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1日電 題:新的氣象 新的生機——全國婦聯紮實推進改革工作綜述
新華社記者 黃小希
一夜溫煦的春風,可以吹來芬芳滿園;一場深入的革新,可以激發氣象萬千。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婦聯持續推進改革創新,婦聯組織各項工作迸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哪有婦女群眾,哪就有婦聯組織”的宏偉目標,不斷成為發生在你我身邊的生動現實。
創業就業:幹起來,站起來
2014年10月,報紙上一則關於“吉林網姐”電子商務培訓的報道,讓王春波眼前一亮。當時,在電商領域沒白沒黑“折騰”了四年,她賠掉了積蓄,還欠下債務。陷入困境的王春波深知,自己失敗原因之一是沒有系統學習電子商務知識。
被王春波視作“救命稻草”的“吉林網姐”電子商務培訓項目,是吉林省婦聯于2013年啟動實施的,旨在為有電子商務創業意願的女大學生和婦女群眾提供免費培訓。王春波報名參加了第28期培訓班。系統培訓後,她重拾老本行,繼續做生鮮産品全程配送生意,不僅在2016年扭虧為盈,負債也有望今年還清。
作為廣大婦女的“娘家人”,各級婦聯組織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結合當地産業特色,幫扶婦女群眾創業就業、脫貧致富,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
人們看到,創業戰場上,新時代女性展現自信風采;脫貧征程中,越來越多婦女群眾通過婦聯組織提供的培訓,掌握一技之長,把“指尖工藝”發展成“指尖經濟”。
在雲南,龍陵縣富民石斛專業合作社依託“大嫂車間”,帶動全縣2萬多貧困婦女參與石斛楓鬥加工;騰衝園角背幺婦女創業就業示範基地把當地2萬多繡娘組織起來,繡一個背幺可以賺一兩百元。
“是增收,更是收穫自強與自立。”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樂山鎮樂山村婦聯主席徐春紅真切感受到幾年來村裏婦女通過學習草編製作實現的轉變。她説,姐妹們掌握了一技之長,不僅生活越來越好,整個人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
最美家庭:美起來,多起來
結婚50年,劉世勳和老伴從沒紅過臉、吵過架。步入“金婚”的夫妻倆,用言傳身教告訴後輩“和順一家有百福”,四代13口人其樂融融,不僅獲選吉林省“最美家庭”,還被評為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
劉世勳的家,位於吉林省磐石市的一個居民小區。老人給記者播放了一段2015年春節時一家人自編自導自演的家庭“春晚”錄影,人人都準備了節目,劉世勳還發表了開場講話,笑聲掌聲不時響起,幸福祥和的氣息隔著螢幕“撲面而來”。
“我們是一個普通家庭,一家人用心經營家庭,用愛維護親情。”劉世勳眼中的家,是夫妻間的恩愛,是父子間的和諧,是婆媳間的親近。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從2014年起,全國婦聯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這是婦聯組織推動家庭文明建設的創新實踐。發現“最美”、感受“最美”、傳遞“最美”,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在形式上突出群眾的主體性,始終強調“誰是‘最美’,群眾説了算”的理念。
三年間,這項活動共尋找、推薦各級“最美家庭”266萬戶,3.3億群眾通過線上線下活動參與尋找、推薦。
曬家庭幸福生活、議良好家風家教、講家庭和諧故事……隨著“最美”花朵競相綻放,一個個模範家庭對“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身體力行,讓源遠流長的傳統家庭美德,變得有血有肉、可親可感。
基層組織:強起來,活起來
“一間房子一個牌,一張桌子半個人”曾被用來形容基層婦聯組織力量薄弱。為增強基層工作力量,全國婦聯啟動了“會改聯”改革。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約有45.7萬個行政村(社區)實現了基層婦聯組織模式由村(社區)婦代會向婦聯的“升級換代”。
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孤店子鎮大荒地村,今年4月完成的“會改聯”讓村婦聯人手更足。15名村婦聯執委來自各行各業、涵蓋村裏9個社。村婦聯主席隋淑英説,村婦聯建了一個“群英會”微信群,組織活動時,在群裏發通知,執委再通過各自聯繫領域的微信群傳播,“大夥兒基本都通知到了”。
增力量,讓基層婦聯組織的隊伍強起來;用網路,讓基層婦聯組織的工作活起來。
在四川,“拉你進群”成為各級婦聯幹部的工作習慣。省婦聯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説,當地各級婦聯組建了家政服務、手工編織、兒童早教等網群,通過自主“加群”,婦女群眾動動手指,就能聯繫上婦聯幹部、相關專家和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網際網路改變了長期以來基層婦女幹部“跑斷腿磨破嘴”的工作方式,擴大了婦聯組織聯繫婦女群眾的工作半徑。各級婦聯共建立工作群、聯繫群90多萬個,直接聯繫婦女群眾4500多萬人。
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宋秀岩説,改革要讓基層婦聯組織強起來,要把婦聯組織建在婦女群眾集中的每一個地方,用一張密實的基層組織網,把婦女群眾組織起來、凝聚起來,形成推動改革發展穩定的強大巾幗正能量。
改革正在進行,改變仍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