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政務 > 

中美醫療:一家非典型民營醫療機構的養成

發佈時間: 2019-10-09 | 來源: 中國網醫療頻道 | 作者: 相海泉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民營醫院當下發展狀況如何?一組數據或可窺見端倪。

5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我國民營醫院數量已遠超公立醫院,前者的機構數量、床位數、人員數量、診療人次、住院人數等的增長率均超後者。但在上述數據的絕對值上,民營醫院又遠低於公立醫院,比如前者的床位數和診療人次僅分別為後者的35.7%和17.4%。機構數量雖多,但規模和業務量遠沒有達到與之匹配的程度。

一位長期關注非公醫療的專家近期走訪了不少民營醫院,他告訴健康界,目前大多數民營醫院的運營和生存非常艱難,大面積虧損。

在這種局面下,有一家民營醫療集團成立30年來,穩健發展,目前已成為集醫療、教育、科研、生物科技、制藥、預防、國際交流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健康産業集團——中美醫療集團。目前中美醫療集團在全國擁有1家全日制本科醫學院和12家醫院,自建國家級實驗室,在歐美等國開辦多家醫學研究機構。

5月12日,健康界走進中美醫療集團,對集團總裁郭華偉進行了專訪,以還原這家非典型民營醫療機構的圖強之路。

image.png

中美醫療集團總裁郭華偉

從縣城走向全國

在揭曉答案之前,有必要梳理一下中美醫療集團的發展歷程。

1988年,中美醫療創始人陳永聯合幾位同行,開了一家診所,為老百姓解決一些基礎的健康問題,這就是中美醫療集團的前身。彼時離“南方談話”尚有三年,“姓資姓社”之爭即將激烈上演,能在那樣的政治環境下創辦一家民營機構,可以説,中美醫療集團從一開始就自帶開拓者的勇氣和決心。

當時村民多有患有浮腫,是腎病所致,縣醫院建議吃激素,並沒有太有效的治療方案。陳永和同事們於是試著從中醫藥尋求解決方案,研究《本草綱目》《傷病雜寒論》以及中醫的經方、驗方,並把這些經驗用在患者的治療上。讓人驚喜的是,這一嘗試收到了奇效。

“老百姓一傳十十傳百,像滾雪球一樣,很快十里八村就傳遍了。”郭華偉説,“口碑,是最大的品牌。”

旺盛的市場需求加上良好的口碑,最終讓陳永決定把業務聚焦在腎病上,這也成為中美醫療集團最重要的業務板塊。1988年,淇縣同濟醫院(2010年3月改為河南譽美腎病醫院)成立,是一家專門提供腎病醫療服務的專科醫院。醫院成立後迅速發展,很快床位就達到了450張。

image.png

中美醫療集團從這裡走向了全國

郭華偉把中美醫療集團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1989年-1999年的第一個十年為生存期,解決了“活下來”的問題;1999年-2009年的第二個十年為發展期,解決了“立起來”的問題;2009年-2019年的第三個十年為做強期,解決了“強起來”的問題。

解決了生存問題,中美醫療集團開始謀劃發展,走出縣城,業務方向聚焦腎病治療,並開始往其他領域拓展。

1999年,株洲同濟醫院成立;2000年,京東中美醫院開始運營;2004年,河南整形醫院成立,提供整形美容服務;2010年,京東譽美腎病醫院成立。

以下資訊,可以作為中美醫療集團“強起來”最直觀的證明:2012年,京東譽美醫院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國家十一五中西結合腎病重點專科;2013年,京東譽美醫院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三級甲等腎病專科醫院,同年被確定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018年京東中美醫院被河北省衛生健康委評為三級非營利性醫院……

中美醫療集團是如何強大起來的? 在4月25日的第七屆博鰲·健康界峰會上,郭華偉介紹,四股力量成就了中美力量:一、技術力量,學科是發展的基石,是醫療之本;二、員工力量,本土打造,外送內請,打造中美“子弟兵”;三、客戶力量,沒有患者的信任,醫院將一無所有;四、文化力量,可持續發展,不動搖,讓員工享受發展紅利。

學科:專注成就國家重點專科

國家“十一五”中西醫結合腎病重點專科、全國三級甲等腎病專科醫院、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這些成績可能是民營醫院在專業探索上能取得的最高成就。之所以能取得上述成績,郭華偉給了兩個字:專注。

從1988年河南譽美腎病醫院成立,腎病治療就一直是中美醫療集團的拳頭産品。之後的株洲同濟、京東譽美均專注于腎病醫療服務。

京東譽美是目前國內規模領先的中西醫結合腎病專科醫院。醫院設有腎病專科門診、腎病特需門診、各種檔次的病房、血液凈化科、中醫理療科、腎臟穿刺、結腸治療室、腎病實驗室,並成立了腎病管理委員會來統一管理腎病專科系統,將醫療、科研、教學緊密結合,實現了腎病門診、住院的一體化。

image.png

京東譽美腎病醫院

郭華偉認為,民營醫院不可能做成公立醫院,在資源和平臺上有很多短板。因此,一定要差異化發展,找到突破點,從單點突破。很顯然,中美醫療集團的突破點,是腎病。

腎病單點專科強大起來之後,中美醫療集團開始佈局腎病專科連鎖,縱深發展,做上下游産業的延伸。所謂上游,即做好腎病的科研、學術和國際交流,“醫院畢竟是國家重點專科,是三甲醫院,要做金字塔頂上的事”,目前集團的全日制本科醫學院、國家級實驗室、歐美多家醫學研究機構,就是在做這方面的工作;所謂下游,即把集團的醫療資源下沉,做好醫聯體內腎病專科的共建和幫扶。

中美醫療集團的第二個業務佈局是綜合醫院,發展策略是以培育重點專科為主,目前確定的方向是微創腫瘤。之所以選擇這個方向,出於兩點考量:一、微創治療涉及多個學科,可以形成優勢學科群,進而帶動整個醫院學科水準的提升;二、腫瘤防治最重要的是診斷,而中美醫療集團的海外優質醫療和研究資源就可以充分發揮價值。

第三個業務板塊是醫美。郭華偉特別強調,中美醫療集團的醫美,一定是基於醫療專業的,是技術導向的,與當下很多行業亂象不同。

人才: “大家”帶大家,打造中美子弟兵

郭華偉認為,重點專科應具備至少四個要素:一個學科帶頭人,一個團隊,一本行業雜誌和一個行業會議。“只有做到‘四位一體’才能保證學科長遠可持續發展。”

中美醫療集團的人才策略很有特色。

中美醫療集團院長伍冀湘在一次演講中説:“陳永董事長和郭華偉總裁沒有盯著錢,沒有説民營企業就要講究經濟效益。大家知道香港有《基本法》,中美醫療集團也有《基本法》,簡言之就是用100年的時間打造中國的梅奧。我被他們的事業心感動了。儘管我60歲了,我覺得身體還可以,就又重新回到工作的狀態。”

對於伍冀湘的加盟,郭華偉的表述基本相同,“我跟伍院長説,我們做的是一份事業,不是生意,這種事業需要您這樣的大家的智慧去傳承,您現在既有能力又有專業,又符合您的志向,為啥不能再次上路?我覺得是這種價值觀引領未來的期許,契合了他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做事業而非生意,宏大的目標和使命感,讓雙方一拍即合。這種共同的價值觀讓一批知名專家教授走進中美醫療集團,除了原北京同仁醫院院長伍冀湘,還有原北大第一醫院院長章友康。

image.png

中美醫療集團院長伍冀湘

這些“大家”的到來,直接推動了醫院學科水準的提升。

在上文提及的那次演講中,伍冀湘曾表示:“我加盟到中美醫療集團,就要把這家民營醫療機構按照學科發展的思路發展起來。”他希望做整合微創醫學中心,技術涉及腹腔鏡、介入、化學微創和物理微創,要做好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和國際交流。“我的想法和中美領導的想法撞出了火花,於是給了我一個平臺,啟動基金2000萬,讓我放開手腳去搞。”

“把‘大家’引進來,帶著走路” ——帶技術、帶學科、帶科研、帶作風;與之對應的另一種方式是“把大家送出去、學著走路” ——學技能、學管理、學理念、學模式,從而打造中美自己的“子弟兵”。上述做法,被郭華偉總結為中美醫療集團的“一帶一路”。

把“子弟兵”送出去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引進學科帶頭人。中美醫療集團對於送出去學習的同事有硬性要求,必須把導師介紹到醫院來,一開始可能只是做服務、帶教,之後慢慢通過平臺吸引、價值觀影響引進到醫院來。所謂平臺,是指中美醫療集團能為專家提供公立醫院可能提供不了的平臺和空間;所謂價值觀,即中美醫療要做百年老院,尊重醫學規律、做學科建設的價值觀。中美醫療自己培養了十多年的“子弟兵”是土壤,加上平臺和價值觀,保證了學科的穩健成長。

服務:用同理心開發産品

如果説學科和人才是醫院生存的基礎,那麼,服務無疑是發展的保障。在這方面,中美醫療做了很多創新探索。郭華偉舉了兩個例子。

第一個是流動服務車。車上既有體溫計、血壓計、血糖儀等基礎醫療設備,也有茶水(冬天是薑茶,夏天是菊花茶)、綠豆湯、餅乾、小麵包等飲品和零食。服務車由醫院工作人員推著,在各個診區輪轉。有了基礎醫療設備,患者就不需要到診室測量體溫、血壓等指標,醫生也可以把更多時間用在診斷上;點心會免費發給診區等候的孩子和老人(併為糖尿病患者準備了無糖餅乾),既能舒緩其等待時的焦躁情緒,也能讓他們感受到醫院的人性溫暖。

另一個是中醫特色宣教。多數醫院做宣教,無非是貼海報、製作宣傳冊、播放視頻之類,缺少互動,效果很難評價。中美醫院獨闢蹊徑,推出科室建設創思會,把中草藥粘貼在紙板上,做成各種美術作品,護患均有參與。郭華偉掏出手機,邊翻照片邊向健康界解釋每件作品背後的故事:“這個是用紅花、黑豆、薏米、黃芪、銀杏葉做的寶瓶;這是一個小朋友做的腎臟,原圖也是他勾畫的……”有些孩子的作品會被扣出來印到書包上,孩子會很自豪地跟親戚朋友炫耀:這是我的作品。

image.png

部分中草藥作品

中美醫療集團的目的是讓大家了解中醫藥的功能、禁忌症,只不過方式是更生活化、場景化。

郭華偉總結,服務不體現在喊幾句口號,露幾顆牙齒,喊幾聲大爺大媽,不體現在挂在墻上的海報,“這些都是形而下的”。真正形而上的是,能夠讀懂患者的痛點,從痛點需求出發,開發出有場景化和儀式感的服務産品。“讓醫生、護士、患者等所有參與診療服務環節的人員,形成閉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這一切的基礎,是把患者當“人”,進而滿足“人”本能的需求,而不是把患者當上帝。

難能可貴的是,中美醫療大部分服務産品的創意,均來自一線員工,基於他們自身的同理心,做場景服務的不斷優化。

這種同理心,源自醫院的文化。

文化:堅守初心,弘揚正能量

採訪郭華偉是在5月12日,當天醫院正在舉行護士節慶祝活動。她快人快語,簡單寒暄後即興奮地談起了當天活動的情況。她告訴健康界,自己今年給護士節的寄語是:只問初心,不問東西。

初心,貫穿了中美醫療的整個文化基礎。

在郭華偉看來,醫療是一個有意義、有功德的事業,是一個可以做到百年的事業,堅守這一點 ,就可以做到“不離不棄”——不離當初的追求,不棄內心的定力;不離醫療的本質,不棄最初的理想。

堅守初心,讓中美醫療不計較姓公姓私,承擔了很多公共責任。在非典爆發時,郭華偉帶領同事到一線做防控和應急。“不在於你姓什麼,而在於你做了什麼。醫療行業本身決定了醫院要有一份擔當,而這份擔當代表一種能力,一種公信力。”郭華偉説。

堅守初心,讓中美醫療始終保持定力。郭華偉這樣闡述她“急”與“不急”的辯證法:醫療有時候很急,市場機遇、急診急救都要“急”;但醫療是一個百年事業,有時候需要“不急”,急於求成、急功近利者,很難走到最後。

堅守初心,要把有意義的事做得好玩。郭華偉認為,但凡做事業,大概有10%的因素是因為喜歡,而更多的90%需要靠責任去實現。如果總是喊著情懷、使命,很可能會把自己壓垮,更好的辦法是把它做得有意思、好玩、有創意。科室建設創思會就是一個很好的做法。

image.png

醫院請女職員丈夫為其頒獎

堅守初心,有時不只是醫療,還有人性。中美醫療的“家文化”做得很有特色。出於把患者當家人的考量,他們開展了頭腦風暴大討論,用同理心開發創新服務産品。針對員工推出“一老一小”工程,給員工的四位老人提供免費體檢,重大疾病開設綠色通道,獎勵優秀員工的父母出國遊;設置幼兒園成長基金,為所有適齡幼兒園期員工子女提供資金。對於員工考上大學的子女,根據學校級別不同發放助學金。“這樣一來,員工就不會覺得這只是他自己的一個工作,而是家人的支援和幫扶。”

酷愛馬拉松的郭華偉説過這樣一段話:“醫療創業就是一場馬拉松,就是要去堅持、去堅守我們職業的價值,我們職業的理想,我們人文的信仰。我認為,只有不斷的堅持、不斷的超越,才能讓我們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