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交通

西安11個重點項目集中建成(通車)“綠波帶”讓出行更順暢

發佈時間:2021-07-07 11:35:00 | 來源:西安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閆景臻

日前,西安市交通優化提升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公佈的一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擁堵前15個城市最新排名,西安從3月的第2名,降至5月的第13名。

統計顯示,目前西安市公交平均運作速度達24.62公里/小時,較2019年提高了16.3%;計程車5月平均營運速度在近3個月最高,達到25.88公里/小時,車速提高了5%。

此外,西安共計打通“斷頭路”59條,建成次支路26條、在建36條;去年12月底同時開通地鐵5號線、6號線、9號線,讓交通出行更便捷,使西安路網密度再次提升。

西安運用大數據手段賦能城市交通精細化管理,已經建成的綜合交通大數據雲中心,累計整合了15個領域的數據資源4億多條,接入視頻資源2萬多路,可實時掌握24小時所有出行熱點區域,為全市運力調度和市民出行提供支撐。

西安市迎十四運會重點項目已集中建成(通車)

6月30日,北客站樞紐工程(一期)、地鐵14號線工程、奧體大道跨繞城高速立交、錦堤六路下穿灞河隧道、北辰永淳路隧道、幸福林帶、興慶宮公園改造提升、灞河元朔大橋等11個重點項目集中建成(通車)。

西安北站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高鐵站,共設18個站臺、34站臺面,年客流量達6200萬人次。隨著西安追趕超越步伐和全運盛會緊張籌備,經開區高鐵新城承擔起建設西安“絲路門戶”和迎賓樞紐的重大使命。自去年5月15日項目正式啟動以來,按照市委“只留經典、不留遺憾”的總體要求,統籌跨越施工時間緊、規劃標準高、拆遷難度大、資金壓力重“四大難關”,短短13個月,實現了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實施,高品質建設完成。以陜西鐵路嶄新的形象迎接體育盛會。

6月29日,第十四屆全運會重要交通配套工程——西安地鐵14號線正式開通初期運營,投入載客服務。西安地鐵14號線設車站8座,全長13.7公里,建設週期僅34個月,創下新線開工到開通運營的最快記錄;首次全線設置智慧車站系統,採用AI人工智慧、輕量化BIM、5G等技術,是國內首條全線路智慧城軌項目。地鐵14號線與既有機場城際貫通運營後,統一為14號線,採取西安地鐵線網統一的票制票價,初期運營全程9元。

西安火車站改擴建工程主要包括西安東遷建機務段、客車車輛段工程,西安站新建北站房、高架候車室、雨棚等工程,西安站車場改擴建工程等五部分工程內容。改擴建後西安火車站,將由6台9線擴增至9台18線,站房面積由2.3萬平方米,增至11.2萬平方米,年發送能力由2000萬人次提升至4800萬人次,成為擁有高架候車室、南北雙廣場、雙站房、雙地鐵接駁、多通道、立體化、零換乘的綜合交通樞紐。西安車站將以嶄新的形象助力全運會,迎接八方賓客。

緯零街預計今年8月1日建成通車

緯零街市政工程是市級重點項目。一期工程西起電子西路,東至長安南路,全長約3.1公里。目前,項目建設正在努力推進,預計今年8月1日建成通車。

記者在緯零街一期工程項目建設現場看到,數臺重型機械正在緊張作業,挖掘機、推土機來回穿梭,現場一片繁忙景象。項目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該項目管道工程已完成99%,道路工程完成52%,橋梁工程完成89.5%。

緯零街快速幹道是貫通高新區、雁塔區、及曲江新區的重要紐帶。建成後將成為連通東三環和西三環、貫通西安城南的一條東西大通道,大幅緩解南二環與南三環的交通壓力,縮短城南片區居民至高新區的通勤時間。

“綠波帶”讓出行更順暢

西安的“綠波帶”建設,也成為緩解交通擁堵的神器。數據顯示:西部大道、錦業二路兩處“綠波帶”平峰時段擁堵指數下降至15%;博士路“綠波帶”平峰時段擁堵指數最大下降為18%。

這兩天,途徑未央路鳳城三路至鳳城十路段的駕駛員朋友可能發現了一些變化,這一路段的“綠波帶”讓出行更加順暢了。

未央路鳳城三路至鳳城十路段是西安市南北中軸線,全線4.5公里,共10個燈控路口,全天過車量可達7.6萬輛。為方便通行,經開交警對未央路進行多次優化,後臺數據顯示,全天平均速度最大提升18%,全天擁堵指數最大降低20%。

交警經開大隊秩序中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實施綠波帶並優化後,由南向北方向平均停車由4次降低至0次,平均行程時間由11分鐘減少至6分鐘。由北向南平均停車由5次降低至0-1次,平均行程時間由12分鐘減少至6分鐘。

目前,經開交警已對轄區內明光路、文景路、開元路等六條主幹道設置“綠波帶”,改造路口114處。為迎接十四運會,我市從去年10月份開始對全市信號燈路口進行智慧化改造升級,實現了全市1300余處路口前端感知設備智慧化、後臺控制系統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