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瞰西安奧體中心長安書院。(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王健攝)
建築大師沙裏寧説:“建築就像一本打開的書,從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負。”如今,在灞水之濱,一座名為長安書院的文化新地標正悄然崛起,舒展的屋面如一本翻開的書,與十四運會主場館西安奧體中心隔河相望,簡潔大氣的造型獨具中華風韻,彰顯著古城西安獨特的精神氣質。
簡潔大氣造型獨具中華風韻
站在灞河之畔,長安書院與十四運會主場館西安奧體中心及長安雲、長安樂等“長安係”建築群以灞河為脈東西對望,共同繪就一幅絕美畫卷。整體建築以線性展開,順應場地,如同大地書法,形體一氣呵成,與開闊的水岸相連,造型簡潔大氣,獨具中華風韻。
建設中的長安書院。
據悉,長安書院是我市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服務十四運會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公益項目。長安書院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約78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集圖書館、美術館、藝術品交易中心及相關配套工程于一體。
浐灞生態區長安書院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武海靖介紹説,長安書院與西安奧體中心分列于灞河兩岸,建築的尺度須與西安奧體中心、長安雲和長安樂建築取得均衡。因此設計首先確定了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約180米的建築尺度,與其他三大標誌建築共同形成“四足鼎立”之勢。總平面佈局設計利用雙曲線構圖,創造容納與包含的姿態,大致形成以灞河中部為圓心,將花、雲、樂、書院統一起來的圓形結構。
建設中的長安書院。
縱覽整條奧體中軸線,西安奧體中心以雄踞的姿態佔據著主導地位,長安書院則謙遜而內涵,二者一陰一陽、一文一武、和諧共生。
書香繚繞打造文化體驗新空間
通透美麗的玻璃幕墻,將天空、河流、城市倒映其中,隨光線變化呈現出動態的美感。一片連續而完整的翹曲屋面輕柔地平展于灞河岸邊,屋檐的起翹變化,充滿靈動,倣如《詩經·小雅》中所述“如鳥斯革,如翚斯飛。”舒展的屋面又如一本翻開的書,墨香繚繞,寫意長安。
長安書院作為西安文化新地標,傳統魅力與現代審美並存,內部空間與外部環境互相交融,歷史底蘊深厚的長安以抽象的形式展現在眾人眼前,城市的氣韻從建築的內涵中慢慢四散開來。
建設中的長安書院。
據了解,作為城市公共建築,長安書院堅持開放性、公益性的原則,為市民打造出一座多功能、現代化、複合型的文化體驗新空間。圖書館以一條蜿蜒的知識峽谷貫穿建築,將中軸綠化與濱河景觀相連通,使環境景觀自然地滲透到室內。所有閱覽空間均緊密地與峽谷狀中庭結合,將為讀者提供最佳的閱覽體驗。除圖書館、美術館兩大主體功能,設計在建築中貫穿橫縱兩個方向,植入“十”字內街,其中涵蓋一系列公共性和服務性功能,使建築具有全天候的活力。
武海靖告訴記者,該項目建設時間緊、任務重,整體施工難度大,主體採用鋼結構,施工面積大,交叉作業多,特別是屋頂的懸挑施工,施工難度大,對施工品質管理、安全管理造成較大壓力。為此,項目制定了合理的施工進度計劃,保證交叉施工的順利進行,同時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包括臨邊防護、張貼警示牌、動火管理等,保證施工順利進行。
灞水之濱新地標彰顯西安文化新魅力
作為服務十四運會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公益項目,長安書院項目於今年2月份正式開工,目前已完成外立面施工,正在進行泛光照明聯合調試。
長安書院項目堅持先進、適用、可靠的原則,在保證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採用了不少適用範圍廣、應用前景好、符合發展方向的新技術、新型材料,包括高強高性能混凝土、高強鋼筋應用技術、3D列印裝飾造型模板技術、鋼結構虛擬預拼裝技術等。
建設中的長安書院。
武海靖介紹,長安書院項目使用了較多新型鋼結構技術,特別是鋼結構施工過程中應用物聯網技術,改善了施工數據的採集、傳遞、存儲、分析、使用等各個環節,將人員、材料、機器、産品等與施工管理、決策建立更為密切的關係,實現施工現場資訊高效傳遞和實時共用,極大地提高了施工管理水準。
長安書院項目還堅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在不同施工內容中,採用了多項綠色施工技術,降低了各個環節不同程度産生的能源消耗、防止水資源的浪費,回收再利用建設過程中有害物質不超標的建築材料,合理控制噪聲污染、大氣污染,使項目施工對周邊環境的污染降到最低,充分發揮出綠色施工技術的優勢。
“書頁”緩緩展開,西安文化新地標昂然屹立在灞水之濱。接下來,長安書院將抓緊進行內部裝修施工,爭取早日面向市民開放。項目建成後將與西安奧體中心一動一靜,構成西安新時代的文體中心,對改善民生、拉動經濟社會發展和加快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屆時,翻開這本大書,您會從哪一章讀起?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文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