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省級非遺項目——唐三彩燒制技藝

發佈時間:2021-08-23 11:07:51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李建鵬,出生於1966年8月,西安市灞橋區席王街道辦唐家寨村人,中國黨員,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唐三彩製作技藝第三代傳人。他從事唐三彩燒制已經有30多年的時間。對唐三彩製作工藝進一步的研究,一心想把唐三彩技藝傳承、發揚光大。

近些年來,他給陜西歷史博物館、碑林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等製作過要求更高的文物複製品。2016年李建鵬的唐三彩燒製作品被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博物館永久性收藏,並頒發收藏證書,産品曾多次獲獎,並遠銷海內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種低溫釉陶器,距今1400多年的歷史。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總稱,它用的最多的色彩是黃、綠、白三種顏色,因此被稱為唐三彩。主要分佈在長安和洛陽兩地。在目前出土的唐三彩作品中,最為常見的是馬匹、仕女、野獸等。

為了傳承這一珍貴的中華優秀傳承文化遺産,李建鵬在灞橋區席王街道辦唐家寨成立了唐三彩燒制技藝傳承基地。在這裡可以體驗一個唐三彩真正的製作過程,挑選、舂搗、淘洗、沉澱、晾幹後做胚。用含有銅、鐵、鈷、錳、金等礦物著色。

今年已經52歲的李建鵬幹這一行已經34年了,可謂揮灑了一聲最好的年華。18歲就跟著長安區一位名氣響亮的唐三彩燒制大師學藝,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有了將這門手藝傳承上千年的手藝發揚光大的夢想。其實古長安的唐三彩燒制工藝與洛陽唐三彩燒制工藝相比毫不遜色,洛陽的唐三彩燒制被稱為東窯,長安這邊的被稱為西窯。

今年已經52歲的李建鵬幹這一行已經34年了,可謂揮灑了一聲最好的年華。18歲就跟著長安區一位名氣響亮的唐三彩燒制大師學藝,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有了將這門手藝傳承上千年的手藝發揚光大的夢想。其實古長安的唐三彩燒制工藝與洛陽唐三彩燒制工藝相比毫不遜色,洛陽的唐三彩燒制被稱為東窯,長安這邊的被稱為西窯。

唐三彩的馬匹可以多方位的折射出唐文華的絢麗光彩,不僅為人們提供了認識中國唐文化歷史價值的寶貴實物資料,而且也使得一批有一批中外收藏家為它的藝術魅力多吸引。

唐三彩馬匹的做工工藝複雜,先用木頭製作一個半馬匹形狀的模具,再將準備好的陶土塞進模具,擠壓之後,兩個半塊模具壓在一起,就形成了空心的泥馬身子,過大約十分鐘左右時間取掉模具,。然後再根據不同部位結合在一起打磨好接縫,開始會根據泥胚的大小進行晾幹。必須要陰幹,然後進行第一次燒制,也稱為素燒,古代燒法是在柴窯用上千度的高溫燒制,黑褐色的泥馬燒出來就是瓷白色。工人們再將瓷白色的馬匹著色,以丹紅、石英為底,加上不同色料調成,進行著色上釉內進行第二次燒制。第二次燒制整個流程是最關鍵的一步,成敗在此。唐三彩最神奇的就是這一步,看來顏色一樣,可是配比就不一樣了,燒出來顏色各不相同。這也就是為什麼成為唐三彩燒制技藝。

唐三彩人物類有貴婦俑、仕女俑、文官俑、武官俑、天王俑、牽馬俑等,在人物造型上,女性藝術形象最為突出,豐滿端莊,優雅淑嫻。不同地位,不同感情,不同年齡的女性人物,惟妙惟肖。

人物俑與馬匹俑製作過程基本一樣,只是在塗色彩時候,人物俑臉部是不塗色封釉的,燒制完成出窯後,再進行臉部著色涂飾,因為臉部封釉後,在燒制過程中會隨著溫度的提高,釉會流淌,造成人物臉部色彩不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