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奧體中心光影秀。(資料圖片 首席記者 王健 攝)
西安奧體中心體育場內景。(資料圖片 首席記者 王健 攝)
漢朝使者張騫“鑿空”西域所帶回的石榴種子,已在西安這片土地上綻放了2000多年。嬌艷似火的石榴花,如同這座城市一樣充滿著生機和熱情。如今在灞河之濱,一朵巨大的“石榴花”也璀璨綻放。那是西安奧體中心體育場,9月15日,舉世矚目的十四運會將在這裡盛大開啟。
場館建設是辦好全運會的基礎支撐和重要保障。十四運會場館中,西安市本級場館包括新建的西安奧體中心“一場兩館”、閻良石川河極限運動中心(攀岩、滑板),改造後的西安城市運動公園體育館、室外三人制籃球比賽場地以及西安秦嶺國際高爾夫球場,8個場館于去年9月20日全部提前竣工,並在隨後舉辦的一系列測試賽中收穫了“滿堂彩”。“西安速度”和“點讚西安”背後所彰顯的,正是這座城市“辦一屆精彩圓滿的體育盛會”的信心與決心。
場館建設“每個人都很拼”
有的建築,歷經歲月的打磨終成一座城市的靈魂與象徵,而有的建築起步便是城市標誌,譬如西安奧體中心。
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許多家長都會帶著孩子從四面八方來到西安奧體中心“打卡”,在西安小學唸書的張秋蘊就是其中之一,她還專門寫了一篇題為《“石榴花”開待客來》的作文,“我是在秋天出生的,全運會也是在秋天舉行的,我感覺我和全運會很有緣分,場館真的很漂亮,以後有機會我一定要到裏邊參觀。”
西安奧體中心誕生於2017年的秋天,短短不到3年時間便竣工交付,創造了同類場館建設的最快速度。主體育場項目技術主管李攀從開工頭一天一直“盯”到了最後,他説:“總共996個日夜,每個人都很拼。”“西安速度”的背後,也是團隊智慧與經驗的結晶。據悉,西安奧體中心項目一共成立了12個專項研究小組,高科技應用也是建設過程中的一大亮點,項目先後應用了包括清水混凝土模板技術、預製看臺技術、鋼結構整體提升技術、基於BIM的現場施工管理資訊技術等10大項38小項創新技術,科技含量國內領先。
智慧場館“內外皆有乾坤”
作為十四運會的重要配套設施,西安全運村已于8月27日開村迎客。全運村總佔地680畝,建築面積91萬平方米,共有住宅56棟、房間2975套、床位12176張,分設運動員村、技術官員村和媒體記者村,是全運會史上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備的全運村。從全運村沿灞渭大道向南不遠處的西安奧體中心光影文化公園,綜合運用236米的噴泉、音樂、水幕等多種技術手段,與西安奧體中心“一場兩館”、灞河岸線、中軸公園、中央商務區等項目實現燈光聯控,形成區域水景光影“一台戲”的文化景觀。西安奧體中心泛光照明分為平日和賽事兩種模式,在完美展示場館的同時,踐行節能減排、綠色節儉理念,整個系統僅需一鍵控制,採用“5G技術+智慧化系統”,集合了燈光、音樂、光束等功能元素。
場館外燈光“秀”科技,場館內也滿是“黑科技”。十四運會首次構建國家級大型運動會資訊化系統的大數據統一平臺,把5G、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應用到賽事各項業務中,滿足競賽、組織、安保、觀賽等方面的需求。其中,裸眼全景模式、自由視角、VR技術將會給現場或是電視機前的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觀賽體驗。其中,作為國內首個5G技術全覆蓋的體育場館,西安奧體中心設計安裝了6大智慧化系統、63個子系統,建有綜合智慧指揮平臺,集體育競技、觀賽體驗、媒體轉播、全程服務、智慧安保等於一體。
場館“用戶”好評如潮
今年3月,十四運會測試賽拉開序幕,其中首場測試賽就迎來了有著“夢之隊”之稱的中國跳水隊,親臨現場觀戰的中國跳水協會主席、國家體育總局游泳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周繼紅表示:“西安奧體中心游泳跳水館絕對是一座世界一流的場館,設施條件讓人無可挑剔。”奧運跳水冠軍施廷懋稱該館是自己近幾年來跳過的空間最大的館,“館內設施非常棒,完全具備一流水準。”6月份舉行的十四運會游泳項目測試賽暨東京奧運會補位賽期間,這座場館也讓奧運冠軍葉詩文眼前一亮,“場館十分國際化,在這裡比賽有參加世錦賽的感覺。”
承擔著十四運會開幕式以及田徑比賽的西安奧體中心體育場,在今年4月舉行的測試賽期間同樣給參賽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代表河北隊出戰的天津全運會男子鉛球金牌得主田子重在測試賽上以19米51的好成績奪冠,他當時表示:“這次比賽的發揮超過了預期,這個成績和我去年奪得全國錦標賽冠軍時一模一樣,確實挺意外的,或許和這座嶄新的體育場有關係吧,比賽設施和競賽組織都很棒,看臺上雖然沒有觀眾,但賽事組織者通過播放背景音樂等方式營造了很好的比賽氛圍,讓我們這些選手都很興奮,能用最快時間把狀態調動起來。”
賽後利用“胸有成竹”
每屆全運會之後都會給舉辦城市留下寶貴的遺産,其中場館利用問題備受關注。記者了解到,早在市本級場館尚處於建設期間,西安市就提前謀劃賽後利用問題。“全運會結束後,我市的賽事承接能力將得到極大提升和促進。西安奧體中心在十四運會後將統籌細化奧體片區體育功能及産業發展佈局規劃,以打造東部體育特色小鎮為發展定位,充分發揮已建大型公共體育場館設施和新建中小型體育場館設施等對體育産業發展的主導和帶動作用,積極探索體育産業與文化産業、旅遊産業、康養産業、資訊産業等相關産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注重對場館無形資産的開發利用。通過利用和改造既有場館設施,採取場館租賃、體育培訓、健身服務、商業銷售、休閒購物、觀光旅遊、廣告經營、品牌輸出等多种經營方式,提高公共體育服務水準,發揮場館綜合效應,最大限度實現國有資産保值增值。”在西安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看來,西安奧體中心不僅是新的城市名片,也將成為西安體育功能承載區。
閻良石川河極限運動中心以及改造後的西安秦嶺國際高爾夫球場,賽後將作為西安市戶外運動的重要基地,為專業隊集訓、群眾健身提供專業的運動場地。同時,場地將加快完善配套設施功能,儘快形成集競賽表演、運動體驗、休閒旅遊等功能于一體的戶外運動基地。據了解,十四運會後,西安新建和改造的體育場館將全部向社會開放,並繼續堅持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低收費開放的公益屬性,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全民全運、全運惠民和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豐碩成果,進一步激發全民健身熱潮,推動體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