的天際線,出行環境大大改善,當地群眾和網友廣泛讚譽。

8月30日晚,西安朱雀大街(碑林段)高壓線桿歷時五年終落地。施工人員冒著小雨加快工作節奏,西安市朱雀大街(環城南路—南二環)110KV線纜落地工程清纜、拔桿工作全部完成,沿路高壓“蜘蛛網”終於消失殆盡,以優美的環境迎接全運會開幕。

隨著“三改一通一落地”工程的深入實施,西安市民正在發現自己身邊的點滴變化,全運會不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和簡單的一場體育比賽,對於西安經濟社會和城市發展及老百姓的生活都將帶來深刻的改變。

“舉步入園林,抬頭望南山。”在西安航太基地少陵垣,這裡綠意流淌,風景如畫。城市顏值與氣質煥然如新,宛如一幅濃墨綠彩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在西安市蓮湖區隴海鐵路主題公園,通過“拆違、插綠、點彩”尋地增綠,拓展綠化空間,新增城市公共綠地8.29萬平方米,提升綠地6.75萬平方米。

“背街小巷改造升級,不僅讓古都文化底蘊在街巷縱橫間重煥活力,也解決了居民門前‘最後一米’問題,讓小巷成為百姓門前風景線。”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介紹。

加快城市人口市民化,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針對人口聚集帶來的上學難、就醫難等諸多民生問題,西安市打出系列“民生組合拳”。

2019年底,西安提出“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新建、改擴建學校195所、新增學位19.4萬個。今年秋季入學,又有143所學校建成投用,新增學位13.04萬個。

“辦一屆精彩圓滿的體育盛會,是加快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是全面立體展示西安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嶄新形象的最佳窗口,也是西安這座千年古都擁抱世界、走向未來的最好舞臺。”

全運會,西安準備好了!(新華網專稿)

▲9月6日,第十四屆全運會跳水女子團體賽頒獎儀式在西安舉行,季軍陜西隊在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張博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