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A_meida
官方微信公眾號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中國政務 > 政務資訊 > 各地聲音

貴州:科技司改融合 大數據辦案精準又公正

發佈時間: 2017-07-10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張 洋 | 責任編輯: 孟超

在法院,智慧系統可以提出裁判建議;在檢察院,辦案軟體能自動識別證據瑕疵;公安數據資訊也正在與法院檢察院互聯互通,把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引向深入……如今在貴州,科技創新正在與司法體制改革實現深度融合。

近年來,貴州努力推進科技創新,獲批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大數據”成為當地一張耀眼的名片。基於此,作為全國司法改革首批試點省份之一,貴州自改革之初就提出把改革精神、法治思維和科技創新有機結合起來。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強調,“要把司法體制改革和大數據應用作為‘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以員額制改革為基礎建立司法改革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運用大數據推動資訊化建設迎頭趕上、後發趕超、走在前列,實現審判更精準、司法更公正。”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如何推進?

——標準化,證據的“篩子”審判的“鏡子”,切實防範冤假錯案

以往,公檢法之間移送案件,需要抱著卷宗跑來跑去,一旦遇到證據問題,難免會“打嘴仗”,結局往往是公安覺得委屈,“辛辛苦苦偵破一個案件,遲遲判不了”,法院覺得遺憾,“證據材料就差那麼一點點,否則就能依法審判了。”

為提升辦案質效,貴州省貴陽市以花溪區、經開區為試點,統籌協調公檢法,從思想理念的統一,到數據“煙囪”的聯通,從證據標準指引的制定,到科學技術的攻關,“貴陽政法大數據辦案系統”應運而生。

“大數據基礎在建,關鍵在用,一定要有利於解決實際問題、提升業務水準。因此我們始終重視技術與業務的充分對接,業務需求是什麼,技術就攻關什麼。”貴州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省司法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溫傑説。

在貴陽政法大數據辦案系統中,目前殺人、搶劫、盜竊、毒品、故意傷害等五類案件已實現網上流轉,如果某一證據材料存在問題,辦案系統還會自動攔截提醒,要求補充完整後才能進入下一環節。

“這得益於五類案件的證據標準指引。”貴州省貴陽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龐鴻説,“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核心是證據,只有證據在法庭上經得住檢驗,才能定罪量刑,確保司法公正。為此,我們制定證據標準指引,並將其編程轉化、嵌入系統,發揮實質作用。”

據了解,截至6月30日,辦案系統已辦理427起刑事案件,只有15件提出上訴,5件維持原判,其餘正在審理中。談及大數據帶來的變化,多位政法幹警表示,“要求更高了,促進公安辦案從‘憑經驗辦案’到‘按規矩辦案’轉變。”“過去,檢察機關可能經常陷入對證據有無、瑕疵等問題的審查,如今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一些關鍵性證據的審查,確保司法公正。”

記者還了解到,貴州省政法機關正在探索建立全省統一的數據標準以及數據交換共用機制。“我們要將其打造為證據的‘篩子’,審判的‘鏡子’,及時排除非法證據,依法準確定罪量刑,切實防範冤假錯案。”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資訊技術處處長楊方程説。

案多人少的矛盾該如何化解?

——精細化,給每個法官“量身”每個案件“稱重”,推進兩者合理匹配

案多人少是政法機關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尤其是立案登記制改革的實施,讓案件數量井噴式上漲,如何緩解這一矛盾?

“我們在員額制改革中提出‘以案定員’原則,就是以案件數據為支撐,重點考慮案件數量、案件難易程度、案件趨勢等因素,精確測算各個法院的員額數量,並進行動態調整。”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盧飏説,目前貴州已完成全省員額制法官的首次遴選,員額制法官佔中央政法專項編制的28.09%。

一方面是全省“一盤棋”的宏觀調控,另一方面是著眼于一線辦案人員的內部挖潛。在遵義,“民商事審判工作量分析系統”正在大顯身手。

“我們梳理分析數十萬個案件,從中抓取一些核心要素,對案件難易程度、預計辦理時間等構建模型,同時實時統計每個員額制法官的業務類型、手頭案件辦理進度,精確測算他們的工作量。”貴州省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技術室主任蘇宏義介紹,該系統深度嵌入法院案件管理系統,只要錄入案件資訊,就能精準識別、自動分案。系統運作以來,遵義法院共繁簡分流2.7萬餘件案件,耗時僅38個小時,精準度近98%,如果按照傳統方法,至少耗時4600小時以上。

“我們既要給每個案件‘稱重’,也要給每個員額制法官的工作量‘量身’,盡可能實現兩者的合理匹配。”貴州省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肖軍説,“我們還建立了到期結案率指標,它是指合理預期內待辦案件與已結案件之比,讓審判績效管理更科學,也有助於提示法官合理分配時間,把更多精力放在複雜案件上,最大程度實現簡案快審、繁案精審。”

記者還了解到,貴州省正在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讓大量案件在訴前分流、審前分流。目前該項工作逐步常態化,一大批糾紛得到及時就地化解,實現了發案下降、糾紛減少、效率提升、群眾滿意的目標。

取消傳統審批後,司法公正該如何保障?

——智慧化,案件評查“新武器”辦案人員“新拐杖”,貫徹落實司法責任制有底氣

司法責任制是司法體制改革的牛鼻子,很多員額制法官、檢察官予以點讚,但也感受到“本領恐慌”“責任恐慌”。據貴州省檢察院司改辦副主任劉宇介紹,貴州在全國率先制定下發了省、市、縣三級檢察院權力清單,對不同級別檢察院的檢察官許可權進行了劃分。另一方面,記者在一張員額制檢察官起訴類案件的品質評查標準上看到,處理決定正確50分、司法行為規範25分……辦案責任與考核指標一一對應。

“類似的品質評查標準能集結成一本很厚的書。”貴州省人民檢察院案管辦主任石瑛介紹,依託全國檢察機關統一業務應用系統(司改版),貴州配套上線案件品質評查系統。截至目前,全省各級檢察院共運用系統評查案件2萬餘件,其中對36件司法不規範案件涉及的50余人問責處理。

如果説案件品質評查是對辦案責任的一種倒逼,那麼貴州省檢察機關的三大數據系統就是對司法公正的有力輔助:司法辦案輔助系統,不僅幫助檢察官擺脫案件繁瑣資訊的重復錄入,還能梳理案件要素與證據材料的關聯,為檢察官提供證據審查指引。案件智慧研判系統,主要是建立“要素—證據—量刑”關聯模型,對犯罪事實精確“畫像”,並且通過類案比對,提供量刑建議。分析服務系統主要是對檢察機關業務數據進行多維分析,為檢務管理決策提供參考。

“系統開發關鍵在於要素提取,就是要想辦法把精準的法律要求轉化為編程語言,並且做到全程留痕。要素越精準,系統越智慧,越能給辦案人員帶來方便,也越能壓縮自由裁量、人為干擾。”貴州省檢察院資訊中心主任馮濤深有感觸。目前,三大數據系統深度應用於貴州省檢察機關,其中貴陽市南明區檢察院90後檢察官助理蘇淵告訴記者,“司法責任制讓辦案不再有層層審批,大數據成為我們的‘新拐杖’,辦案同樣有信心有底氣。”

“司法改革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既立足於發揮本地優勢,也是發展形勢所逼。如今,科技創新就像是撬動地球的杠桿,正在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貴州省委副書記、省委政法委書記諶貽琴表示,“要進一步找準大數據與政法各項工作的結合點,找到運用大數據破解司法體制改革難題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10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