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A_meida
官方微信公眾號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中國政務 > 政務資訊 > 政務動態

公證機構年底前將轉為事業體制 破除"同證不同速"

發佈時間: 2017-07-18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魏哲哲 | 責任編輯: 孟超

原標題:辦公證 讓群眾少跑腿

核心閱讀

公證離我們的生活有多近?出國留學、購房置業、遺産繼承等,都會涉及公證的辦理。我國很多地區存在“證多人少”、資訊化程度低等問題,審批把關不嚴,錯證、假證情況時有發生。

7月17日,全國公證工作會議舉行,聚焦推進公證領域改革,探討求解公證出錯、資訊化建設等問題。

近日,北京、內蒙古、上海、湖北等地接連發生辦理民間借貸、涉及房産處分的委託書、遺囑、繼承等公證業務中出具錯誤公證書的情況,導致當事人房産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買賣或抵押,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引發社會熱議。

7月17日,全國公證工作會議在哈爾濱舉行,針對社會公眾關注的公證品質問題、公證新型業務領域等方面的熱點話題進行了回應。

破除“同證不同速”弊端,分類推進公證體制改革,激發公證活力

“辦理同樣的公證,如果你選擇不同體制的公證機構,就可能面臨不同的辦證速度。”記者在會上了解到,目前公證機構分為三類,包括行政體制公證機構、事業體制公證機構、合作制公證機構。在行政體制的公證機構,公證人員具有公務員的身份,但同樣的公證事項辦理的週期卻更長。

據介紹,2000年提出了公證機構行政轉事業的改革任務,截至2016年底,全國3001家公證機構中,行政體制的公證機構還有894家,佔29.8%,將近三成的公證機構仍保留在行政體制中。

不同體制的公證機構發揮的作用有多大不同?“2016年,全國公證機構辦理公證事項1399萬件,業務收入47億元。其中,行政體制公證機構全年辦證122萬件,每人平均辦證415件;全年業務收入2.6億元,每人平均8.8萬元。事業體制公證機構全年辦證1178萬件,每人平均辦證1216件;全年業務收入40億元,每人平均41萬元。合作制公證機構全年辦證71萬件,每人平均辦證2601件;全年業務收入2.1億元,每人平均近77萬元。”司法部部長張軍用數字介紹,從為社會服務所做出的業績來看,事業體制遠遠優於行政體制,合作制又優於事業體制;而同是事業體制公證機構,自收自支優於差額撥款,差額撥款又優於全額撥款。

“今年年底前,行政體制公證處都要改革到位。”張軍介紹,要按照中央關於公證機構改革的部署,加快推進行政體制公證機構轉為事業體制公證機構,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優化事業體制公證機構體制機制,在創新編制管理制度、完善分配激勵機制、落實公證機構自主管理權上下功夫。同時,要進一步擴大合作制公證機構試點,嚴格管理,健全完善制度機制,進而激發、增強公證工作活力。

嚴管公證品質防差錯,加大公證機構、公證員失信違法成本

針對近期因錯誤公證導致損害群眾利益的案例,司法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錯誤公證書如果被使用,可能造成大量房産被非法變賣,鉅額財産被詐騙,造成人民群眾重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引發社會不穩定,絕不是小事。”

目前,公證品質問題突出存在於涉及財産的委託書公證、繼承權公證、債權文書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公證等業務領域。司法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從近期出現的錯證情況看,多數都涉及不法分子冒充他人身份或持假證件、假證明材料申請辦理公證,在公證員審查核實環節、公證機構出證審批環節都沒有嚴格把關,出現了公證失信情況。

公證機構和公證人員失信,表現在有關工作人員核實不盡責、違規辦證,甚至利用職務之便私自篡改或與他人勾結,通過公證達到非法獲利的目的。“要在制度設計上,加大公證機構、公證員的失信違法成本。對做得不好的要載入信用記錄,實施失信懲戒,不允許‘劣幣驅逐良幣’。”張軍在會上表示,目前公證職業責任保險費率全國統一標準,不少地方有意見,要改進這項制度,建立浮動保險費率制,讓出險多的、賠償大的公證處、公證員多交保費,讓品質抓得好的、出險少或者不出險的公證處、公證員少交保費。

記者了解到,從今年起,涉及公證機構和公證員的行政處罰和行業處分,都要在司法部官網上公開通報。會上要求,要完善公證投訴處理制度建設和平臺建設,及時了解掌握情況,對確有問題的公證機構加強督促整改,對違法違紀的公證員嚴肅追責。

司法部經徵求各有關部門意見,近期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拓展創新公證業務領域 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要求拓展創新金融領域、智慧財産權保護、司法輔助、産權保護、“三農”領域、涉外領域等方面的公證服務。“這是當前公證工作創新轉型的重點。”司法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有些證明材料需手工填寫、重復提交,資訊化建設亟待加強

近年來,隨著網路強國戰略的全面實施,公證行業在資訊化建設方面也加大了探索力度。比如,中國公證協會開通了公證業務線上受理平臺,200余家公證機構已經開展網上公證業務辦理;全國公證遺囑備案查詢平臺投入使用三年多,目前公證遺囑資訊庫已有133萬餘條數據。

“但從總體上看,公證資訊化建設還不能滿足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公證行業管理資訊化程度不夠高,全國範圍內的公證資訊化管理平臺尚在建設之中,各地建設進展和水準不一。”司法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就拿公證辦案數量和收費金額來説,大部分地方統計工作還需要各公證機構手工填表,再報到省市匯總,管理部門做不到實時掌握情況,統計數據的準確性也難以保證。

記者了解到,公證業務數據的資訊化進展還不夠快,實現公證檔案內容資訊數字化、公證審批和業務流程電子化的公證機構屈指可數。當事人到公證機構辦理公證,有些證明材料由於檔案沒有實現電子化而多次、重復提交,不符合便民利民的要求。即使在公證行業內部、公證行業與其他部門之間的資訊溝通、資訊共用和資訊協作等方面,也做得遠遠不夠。

據介紹,目前,我國公證員總數有1.3萬多人,一些地方“證多人少”的矛盾仍較突出。司法部相關負責人在會上提出,辦理公證要爭取實現群眾“最多跑一次”。(記者 魏哲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