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交通

西安上下團結一心 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發佈時間:2021-07-28 11:08:02 | 來源:西安新聞網 | 作者:郭沛然 | 責任編輯:閆景臻

6月29日上午,幸福林帶項目五大工程已全部完工。(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健 攝)

214個迎十四運會

重點建設項目已完工191個

6月29日下午,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迎十四運會重點項目建設情況新聞發佈會獲悉,今年以來,我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項目進展,高品質、高標準推進項目建設,全市上下團結一心、搶抓工期,克服重重困難,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幹成了一批一直以來想乾沒幹成的事。

“今年以來,我市迎十四運會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各項工作突飛猛進,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受到廣大市民和遊客的讚譽和肯定。”市政府副秘書長、十四運西安市執委會城建組副組長王學超説,截至目前,全市214個迎十四運會重點建設項目,已完工191個、佔比89%。其中,奧體隧道工程,經九路、紅廟坡斷頭路打通,香槐六路跨灞河橋、浐灞三路、灞河西路、歐亞四路、歐亞五路等重點項目已于5月1日前建成通車,進一步改善了城市交通出行環境,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數。

經過艱苦努力,6月29日丹鳳門廣場及周邊市政配套工程、朱宏路-鳳城五路立交、元朔大道-西銅路立交、北客站樞紐工程(一期)、地鐵14號線工程、奧體大道跨繞城高速立交、錦堤六路下穿灞河隧道、北辰永淳路隧道、幸福林帶、興慶宮公園改造提升、灞河元朔大橋等11個重點項目也已集中建成(通車)。

“我們將繼續埋頭苦幹、真抓實幹、持續攻堅,緊盯8月1日時間節點,努力完成科技八路、緯零街整治提升及建設改造、一級道路剩餘電力架空線落地、剩餘積水點改造、昆明路高架橋工程地面道路及附屬工程、北客站樞紐工程(一期)東西兩側停車樓等剩餘23個項目建設。屆時,我市迎十四運會重點項目建設將全面進入收官階段。”王學超説,我市將進一步做好城市精細化管理、賽事運作測試保障和迎十四運會氛圍營造等工作,在“精細”上下足功夫,在“精準”上見到真功,在“精彩”上求得實效,只留經典、不留遺憾,為十四運會精彩圓滿舉辦作出貢獻。(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車陽陽)

幸福林帶項目

五大工程完工 將於明日對外開放

6月29日,幸福林帶項目五大工程全部完工,地上景觀綠化和地下商業首開段(位於橫二路到長樂路段)將於7月1日對外開放。

幸福林帶項目位於幸福路和萬壽路之間,南起新興南路、北至華清路,全長5.85公里,平均寬度210米,佔地1134畝。2017年6月林帶正式啟動主體建設,經過4年連續奮戰,目前地上景觀、地下空間、綜合管廊、地鐵配套和市政道路五大工程已經完工。

地上景觀綠化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要求,分5個層次立體種植各類樹木5萬餘棵、地被40余萬平方米、植物150余種,綠化覆蓋率達85%,園內喬木、灌木等佈局錯落有致,與林帶其他工程融合形成整體園林景觀。地下空間總開發面積達80萬平方米,設置23個下沉式廣場、34個“水滴”天井,與地面主題景觀有機串聯構成互通融合的立體空間。全段以地下商業,公共服務,體育和文化産業為主體,建有多個體育場館、健身廣場及文化館、圖書館、非遺中心。商業運營區域建築面積達16.6萬平方米,引入全國首個雙巨幕影院、潮流時尚零售及品質餐飲等多種業態。

綜合管廊全長12.28公里,區域內電力、通信、熱力、天然氣、給水、再生水等6大類管線均入廊,形成了幹線管廊、支線管廊、纜線管廊為一體的格局。幸福林帶內,西安地鐵8號線貫穿而過,與1、6、7號線無縫換乘,4條地鐵線在幸福林帶共佈局5個地鐵站點,將深度激發城東區域交通活力。林帶項目包含南北向萬壽路、幸福路和東西向10條道路,總長12.43公里,採用“小街區、密路網”的設計理念和交叉路口下穿下沉的立體交通方案,建成兩縱十橫平面路網體系,已于4月30日開放通車,優化了區域交通網路。

“此次開放展示的是林帶地上景觀綠化和地下商業首開段及停車位部分。”新城區區長王徵介紹,首開段負一層商業運營和公共服務配套部分將於7月1日全部對群眾開放,257個潮牌店開業運營;地下冰球、羽毛球、籃球、游泳等體育場館,新城區圖書館、文化館等也將陸續投入使用,屆時將滿足市民群眾購物、體育和文化多重需求。另外,為方便群眾遊覽,首批 2940個地下車位將全面開放,林帶周邊廠區、空地臨時車輛停放點也同步投用。(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車陽陽)

興慶宮公園即將全新亮相。(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李明 攝)

興慶宮公園

經過全新改造 即將與市民遊客見面

作為十四運重點建設項目,全新改造的興慶宮公園即將與市民見面。記者昨日了解到,改造後的興慶宮公園將以“人民”為中心,仍然定位為“城市公園”,從基礎設施到整體景觀提升都會突出人性化設計,整個改造以興慶湖水生態治理為基礎,以遺址保護及文旅融合為目標,堅持公園格局不變、湖形不變、建築不增,努力做到因地制宜、有機更新、系統性提升公園品質。

據介紹,改造後的興慶宮公園的總體規劃佈局確定為“一湖、一環、六區”。一湖:就是原來的興慶湖;一環:是2600米長的綠色健康步道環;六區:分別是遺址保護展示區、休閒娛樂體驗區、康體運動遊憩區、沉香主題文化區、旅遊服務配套區、宮苑風貌觀賞區。在改造提升過程中,圍繞著唐興慶宮文化展示、水生態治理和城市公園提升3個方面,重點實施了四大系統工程,包括文化展示工程,對勤政務本樓遺址、水渠遺址、龍池遺址等歷史記載建築進行了保護性展示,增加了城市記憶展覽館、唐興慶宮文化展覽館和興慶宮考古展覽館3座文化展覽館,改造提升了龍堂、西門、南薰閣、長慶軒、興慶宮大劇院,修繕了沉香亭、彩雲間、花萼相輝樓、東展室、積慶殿、五龍壇、龍池殿、南門、東門、圍墻等文化建築,增加了玉帶橋、角樓,進一步彰顯興慶宮的“宮”文化屬性。實施水生態改善工程,借鑒護城河和渼陂湖的水體治理成功經驗,採取水質凈化、水體迴圈、人工濕地等舉措,對興慶湖的水生態環境進行了徹底治理,形成了150畝景觀水域,蓄水量達到20萬立方米,庫容量達到27萬立方米。實施園林綠化提升工程,在保留園區原有全部喬木的基礎上,重新梳理園區植物結構,補充缺失植被,新栽植大樹喬木3500棵,系統提升景觀綠化20萬平方米,全面提升了公園的觀賞性。實施旅遊體系提升工程。深度挖掘了17個方面的文化內涵,統一設計了完整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新增綠色健康步道2600米,鋪裝廣場、道路9.9萬平方米,提升星級衛生間10處、便民服務商亭11處。同時,在4個出入口增加了近200個地面停車位,形成了層次豐富、配套完善的旅遊服務體系。(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靜)

西安北客站樞紐工程(一期)

實現與高速、快速路網互聯互通

6月29日,西安北客站樞紐工程(一期)正式通車。該工程通過構建“東西雙環高架+地面調節通道”系統等,實現了西安北站與高速、快速路網的互聯互通,並消除左側落客、繞行進站的安全隱患,讓車輛進出西安北站更加安全方便快捷。

西安北站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高鐵站,共設18個站臺、34站臺面,年客流量達6200萬人次。此前,西安北站存在與高速公路“近而不進、不連不通”,落客平臺逆時針通行、左側進站交通不暢,右側落客有安全隱患等問題。為了補齊短板、系統升級,市委、市政府統籌謀劃、加快推進西安北客站樞紐工程建設,並作為城市重大配套設施和十四運會重點保障項目。自去年5月西安北客站樞紐工程(一期)正式啟動以來,西安經開區按照“只留經典、不留遺憾”的總體要求,克服重重難關,倒排工期、晝夜施工,累計投入機械12.3萬台次,施工人員181萬人次,建成橋梁樁基1422根,橋墩柱440座,高架橋主梁357跨;完成土方開挖清運50萬方,混凝土澆築39.2萬方,鋼筋製作安裝5.5萬噸,鋼箱梁製作安裝3.3萬噸。實現了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實施,高品質建設完成。

據了解,西安北客站樞紐工程(一期)共建成高架橋梁16.13公里、地面道路13.25公里,停車樓面積13萬平方米,可提供車位2200多個,構建起了“東西雙環高架+地面調節通道”系統,實現北站與高速、快速路網的互聯互通,消除左側落客、繞行進站的安全隱患;通過建設南北廣場綜合樞紐,打造智慧交通,實現了車輛通行大迴圈。(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雷縣鴻)

西安地鐵14號線開通初期運營,市民乘坐“悅動號”主題專列出行。(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李明 攝)

西安地鐵14號線

“築夢號”“悅動號”主題專列同步上線

6月29日上午11時,西安地鐵14號線正式開通初期運營,慶祝建黨百年主題專列“築夢號”從陸港停車場啟程,一句句印在車窗上鏗鏘有力的金句,展示了中國共産黨的百年光輝歷程,讓首批乘坐地鐵14號線的市民感到無比振奮。

紅色風景線

“築夢號”開啟建黨百年之旅

記者走進“築夢號”車廂內,視線一下子就被地面上的紅軍長征路線圖所吸引。從車頭走向車尾,車廂內依次展示了“永遠的紅色精神”“中國共産黨的光輝歷程”“百年征程 百年輝煌”“民族的精英 國家的脊梁”“驚天動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六個篇章內容,生動展示了黨在百年崢嶸歲月中形成的紅色精神、黨在歷史上的重要會議和重大事件、建黨百年期間不同發展階段、黨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涌現出的先鋒人物、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歷史成就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十四運會的重要交通配套工程,西安地鐵14號線連接機場、北客站兩大綜合交通樞紐及奧體中心,將以開放、熱情的姿態迎來全國各地的運動員和觀賽群眾。因此,在車廂扶手的設計上特意選取了全國22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具有代表性的紅色資源共41個,充分發揮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教育人、感染人、鼓舞人的作用,讓紅色基因融入每個中華兒女的血脈。

禮迎全運會

“悅動號”彰顯古都運動風采

西安地鐵14號線開通首日,迎十四運主題專列“悅動號”同步上線,六節車廂以十四運會徽、吉祥物元素為主,將陜西和西安的文化元素緊密融合其中,展示著運動風采和古都魅力。走進車廂,一個靈動的運動世界躍然眼前,紅色的田徑跑道、湛藍的游泳賽道、綠色草坪盡在腳下。一條條賽道、一個個賽場不僅表現了奮發向上、勇於拼搏的體育競技精神,也表達出西安在開啟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新征程中搶抓機遇、埋頭苦幹、勇立潮頭的昂揚鬥志。

設有互動區

“十四運”主題車站華麗亮相

隨著一列列14號線電客車準點上線,奧體中心站也以“十四運”主題車站的新形象與市民見面。奧體中心站總體設計以“盛世全運 逐夢西安”為主題,將憨態可掬的全運吉祥物、矯健颯爽的運動員剪映,還有古都西安的地標性建築融合在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中,讓往來乘客感受到運動之美。記者看到,奧體中心站四個出入口通道分別以“激情全運 悅動主場”“全民參與 築夢全運”“盛世風采 共迎美好”“古都新韻 活力西安”為主題,打造了各有特色的文化長廊,充分結合地鐵外部環境,形成有機銜接,使整個車站呈現出濃厚地域特點和全運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為增強主題車站與乘客的互動性,在站廳中央和A、B口通道處,分別設置了“相約西安 築夢全運”主題美陳和“全運主場 我在C位”、模擬舉重場景兩個創意樓梯拍照打卡點,乘客可以在此互動留念,親身感受全運盛會的體育運動氛圍。

科技含量高

“智慧車站”全程伴市民出行

地鐵14號線設車站8座,全長13.7公里,建設週期僅34個月,創下新線開工到開通運營的最快紀錄。

“14號線以高起點設計,全線設置智慧車站系統,站內設有母嬰室、智慧客服中心、衛生間採用電動門等設施,讓市民出行更舒適、更從容。”市軌道集團建設分公司總工程師康佐介紹道, 該線路與現有機場城際線貫通運營,串聯起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西安北客站綜合交通樞紐及十四運主場館西安奧體中心,將為來自全國各地的運動員、裁判和觀眾提供綠色、便捷的出行方式。

記者了解到,西安地鐵首次全線設置智慧車站系統,緊密圍繞服務“十四運”,在西安地鐵14號線採用AI人工智慧、輕量化BIM、5G等技術,與西安地鐵線網中心(NCC)、人臉識別數據中心、語音識別呼叫中心進行了業務與數據整合,構建了國內首條全線路智慧城軌項目。

丹鳳門廣場綜合交通樞紐成為古城西安新的“會客廳”。(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郝鐘毓 攝)

丹鳳門廣場綜合交通樞紐

累計收發旅客超186萬人次

丹鳳門前電纜落地後視野更開闊了,廣場上綠化加快美景逐步呈現,地下交通樞紐開通了免費的地鐵2、4號線接駁車,且東西交通樞紐均已正式開放……6月29日,記者再次走入丹鳳門地下交通樞紐,看到了這裡的喜人變化。

作為火車站改擴建工程重要組成部分的丹鳳門廣場綜合改造及周邊市政配套工程,總建築面積約30.8萬平方米;周邊市政道路改造總長度約4.12公里;涉及拆遷土地約1500畝,徵收戶數3900余戶。為確保十四運前西安火車站南北廣場建成投運,原本36個月的工期壓縮至18個月。

2021年5月31日18點,丹鳳門廣場綜合交通樞紐和自強路下穿隧道提前部分投運。目前,丹鳳門地下東西交通樞紐均已正式開放。

據介紹,為確保樞紐有序運轉,市軌道集團系統謀劃、精心組織,專門抽調經驗豐富的3名地鐵站長、50名業務骨幹,投入近200名地鐵青年志願者參與現場指揮管理;編制樞紐出行手冊,推出“彩虹指引條”,為旅客做好出行攻略;先後租用22輛公交大巴進行南北廣場與地鐵車站的免費接駁,實現東西向雙向接駁,形成南北廣場旅客接送閉環,緩解旅客扎堆排隊候車情況。

“丹鳳門廣場大氣美觀,地下交通樞紐高效便捷,從地鐵口坐上免費的接駁車後,10分鐘不到就能抵達丹鳳門地下交通樞紐,下了車還有工作人員貼心的引路,確實挺方便。”市民郝女士點讚道。為了保障市民旅客有序高效進出站,市軌道集團建立了鐵路、公交、出租等多部門實時共用客流資訊機制,做到高峰客流提前準備,現場情況及時應對。

截至6月27日24時,丹鳳門廣場綜合交通樞紐自部分開通以來,累計收發旅客總數186.78萬人次。為有效應對客流高峰,開通了東西向兩路雙向地鐵免費接駁車,每日疏散旅客佔到站旅客的40%以上。(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郭沛然)

建成通車的灞河元朔大橋。(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謝偉 攝)

灞河元朔大橋

西安城東再添新地標

6月29日中午12時,新建成的灞河元朔大橋氣勢如虹、威武雄壯。經過20個月的不懈奮戰,元朔大橋順利建成通車,從此西安城東灞河之濱,又多了一處新景觀、新地標,也將進一步完善區域交通路網,進而促進整個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

灞河元朔大橋是西安市會展中心週邊提升改善道路PPP項目,工程呈東西走向,道路西起北辰大道,終點接港務南路與迎賓大道交叉口。工程全長2.318公里,等級為城市主幹路。橋梁段全長1054.18米,主橋採用空間雙索面自錨式懸索橋,橋面寬56米,長632米,全部為鋼箱梁結構,採用半漂浮體系的結構形式;引橋為雙幅橋,採用預應力混凝土現澆梁橋,西側引橋長度各240米,東側引橋長度各180米。

懸索橋主橋是空間雙索面自錨式懸索橋,由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及運營,橋面寬56米,全長632米。橋塔採用鋼主塔,為紡錘形,石榴花構造,位於橋梁中央分隔帶內,橫向為獨柱,截面為鋼箱型截面,內設五道橫樑,橋塔全高129.5米,承臺內預埋6.5米、橋面以下23米、橋面以上100米(含23米裝飾結構)、用鋼量1.3萬噸,懸索橋主橋和主塔總用鋼量4.2萬噸。

為保障十四運的交通通暢,灞河元朔大橋整體工期較為緊張,對此項目部採用了國內首創的“塔梁同步”整體鋼箱梁分幅頂推、貓道地面預拼然後整體提升等施工工藝,大大節約了工期,保障了施工進度。同時,相比較于常規的懸索橋平行纜,本項目是空間纜索,施工難度較大,對於施工精度控制要求極高。

灞河元朔大橋作為會展中心配套道路的組成部分,主要承擔連接會展中心區域、體育中心區域、西安市區、港務區及高鐵站的功能。該項目是體育中心對外,交通快速通道,是西安市北部片區東西向交通聯繫的重要交通幹道,項目的建設將帶動沿線區域的開發建設,完善該區域交通路網,進而促進西安市城市建設的發展。(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趙輝)

元朔大道-西銅路立交

提升高鐵新城交通疏解能力

元朔大道-西銅路立交項目位於元朔大道、西銅高速城市段快速路和西延高速(G65W)相交處,採用苜蓿葉+半定向匝道三層互通式立交形式,立交區南北西銅快速路主線長1234米,東西元朔大道主線775米,立交佔地370.2畝,主要工程內容包括立交範圍內的管線遷改、道路工程、橋梁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景觀綠化工程等。

元朔大道-西銅路立交作為高鐵新城片區的重要出入口,建成後將大大縮短高鐵新城片區與港務區、浐灞生態區之間的通行時間,保障了元朔大道與西銅高速城市段快速路間的快速交通轉換及沿線區域的快速交通出行,完善了區域道路系統結構,提高了高鐵新城片區的交通疏解能力。同時為第十四屆全運會的順利舉辦提供重要交通保障。對拉大城市骨架,提高城市影響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蔣黛)

北辰永淳路隧道從北辰大道高架橋下穿過。(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謝偉 攝)

北辰永淳路隧道

市民可由北二環、北三環直達十四運主場館

6月29日上午,十四運重點建設項目北辰永淳路隧道實現通車。

北辰永淳路隧道是北辰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辛家廟—灞浦三路南)的重要一環,是北辰路鳳城八路立交重要節點工程。鳳城八路立交上下五層,包含北辰路主線高架層,兩層立交匝道層,地面道路層,下穿隧道層,布設為半互通式立交,其中永淳路下穿隧道,全長636米,暗埋段113米,設計為地面雙向四車道,隧道內雙向四車道,向西與鳳城八路相接、向東與錦堤六路相接,構建起行政中心至奧體中心最直接最便捷的通道,為全運會賽事及周邊區域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

該項目的建成通車標誌著北辰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的全面完成。今後,市民可由北二環、北三環,直達十四運主場館,一路暢行,通行時間將由原來的40分鐘縮短至8分鐘。

6月29日上午,記者在通車儀式現場看到,有市民專門駕車來到剛剛實現全面通車的北辰路 “嘗鮮”。“路面平整、全程沒有紅綠燈,開車走在這樣的路上感覺真‘暢快’!”市民張先生説。

據悉,全面通車的北辰路快速路將成為西安主城區聯繫城北的一條南北向快速通道,與區域內的東北二環、繞城高速立交相互轉換共同組成貫通城東各片區的縱向快速通道,極大緩解西安主城區東北區域交通壓力,提升十四運舉辦期間及日常交通通行能力,為城市發展提速。(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龔偉芳)

浐灞河隧道暨錦堤六路高架橋

有效保障十四運期間交通暢達

6月29日,浐灞河隧道暨錦堤六路高架橋工程建成通車。該項目的建成通車,標誌著浐灞生態區十四運會重要配套項目“五橋一隧”全部建成。

據悉,浐灞河隧道暨錦堤六路高架橋項目是西安市下穿灞河最長隧道、首條過河隧道與綜合管廊合建工程,也是首個涉及河床深厚淤泥層的工程項目。項目西起廣運潭大道,東至香槐六路,全長2.888千米,為城市主幹路,設計車速60千米/小時。主線雙向6車道,輔道雙向4車道。其中主線下穿灞河段採用隧道下穿,長度約1458米;上跨世博大道及香槐六路段採用高架橋梁,長度663米,引路長度767米。

當日上午,浐灞河隧道暨錦堤六路高架橋通車儀式在項目現場舉行。據了解,項目建成共用時一年零三個月,較預期提前一個月。該項目施工過程中匯聚了諸多經驗,創新實現了“六個同步”,即徵地拆遷和管線遷移同步拉開;文物勘探和工程勘察同步開展;圍堰和施工臨設加工同步開工;設計和全程管理諮詢同步引進;招投標和數字化管理同步實施;隧道和灞河生態廊道同步建設。

作為連接我市行政中心和浐灞生態區及西安奧體中心的重要通道,浐灞河隧道暨錦堤六路高架橋的建成通車,將有效保障第十四屆全運會期間交通暢達,對於加快推進“三中心”區域發展及西安東北部快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瀟)

通車後的奧體大道跨繞城高速立交。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謝偉 攝)

奧體大道跨繞城高速立交

15分鐘從行政中心到西安奧體中心

6月29日,奧體大道跨繞城高速立交項目歷時12個月全面建成投用。該項目北起西安國際港務區元朔大道、南至浐灞生態區香槐六路,是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重要配套工程,也是西安奧體中心連接市行政中心的交通主幹道。項目全長1180米,規劃紅線寬度70米,其中橋梁工程長592米,道路工程長588米。包含機動車道、自行車道、人行道,設置四組環形匝道,滿足慢行交通功能。機動車道為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60千米/小時。

該項目立交橋上跨北三環南輔道、繞城高速、北三環北輔道、港興路四條既有線路,採用鋼結構橋梁頂推設計及施工,頂推段總長232米,最大跨度66米,單次頂推重達3700噸。項目通車後,從西安市行政中心至奧體中心車程由原來的40分鐘縮短至15分鐘,區域交通顯著提升,為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的召開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蔣黛)

朱宏路-鳳城五路立交的建成將有效緩解北部片區的交通壓力。(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旭東 攝)

朱宏路-鳳城五路立交

向北可直達機場高速 向南可直達北二環、西二環

“向北直達機場高速,可省去6個紅燈時間,向南去北二環,能省3個紅燈時間,這下可太便捷了。”6月29日,朱宏路-鳳城五路立交正式通車,看到這寬敞的雙向6車道、嶄新的標誌標線,附近的居民梁先生興奮地説道。

據了解,西安市體育中心週邊提升改善道路項目朱宏路(北二環-繞城高速)快速化改造工程項目南起鳳城一路,北至鳳城十二路,全長5.6公里。採用“主線橋+地面輔道”建設形式,沿線配套地下綜合管廊,新建高架橋1座,互通立交1座,平行匝道2對,其中朱宏路新建主線橋全長2.349公里,雙向6車道,標準段寬度25.5米。

其中,朱宏路-鳳城五路立交是朱宏路(北二環-繞城高速)快速化改造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南起鳳城三路,北至鳳城六路,佈置為“T”形全互通立交,包含鳳城五路主線高架、地面道路和四條匝道。鳳城五路主線橋高架全長150米,雙向6車道,橋梁段標準寬度25.5米;匝道橋總長2147米,單向雙車道,項目主線設計車速為80km/h,地面主幹路設計車速50km/h,立交匝道設計車速40km/h。

項目工作人員雷偉介紹,工程作為西安市重點項目,建成後將有效緩解北部片區的交通壓力,市民經過立交向北可直接通過高架直達機場高速,較此前可節約20到30分鐘;向南可直達北二環、西二環,免去等待鳳城五路、鳳城四路、鳳城二路的紅燈,便捷市民出行,有效促進城北片區與主城區快速轉換。(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馮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