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西安的AB面:手藝與製造

發佈時間:2021-09-13 09:55:37 | 來源:西安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漫步古城西安

看一場動態風箏表演

聽一曲關中古琴演奏

近距離感受西安的傳統脈搏

步入現代西安,感受60秒下線一輛汽車的速度,見證幾百台機器人同頻共舞的場景,了解24小時不間斷生産的“黑燈工廠”,多角度體驗西安智慧化發展的強勁步伐。

傳統的手工産品,傳承了西安的歷史印記;智慧化製造,承載著西安無限的未來。多樣化的製造方式,讓歷史文化名城西安的骨骼更加立體豐富多元。

傳統手工製造煥發新活力

作為民族傳統文化有形而活態的存在,傳統手工藝是除典籍之外的另一支活態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物質及精神生活需要,承載了市民群眾的造物智慧,是民族鄉愁的重要載體。

形態各異的動態風箏、栩栩如生的木雕木刻、惟妙惟肖的民間泥塑、精美絕倫的戲曲盔帽、古色古香的關中古琴……在西安,這些傳統的手工藝作品,散發著濃濃的生活氣息,是市民群眾生産生活的真實寫照,是古老東方傳統手工技藝的經典傳頌。

四匹馬同步抬頭擺尾,四蹄交替走路,駕車人腦袋左右轉動,雙臂上下揮舞……以廣闊的天空為幕,一隻“秦始皇車馬及秦俑軍陣”風箏在空中翱翔,這只極富氣勢的動態風箏就是中國動態風箏第一人、陜西省一級工藝美術大師張天偉的作品。風箏自古隨風而動,怎樣讓風箏自身變得靈動起來,成為了張天偉多年前探索的方向:“通過將機械傳動與古老的風箏結合,在傳統的風箏的基礎上增加機械傳動裝置,以自然風為動力,經齒輪等巧妙設計帶動風箏上某些部位的變化活動,創造出形態各異的動態風箏。”動態風箏提高了觀賞性和趣味性,成為了極具西安地方特色的風箏流派。

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融合創新、與時俱進是西安手工藝人一如既往的追求。“十四運會將在西安開幕,作為一個手藝人,在大橄欖核上製作‘秦嶺四寶’核雕吉祥物,既展現了西安的文化特色,也向全運會傳遞我的一份期待和祝福。”西安市碑林區非物質文化遺産核雕技藝傳承人王小彬告訴記者:“從事核雕19年來,從單純的模倣、造像,到理解、融入自己的想法,我的核雕技藝有了進一步提升,通過不斷琢磨、領悟、創新,將每個人物的喜怒哀樂表現得淋漓盡致,讓傳統手工製造産品煥發出新的活力。”

在西安,每一個手工藝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即便相同的造像,通過手工製作,也會因材質、手法、技藝以及當時的想法而呈現出不同的表達。這也是傳統手工藝産品最難能可貴的地方,也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意義。

智慧化生産線激發創新活力

一邊是傳統的手工製造,一邊是智慧化的生産製造;一頭連著老百姓的喜怒哀樂,一頭牽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5G、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業態、新平臺蓬勃興起,企業的生産方式也隨之改變,智慧製造在西安多點開花。

走進陜汽汽車總裝配廠內飾車間,流水線上,一顆顆螺栓隨著電動工具旋轉入扣,電線敷設、安裝內襯、擋風裝配,一台臺珠光鉬紅駕駛室在工人們認真細緻的裝配中整齊下線。映入眼簾的ABB涂膠機器人,以高精度高效率保證著X6000駕駛室的品質穩定性;有序運作的AGV(自動導航小車)在SPS臺套配送模式下,進行著物料精準化配送,有效提升了生産柔性。目前,陜汽汽車總裝配廠內飾車間生産節拍壓縮至3分鐘,日産能從380台駕駛室提升至440台。

智慧製造已經融入西安企業的日常生産中。在隆基新能源 BIPV工廠,零星的工人們正在生産線上輔助作業。“隆基 BIPV工廠設備自動化程度較高,在強大的硬體支撐及精密的軟體整合下,實現從備料開始,經過自動上玻璃電池片切割、自動串焊、自動擺串、層疊包裝等十多道工序,最終完成入庫,實現了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間的高效對話。”隆基新能源 BIPV工廠負責人鐘朋閣告訴記者:“工廠通過各種資訊採集和感知技術,將生産中的資訊轉為數字信號,通過無線傳輸、總線技術、工業乙太網等技術將信號傳遞給電腦系統或者展示給操作人員,然後再經過數據分析處理,實施更加精確和高效的工業生産操作。”目前, BIPV生産線單線年産能 300MW,工廠設計的 3 條全自動生産線及 1 條研發線年産能達到 1GW。

60秒,一輛新能源汽車駛出生産線;24小時,不間斷、無人值守進行生産,人睡機不睡的“黑燈工廠”;近200台工業機器人與50條智慧化生産線24小時同頻共舞頂格運轉……在西安企業的智慧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工業化”搭載“智慧化”、“資訊化”加持“數字化”,生産不受時間限制、生産效率越來越高、産能增速持續增長。隨著智慧製造的持續深入,技術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西安的製造企業正加快駛入工業網際網路的“快車道”。

手藝與製造構建立體的西安

傳統手工製造産品傳承了古老的製作技藝,從材質、工藝、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面展現了市民群眾的喜怒哀樂,城市發展的階段歷程,其一筆一劃、一針一線、一雕一刻都銘刻了西安城市的發展印記,是傳統與當代的連接,是城市發展最鮮活的注腳。更重要的是,它的獨特與個性滿足了不同人群對於差異化、個性化的追求。

得益於數字化、智慧化的加持,現代化的大企業生産線則以其標準化、精細化、程式化的生産模式滿足市場化的需要。一條條自動化的生産線,一個個數字化的智慧工廠,縱橫交錯織密城市發展的“路線圖”,搭建起西安城市發展的“鋼鐵脊梁”。隨著5G、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業態、新平臺的蓬勃興起,在數字化、網路化等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推動下,“智慧西安”將呼之欲出。

一快一慢、一張一弛、標準化與個性化都是西安人對匠心文脈的傳承,獨特的手工製作與智慧化的生産製造遙相呼應又休戚相關,兩者在互相發展中共同構築起更加多元、豐富、立體的西安。

未來的西安擁有無限可能,期待你去一一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