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經

西安印發《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品質的實施方案》

發佈時間:2021-09-01 11:14:45 | 來源:西安日報 | 作者:張端 | 責任編輯:閆景臻

陜西隆基樂葉5GW單晶光伏電池項目位於經開區,主要從事高效單晶電池的研發、生産與銷售。項目佔地面積約278畝,總投資超過65億元。圖為5GW單晶電池生産線。 (資料圖片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李明 攝)


西安新聞網訊 記者8月31日從市政府獲悉,我市印發《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品質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爭全市境內外上市掛牌企業達到120家以上。力爭培育1000億級龍頭企業4家,500億到1000億級支柱企業5家,100億到500億級重點企業20家。

到2025年力爭培育

1000億級龍頭企業4家

《方案》明確,堅持市場導向和政府有為並重、堅持擴大增量和優化存量並重的原則,將推動上市公司高品質發展同深入構建“6+5+6+1”現代産業體系、加快推進“十項重點工作”深度融合,優化上市公司結構和發展環境,切實提高上市公司運作規範性,增強其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為西安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提供“硬支撐”、注入“新活力”。

《方案》提出主要目標:“十四五”期間,基本形成資本市場體系逐步完善、上市公司“質”“量”穩步提升、上市掛牌後備企業資源庫不斷充盈、資本市場風險穩定可控、上市掛牌工作“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到2025年,力爭全市境內外上市掛牌企業達到120家以上,高科技屬性上市公司佔比逐年提升,鞏固強化我市“硬科技”實力。上市掛牌後備企業資源庫規模明顯擴大,在庫培育企業數量達到700家。

到2025年,力爭培育1000億級龍頭企業4家,500億到1000億級支柱企業5家,100億到500億級重點企業20家,全市直接融資比重不斷優化,上市公司市值大幅提升。緊抓註冊制改革新機遇,適應資本市場政策新要求,規範上市公司內部治理,夯實主體責任,著力防範化解股票質押、公司退市等重大風險,形成穩定有序的西安資本市場新局面。上市工作機制得到新加強,保障西安資本市場蓬勃健康發展。

每年挖掘市級重點上市

後備企業不少於75家

我市將支援優質企業上市融資。加大後備企業培育力度。堅持“一企一策一專班”,加快推進已在陜西證監局輔導備案企業的上市申報和輔導驗收工作。深入開展“未來之星TOP100”和“龍門榜TOP20”評選工作,入選未來之星的企業直接納入西安市上市掛牌後備企業資源庫,入選龍門榜的企業推薦納入陜西省上市掛牌後備企業資源庫,不斷壯大後備力量。每年挖掘市級重點上市後備企業不少於75家,向證監局推薦輔導企業不少於20家。

推動優質企業上市掛牌,支援募投機構做優做強。依託西安絲路金融中心建設重要契機,大力發展風投、創投、産投,完善募投行業發展扶持政策措施。培育壯大本土創投機構,吸引全國知名創投機構來西安投資、在西安落戶。發揮“絲路股權投資聯盟”積極作用,打造市內外私募基金領投接轉的生態圈。落實證監會《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支援“硬科技”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支援“三創四新”企業在創業板上市。

努力在關鍵核心技術

“卡脖子”環節取得新突破

我市將支援上市公司做大做強,鞏固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準。針對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分類分層開展培訓,規範其在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中的行為。支援符合條件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共同參與公司治理。

鼓勵上市公司通過資産重組、收購和分拆上市等方式,圍繞主業及産業鏈上下游開展資源重組。支援上市公司穩妥有序開展境外並購,做好資金籌措、風險防控和境內外業務整合,打造行業龍頭。

鼓勵上市公司通過定向增發、配股、發行各類債券和證券化産品等多元化方式融資,推動經營性資産整體上市,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支援上市公司盤活存量資産。充分發揮擔保機構作用,支援上市公司、股東開展長期限債務融資,優化資本結構。引導理財子公司、公募基金依規對接上市公司和債券發行人,助力直接融資。

鼓勵上市公司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示範帶頭作用,通過設立技術創新中心、研發機構、增加科研投入等方式,努力在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環節取得新突破,為西安絲路科創中心建設提供“硬支撐”。

督促退市上市公司提前制定

退市風險處置預案

《方案》指出,我市將妥善處置上市公司風險,積極穩妥化解股票質押風險。配合省級部門做好上市公司市場化紓困和政策性紓困工作,妥善處置股票質押風險。支援銀行、證券、保險、私募股權基金等機構依法合規參與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化解。

及時處置上市公司退市風險。鼓勵上市公司通過並購重組、破産重整等方式化解風險。督促退市上市公司提前制定退市風險處置預案,確保平穩退市。支援投資者依法維權,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強化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政策支援。發生自然災害、公共衛生等重大突發事件,對上市公司正常生産經營造成嚴重影響時,各相關部門要制定有效應對措施,依託宏觀政策、金融穩定等協調機制,加強協作聯動,落實好産業、金融等方面的紓困惠企、增信保障政策,確保各項紓困措施直接惠及市場主體。對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上市公司,給予相應政策支援。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