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A_meida
官方微信公眾號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中國政務

全國首個"智慧輔助辦案系統"問世 可防範冤假錯案

發佈時間: 2017-07-11 | 來源: 法制日報 | 作者: 余東明 | 責任編輯: 孟超

上海應用“人工智慧”辦案防範冤假錯案

記者近日從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獲悉,“上海刑事案件智慧輔助辦案系統”(以下簡稱“智慧辦案系統”)研發成功,經過部分在辦案件的試運作,初見成效。

據悉,今年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在上海調研時,將“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軟體”的研發任務交給了上海。由上海高院牽頭,上海政法機關經過為期5個月夜以繼日的攻堅克難,成功研發全國首個“智慧輔助辦案系統”。

司法公正呼喚科技革命

俞昕是徐匯區公安分局漕河涇派出所的辦案民警,他在形容智慧辦案系統時,用了“腦門洞開”四個字。他利用這個系統已經辦了兩起案件。

“以前辦案有時靠經驗,特別是勘查、取證、筆錄、製作案卷等環節,憑個人的判斷和取捨,難免有瑕疵或者遺漏,事後也較難發現,有的問題甚至到了法院審理階段才被發現。”俞昕打開智慧辦案系統,找到一起在辦的盜竊案件,“你看,證據標準和證據規則都有相應的指引,需要我幹什麼一目了然。”

記者注意到,智慧辦案系統自動提示:案件缺少一份扣押清單。“扣押清單我今天就能弄好。”俞昕顯得有些不好意思,“智慧辦案系統除了讓我們的辦案活動數據化、智慧化之外,還通過留痕的方式使之可視化,如果無視這些瑕疵選擇通過,那麼下次追責的時候就無處遁形了。”

讓俞昕“腦門洞開”的還有今後做筆錄時再不用伏案疾書了,通過語音轉換系統,電腦將自動生成筆錄文本。“我們只要在電腦上進行校對、修改和編輯就行了,這樣也避免了筆錄和犯罪嫌疑人口供之間語義差異的問題,提高了證據的客觀性和真實性。”俞昕説。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全國法院糾正重大冤假錯案合計34件,受理國家賠償案近1.7萬件,賠償總額近7億元。縱觀這些錯案,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非法證據的存在;二是對證據的審查不全面、不嚴謹;三是辦案人員個人判斷存在差異性、局限性和主觀性。

為此,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確定為重要改革任務,以防範冤假錯案的發生,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責,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懲罰。

“開發智慧辦案系統是中央政法委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落地見效之舉。”上海高院院長崔亞東説,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中,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這次我們把這些新技術融入到了刑事訴訟活動中,開啟了人工智慧在司法領域深度應用的先河,具有劃時代意義。

智慧辦案實現由零到一

“這相當於給我配備了一個智慧助理,它是我的‘神助攻’”。徐匯區檢察院公訴科辦案檢察官許磊如此評價智慧辦案系統。

“以前公安移交過來的都是冷冰冰的紙質卷宗,今後取而代之的將是可視化的數據卷宗。以前光閱卷就花去我很多時間,現在智慧辦案系統已經對單一證據、證據鏈和全案證據進行了校驗、審查,給我節省了大量時間。”許磊點開系統,以一個在辦的故意殺人案為例給記者作了演示。

“你看,它通過‘實體關係分析技術’,實現了對案件人物關係、時間關係、地點行蹤、作案工具的來源和去向,以及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形成了完整的案發全景圖,我要做的就是判斷各個待證事項下的證據是否印證、不同證據之間的邏輯是否符合,以及證據之間是否存在矛盾。如果有問題,再進行進一步的查證和落實。”許磊打比方説,“經過它的‘勞動’,一個上千頁的案卷很大程度地被凝練和縮減為幾頁內容。”

記者了解到,智慧辦案系統的“神助攻”遠遠不止這些內容。除此之外,它還能實現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會危害性評估、實現所有證據在庭審中的即時調取和當庭出示、為辦案人員進行類案推送、形成同類案件量刑參考數據、自動生成各類文書、為辦案人員推送知識索引等等。

據悉,智慧辦案系統的研發可謂時間緊、任務重、科技含量極高,研發難度極大,因此從一開始,上海就以實戰應用為目標,根據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邊調研、邊研發、邊辦案、邊整改。並在公、檢、法系統分別確定了25家試點單位,選擇55件在辦案件並軌試運作。

崔亞東説:“從目前試點驗證的情況看,智慧辦案系統實現了刑事辦案的網上運作和公檢法三機關間的互聯互通、資訊共用;形成了一個新的辦案流程,初步解決了證據適用不統一、辦案行為不規範的問題;能及時發現證據中存在的瑕疵和證據之間存在的矛盾,有效防範‘一步錯、步步錯、錯到底’的情況發生;辦案品質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辦案人員的證據意識、規範意識、責任意識和人權意識得到大大提升。”

司法領域應用前景無限

徐世亮是上海高院刑一庭副庭長,最近他忙於給數據庫裏的數字案卷批註,並打上標簽。用他的話説,這是在給智慧辦案系統當“老師”。

據悉,在研發之初,上海高院就從公、檢、法系統抽調了64名專家組成專家團隊,在他們的努力下,先期制定了3類犯罪7個罪名的證據標準和證據規則指引,截至今年年底,將完成剩餘的4類犯罪10個罪名的證據標準和證據規則指引的制定。

上海高院資訊管理處處長曹紅星給記者打了個比方,科大訊飛的研發團隊賦予“基礎教育”,而專家們則賦予“專業教育”,兩者缺一不可。

據了解,目前人工智慧通用技術包括語音識別技術、圖文識別技術、語義識別技術和實體識別技術。比如圖文識別技術目前已經實現了對印刷體文字、部分手寫體文字、簽名、手印、簽章、表格和圖片的識別。大數據庫則需要海量的資訊,需要持之以恒的積累,截至6月底,累計已錄入各類資訊16.55萬條。

“技術發展越先進、數據積累越翔實、經驗傳授越豐富,智慧辦案系統的能力自然也越強大,應用範疇也越寬廣。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發展,智慧辦案系統將不僅僅停留在刑事領域,它完全可以拓展到民商事和行政訴訟領域。”上海高院副院長郭偉清説。

“智慧輔助辦案系統是推進法治上海建設的重要舉措,前景廣闊,接下來,上海將在軟硬體和制度建設上進一步推進人工智慧新技術在司法領域的深度應用,通過給法官、檢察官和偵查員配備高級智慧助理,向科技要效能,從而構建一個區別於傳統辦案模式的全新司法辦案生態,給全國其他地區積累可複製、可推廣的工作經驗。”上海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寅表示。(本報記者 余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