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侯雲春:中國“銀發經濟”前景廣闊

發佈時間: 2019-07-1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殷曉霞 | 責任編輯: 胡俊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殷曉霞 實習記者 張宏月)“有相當一部分老齡人口是寶貴的人才資源和人力資源,他們是消費者,同時也可以是生産者、創造者。我國‘銀發經濟’潛力很大,前景廣闊,有利於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7月6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雲春在第九屆中國社會治理論壇上作了如上表述。

圖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雲春

侯雲春指出,由於人口基數大、增速快、未富先老以及空巢失獨、老年人健康狀況堪憂、養老服務業發展滯後等因素,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非常嚴峻,成為社會治理的突出問題。

他認為,適應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新形勢,迎接新挑戰,積極應對老齡化,應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對此,他提出五點建議:

一要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必須把積極應對老齡化作為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和基本國策。“作為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統籌兼顧,遠近結合,加強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規,積極開展中國特色的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 侯雲春表示。

二要轉變觀點,用好老齡人力人才資源,允許和鼓勵有條件的老年人再就業,發揮餘熱。同時,根據勞動力的供需狀況,適時推出可以選擇的平滑延遲退休的舉措,實行彈性退休制度。“我們勞動力的供求矛盾已經從過去的勞動力嚴重供過於求,到現在勞動力供需基本平衡和結構性短缺並存的局面。隨著老齡化的發展和少子化長期存在,這個矛盾越來越突出。所以應該適時根據勞動力供需狀況,考慮延遲退休問題。” 侯雲春指出。

三要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努力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宜養相結合的中國特色養老體系。重點發展“居家+社區”的養老模式,採取大分散、小集中,建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為居家養老提供及時、週到、便捷的社會化服務。動員社會力量,挖掘社會資源,舉辦多種形式的托老所,政府給予資助並加強監管。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殘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優惠和政策扶持。

四要加快推進老齡事業和産業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以政府為主發展老年事業,以市場和企業為主發展老年産業,促進老年事業和産業融合發展,增加投入,提高産量,採用先進技術,增加老齡産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

五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共建良好社會環境。侯雲春表示,要努力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特別要為困難老年群體提供社會關愛。

據悉,本屆論壇主題為“中國社會治理現代化:70年回顧與前瞻”,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主辦,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承辦,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