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非遺

西安市的省級非遺項目——南茂號醬腌菜辣子醬製造工藝

發佈時間:2021-08-23 11:10:54 | 來源: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我國製作醬腌菜的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3100年前的商周時期。據了解,全國各地都有獨特的工藝和風味,一般均具有鮮、辣、甜、脆、酸、嫩等特色,講究色、香、味、形,有的地區很注意其包裝的容器。腌制蔬菜易於保管,食用方便,成本低,可調劑蔬菜淡季吃菜困難。同時製作方法簡單,其加工關鍵在於鮮菜品質,人們可根據本地區特點,發揮新鮮蔬菜來源豐富,價廉等優勢,按工藝要求和民間傳統制法,製作出品味皆佳的醬腌菜。除自己食用外,還可投放市場為致富辟一門路。

相信許多年長的人都有類似的記憶,或收菜、買菜甚至撿菜的記憶,或大量製作的記憶,或以此為冬天主菜的記憶。

據史料記載,明清之際以生産加工糕點甜食和醬菜腌制的生産工廠南茂號在古城西安誕生。1777年,南茂號在三原縣開設分店。清末民國,生意興隆,譽滿全國,尤以三原蓼花糖享譽至今。

南茂號當初在三原建號時,醬菜園佔地四畝,從業者達七十余人,醬園腌制的産品有醬筍、醬黃瓜、醬蘿蔔、十香菜等。其風味獨特,遠銷全國,是一個有著三百多年曆史的名號。

1956年公私合營時併入三原食品廠,後因渭北合大縣又分縣治理,為了留住南茂號獨特的生産工藝和製作秘笈,年富力強、技術精湛的醬菜師傅李鵬傑、王鴻德攜秘方真傳回到調整插花後由三原劃歸高陵的何村吳鄭坊馬家繼續經營,留住了南茂號的根。

此後的幾十年,先後在通遠公社辦過社隊企業醬園,地點先在馬家村,後遷往通遠公社駐地禮堂,後更遷到香王村公社拖拉機站內。

1982年,醬園解散,第三代傳人馬忠玉回到了馬家在村中建起了南茂號醬菜腌製作坊,使這一老字號腌制技藝得以傳承。20世紀90年代後期,馬忠仁次子馬傑繼承了父親的手藝,于2010年元月在今高陵區通遠鎮何村創辦了西安市溢香園蔬菜加工有限公司,擴大了南茂號醬菜、辣子醬的製作工藝,並且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了商標。

南茂號廠子坐落在高陵區通遠街道何村社區。坐南向北,門面五間兩層,底層除一間大門通道外設産品展室,同時也是品嘗和零售庭;二層是文化博物館展示廳。後邊依次是:品質管理科、生産技術科、産品檢驗室、醬菜生産區、分裝車間、成品生産車間、調味品加工區,佔地6000多平方米,擁有4000平方米的標準化生産車間,是西北老牌腌制蔬菜加工的民營企業。年加工各種菜類1000余噸,其中生産的“關中溢香園”、“南茂號”牌的各種特色菜品,以口感香脆、營養豐富、無添加劑之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遠銷西北各地,網銷全國。

現在西安市溢香園蔬菜加工有限公司生産的品牌有油燜香椿、香辣脆瓜、果仁瓜丁、宮廷黃瓜、香辣瓜條、香辣醬、花生醬丁、五仁醬丁、風味豆豉、醬蘿蔔黃瓜等,使原來南茂號産品不足十種已發展為兩大菜係,六個門類,三十五個品種。

2017年元月,西安市人民政府根據西安市品質強市工作推進委員會評價結果,特授予西安市溢香園蔬菜加工有限公司生産的‘南茂號’牌醬腌菜(香椿)油辣椒為“西安名牌産品”,列入西安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2017年12月列入陜西省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