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A_meida
官方微信公眾號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中國政務 > 政務資訊 > 各地聲音

瀋陽紀委選官增設面談暗訪:把“兩面人”擋門外

發佈時間: 2017-07-19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孟超

原標題:立體考察 把“兩面人”擋在門外

去年底以來,遼寧瀋陽市紀委突破傳統的選調幹部形式,增設面談、家訪、社區訪、暗訪等內容,用推薦、面談、考試、審核、考察、試用6道“關口”給被考察者“畫像”,把考察範圍從八小時以內擴展到八小時以外,讓幹部從“材料裏的人”變成立體化、社會化的人,確保思想政治硬、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幹部得到任用。

有沒有拖欠物業費,鄰里關係如何?是否參加過黨員進社區活動?夫妻感情是不是和睦,是否孝順?朋友圈都關注什麼?

最近在看什麼書,最打動你的是什麼?站在歷史的角度,你怎麼評價全面從嚴治黨?你學了這麼多年曆史,最受益的一點是什麼?你祖籍是肇東,知道肇東的來歷嗎……

在日前一次瀋陽紀委機關公開選調11名工作人員的過程中,市紀委領導班子成員和機關各部門負責人組成12個面談小組,分別對49名被推薦人進行面談。面談組用嘮家常的方式,對被推薦人選形成初步判斷和識別。

去年底以來,瀋陽市紀委在選調提拔幹部時,堅持需求導向,用什麼樣的人就考核什麼,在傳統的考試、單位考察外,增加了面談、家訪、社區訪、暗訪等內容,將幹部考察範圍從八小時以內擴展到八小時以外,選調、提拔近40名幹部,牢牢把住了紀委機關進人的入口關。

“六關”立體化察人,讓政治素質、家教家風等情況可量化

長期以來,黨政機關選調幹部採用兩種形式,一是領導推薦、關係人介紹調入;一是公開招考,按分錄用。前者因少數人決策、不公開、缺乏競爭,漸漸淡出視野;後者因平等公開公正被廣泛採用,但存在高分低能、所學非用,部分人不適應崗位等現象。

“紀委機關選人用人,除了業務能力強,首要的還是幹部的政治素質、理想信念、道德品行乃至意志品質。”長期從事幹部、組織工作的市紀委組織部長趙久平説,“而這些往往是隱性的,在以往傳統的選人用人過程中,很難體現出來。”

“幹部選調選拔必須帶著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精準發力,不能一般化、走過場。”遼寧省紀委常委、瀋陽市委常委、紀委書記王冬石説,“要用什麼人就選拔什麼人,讓幹部的政治素質、道德品行、家教家風這些重要卻隱形的東西顯性化、可量化,在入口處把住用人關。”

經過充分調研,瀋陽市紀委機關根據自身特點、用人需求,對幹部選用流程進行再造,對選用環節進行優化,設置了“六關”,即推薦關、面談關、考試關、審核關、考察關、試用關。通過六關考察,實現對被考察人選的“六清”,即本人經歷清、工作業績清、家庭狀況清、業餘愛好清、廉潔情況清、缺點不足清,確保考察結果的真實性。

通過家訪、社區訪等,讓幹部從“材料裏”還原到生活中

不同於傳統的熟人推薦,在推薦關中,推薦人必須為被推薦者簽字背書,康平縣紀委書記代國斌説,“簽字了,就要對被推薦人負責,落筆就要慎重。”

接下來,面談關設在考試之前。“面談和面試不一樣。考慮到公平,面試時,題目、時間基本固定,對了解考察人員來説,有很大局限性。”市紀委組織部副部長張瑞鵬説,“面談則由幾位閱歷、經驗豐富的領導幹部和被考察者深度交流,其文化底蘊、人生觀、世界觀等,基本都能看出來。”前文提到的瀋陽紀委機關公開選調11名工作人員,被推薦的49人裏,有16名在面談環節被認為不合適,這16人在考試環節無一人進入前20名。

家訪、社區訪、暗訪是市紀委在考察過程中特別增設的環節,讓被考察者從一個“材料裏的人”“概念化的人”,變為立體化的、形象化的人,從一個八小時以內的工作化的人,變為一個八小時以外生活化、社會化的人。

家訪主要是了解家教家風,和個人事項報告對比參照;社區訪主要是了解在社區裏的表現,鄰里關係如何,有無拖欠物業費,是否參加黨員進社區等活動;暗訪則是通過考察組人員的人脈、社會資源,考察被推薦人的為人處世。這樣就把被考察者八小時以外的情況,做了全方位“掃描”。

“我們這組考察了兩名人員,原來順序是一位同志排後面,我現在傾向於把他名次提前。”帶隊考察的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陳晨介紹,“這個同志在單位考察中反映非常好。家訪前,他手繪一張怎麼去他家的地圖給我們,非常細緻;他家條件一般,和母親住在一起,人非常孝順,全家人都很樸實,婆媳關係特別融洽,家教家風很好;性格上比較直率,靈活性差,但可塑性較強,適合基地管理工作。”

對於審核關,紀委參照選拔處級領導幹部的要求,開展“四核查”。一是調檔;二是核查個人有關重大事項報告;三是由所在單位出具廉政徵詢意見;四是深入了解信訪舉報情況。如有問題,一票否決。

對幹部的優缺點,不能簡單一句話定性,得用事例説明

“這個同志吃苦耐勞、善做表率。冬天零下20多度,爬到幾十米高的煙囪頂出煙口取樣,而不是讓其他人爬;敢於擔當,善化矛盾、富有愛心。在取締無牌照燒烤攤時,碰到一戶刑滿釋放人員,他通過局裏支援,自籌資金2000多元為其購置了一台環保燒烤爐;樂於助人,在抽調參加徵地拆遷工作時,樂於為居民跑腿辦事,被其岳父相中,成就姻緣;缺點是比較內向,不善交流,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比較適合資訊管理崗位。”考察組負責人、市紀委辦公廳副主任劉浩講述的一個個小故事,一針見血地指出被考察者的優缺點。

“對幹部的描述,不能簡單一句話定性,得用事例、故事説明,好壞優劣,要讓評委們看得出來。”市紀委副書記孫建軍要求,“考察者要善於給人畫像。”

“談成績一大堆,談缺點問題都不愛説。有時在原單位不受歡迎的幹部,在考察中往往容易得高票高分,因為大家都想趕緊把他送走。通過與推薦人深入談話、暗訪、家訪、社區訪4種新辦法,就能把隱性的東西挖出來。”第四考察組帶隊的市紀委信訪室副主任王秀玲説。

這種方式也讓被推薦人家庭更加了解紀委、支援工作。之前在市建委工作的胡舒在市紀委機關已經試用了3個月。“之前沒想到有家訪。考察人員到我家後,和我愛人了解了我們的感情狀況,介紹了紀委工作性質狀態,這樣就解除了後顧之憂,很人性化。”

“能到社區考察,這樣黨員幹部進社區活動就有意義了。”于洪區陵西街道桃源社區黨委書記王春鳳説,“看看幹部八小時以外到底怎麼樣,防止‘兩面人’提拔重用。有的幹部在單位有口皆碑,在社區卻飛揚跋扈。現在通過社區訪,就防止了片面性。”

嚴把“六關”選調幹部,突破了按“分”劃線的用人模式,不過,“選好幹部僅僅是第一步,還必須知人善任、用當其時。”王冬石説。(記者 何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