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國務院公佈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國發〔2011〕14號),西安市長安區的“牛郎織女傳説”名列其中。
對於西安是牛郎織女傳説的源頭,民俗專家韓養民認為,西安牛郎織女的傳説是有史料記載的,並不是無稽之談。西安昆明池和牛郎織女石像是漢代所建,《漢書》裏曾經多次提到過石婆石刻,漢武帝元狩三年(前120),漢武帝為討伐西南諸國,在長安鬥門灃河東岸開鑿昆明池,訓練水軍,並在池畔東西兩側分別立牛郎、織女石像,隔河相望。昆明池兩畔的牛郎、織女石像被長安鬥門群眾尊稱“石爺”、“石婆” 。它是漢代最早的石刻,比現在茂陵的馬踏匈奴還要早三年,這些都是中國最早的實物和文字記載,足以證明西安就是牛郎織女傳説的發源地。
那麼,牛郎織女的傳説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傳説大約是這樣的:傳説天上有個織女星,還有一個牽牛星。織女和牽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相戀的。織女是王母的孫女,王母便將牽牛貶下凡塵,令織女不停地織雲錦以作懲罰。
織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種神奇的絲在織布機上織出層層疊疊的美麗的雲彩,隨著時間和季節的不同而變幻它們的顏色,這是“天衣”。自從牽牛被貶之後,織女常常以淚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牽牛。她坐在織機旁不停地織著美麗的雲錦以期博得王母大發慈心,讓牽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幾個仙女向王母懇求想去人間碧蓮池一遊,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應了她們。她們見織女終日苦悶,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讓織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懲後的孫女,便令她們速去速歸。
話説牽牛被貶之後,落生在一個農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後來父母下世,他便跟著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與他分家,只給了他一條老牛和一輛破車,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獨佔了,然後,便和牛郎分家了。
從此,牛郎和老牛相依為命,在荒地上披荊斬棘,耕田種地,蓋造房屋。一兩年後,營造成一個小小的家,勉強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條不會説話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個人,日子過得相當寂寞。牛郎並不知道,那條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這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説話了,它對牛郎説:“牛郎,今天你去碧蓮池一趟,那兒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的仙衣藏起來,穿紅仙衣的仙女就會成為你的妻子。”牛郎見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興,便問道:“牛大哥,你真會説話嗎?你説的是真的嗎?”老牛點了點頭,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蓮池旁的蘆葦裏,等候仙女們的來臨。
不一會兒,仙女們果然翩翩飄至,脫下輕羅衣裳,縱身躍入清流。牛郎便從蘆葦裏跑出來,拿走了紅色的仙衣。仙女們見有人來了,忙亂紛紛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飛鳥般地飛走了,只剩下沒有衣服無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織女。織女見自己的仙衣被一個小夥子搶走,又羞又急,卻又無可奈何。這時,牛郎走上前來,對她説,要她答應做他妻子,他才能還給她的衣裳。織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牽牛,便含羞答應了他。這樣,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們結婚以後,男耕女織,相親相愛,日子過得非常美滿幸福。不久,他們生下了一兒一女,十分可愛。牛郎織女滿以為能夠終身相守,白頭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勃然大怒,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織女回天庭問罪。
這一天,織女正在做飯,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趕回,眼睛紅腫著告訴織女:“牛大哥死了,他臨死前説,要我在他死後,將他的牛皮剝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飛上天去。”織女一聽,心中納悶,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貶下凡的牽牛説了幾句公道話,也貶下天庭。它怎麼會突然死去呢?織女便讓牛郎剝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這時,天空狂風大作,天兵天將從天而降,不容分説,押解著織女便飛上了天空。
正飛著、飛著,織女聽到了牛郎的聲音:“織女,等等我!”織女回頭一看,只見牛郎用一對籮筐,挑著兩個兒女,披著牛皮趕來了。慢慢地,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織女可以看清兒女們可愛的模樣子,孩子們了都張開雙臂,大聲呼叫著“媽媽”,眼看,牛郎和織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這時,王母駕著祥雲趕來了,她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往他們中間一劃,霎時間,一條天河波濤滾滾地橫在了織女和牛郎之間,無法橫越了。
織女望著天河對岸的牛郎和兒女們,直哭得聲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來。他們的哭聲,孩子們一聲聲“媽媽”的喊聲,是那樣揪心裂膽,催人淚下,連在旁觀望的仙女、天神們都覺得心酸難過,於心不忍。王母見此情此景,也稍稍為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所感動,動了惻隱之心,便同意讓牛郎和孩子們留在天上,命喜鵲傳話讓他們每隔七日相見一次,誰知喜鵲傳錯了話,説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見一次,於是王母就罰喜鵲給他們搭橋。
從此,牛郎和他的兒女就住在了天上,隔著一條天河,和織女遙遙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當中,我們至今還可以看見銀河兩邊有兩顆較大的星星,晶瑩地閃爍著,那便是織女星和牽牛星。和牽牛星在一起的還有兩顆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織女的一兒一女。
牛郎織女相會的七月七日,無數成群的喜鵲飛來為他們搭橋。鵲橋之上,牛郎織女團聚了!織女和牛郎深情相對,摟抱著他們的兒女,有無數的話兒要説,有無盡的情意要傾訴啊!
經過千百年流傳,形成了一個婦孺皆知、優美動人的民間故事,從而躋身於中國古代“四大愛情傳説”之列,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
昆明池兩畔的牛郎、織女石像被長安鬥門一帶群眾尊稱為“石爺”、“石婆”。“石爺”即牛郎,像高258釐米,右手置胸前,左手貼腹,身體呈跪狀,上身微微向左扭轉,大眼闊鼻,表情樸實憨厚;“石婆”織女像高228釐米,上身微微向右扭轉,作攏袖罷織的姿勢,表情憂鬱,活現出被銀河阻隔、不得與牛郎團聚的相思之苦。
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長安鬥門群眾修“石婆廟”供奉織女。千百年來,香火不斷,吸引八方民眾前來祭祀,形成了規模盛大的廟會。
歷代詩人也不乏以此為詩,杜牧有《秋夕詩》:“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杜甫有《銀河詩》:“牛女年年渡,何曾風波生?”
如今,西安市正在恢復昔日昆明池盛景,使其承載打造歷史、文化、生態基地的使命,“牛郎織女傳説”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也將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宣傳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