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網路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出臺,標誌著電商、外賣等平臺的食品交易有了“規矩”。《辦法》出臺一年來,各地食藥監部門在其基礎上陸續出臺了符合地方實際的管理法規。上海在對商家備案、資訊公示、第三方平臺食安信用評價體系提出要求。深圳則深化探索網路食品經營O2O監管模式,嘗試將網路平臺商戶資訊與該部門準入數據庫比對審核。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針對網路食品安全的抽查已經取得了實際成效。在國家食藥監總局公佈的不合格食品通告中,也多次出現了對大型平臺入駐網店的食品抽樣檢測。
同時,對於電商平臺的食品銷售情況,目前已經形成一套有效追溯的管理辦法。比如針對抽檢不合格産品,在要求生産企業召回産品查清流向的基礎上,還責令各大電商平臺及時下架,並將入網經營者資訊及時通報相關食藥監部門,對食品流通的全鏈路進行閉環監管。
● 地方探索
杭州
打通網路食品監管大數據
杭州作為“中國電子商務之都”,率先推出了首部地方網路交易管理法規,並聯動電商平臺打通數據進行電子監管。通過政府法規、機構保障、社會參與、技術跟進等系列措施,開創網路食品創新監管的先河。
法規先行規範網上經營
杭州共有網路交易經營主體47萬家,2014年網購市場規模突破2萬億元,網路消費維權投訴也隨之呈井噴式增長。
2015年3月,杭州市出臺國內首部網路交易章程——《杭州市網路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圍繞經營者資質和網店作弊手段對網路食品進行監管。如從事網路食品交易的經營者,應依法辦理工商登記;對賣家騷擾消費者、買家惡意差評等進行規範,如騷擾威脅消費者面臨最高2萬元罰款。
在完善法規的同時,杭州還建立國家級電子商務投訴維權(杭州)中心和網路商品品質監測(杭州)中心,專門設立網監辦和專業機構應對包括網購食品在內的海量投訴。
據了解,兩中心主要承擔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消費維權、跨區域消費維權執法協作、網路商品品質監督抽查、組織電子商務消費維權、網路商品品質情況數據採集並分析應用,為全國網路消費維權工作提供大數據支援及電子商務消費維權宣傳教育引導工作等5項工作。
“關鍵詞”詞庫治理虛假宣傳
網路食品交易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經營主體分散化、歸屬地多元化等問題,對監管能力創新提出了考驗。
對此,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與電商平臺合作,建設數據互聯互通平臺,實現註冊資訊和食品經營許可資訊線上對比,已完成數據線上協查3.6萬餘件,督促和指導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同時與電商平臺共建關鍵詞詞庫,借助OCR技術治理虛假宣傳。
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介紹,“如減肥、瘦身、降三高、抗癌、壯陽、補腎、調節血糖、促進泌乳、調節血脂等敏感詞彙均不可出現。通過OCR技術能夠將圖像中文字進行高精度、高效率的提取,實現網路食品管控。”
截至目前,該項技術共覆蓋電商平臺的8個食品類一級類目,500多個品類及所有商品的主圖,每天攔截下架涉嫌不當宣傳的圖片數百萬張。(記者 李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