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A_meida
官方微信公眾號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中國政務 > 政務資訊 > 政務紅黑榜

國企調研:農場企業化助力北大荒供給側改革

發佈時間: 2017-06-15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柯仲甲 黃 超 | 責任編輯: 孟超

本版製圖:張芳曼

1947年,3台火犁,第一個公營機械化農場白手起家。2017年,幾代人卓絕奮鬥,113個農場,農業類最大上市國企北大荒農墾集團發展壯大。

1年前,黑龍江農墾總局改革任務分解方案印發。1年後,這幅改革路線圖在龍江大地鋪開去。諸多任務中,農場企業化的基礎性作用不言而喻,在農業供給側改革中發揮著帶動作用。

北大荒開發建設70週年之際,沿著路線圖,記者從哈爾濱城中城郊,一路東行至佳木斯三江平原,在黑土地上傾聽國企改革的脈動。

城市農場:區位獨特,提高土地産出率

建花卉展銷中心、旅遊農業園,搞現代化物流、房地産,周邊還有大型商超、酒店和電影院……眼前景象和想像中的農場相去甚遠。這切切實實是一個60多年發展而來的國有農場。從市中心驅車7公里,很快就到了哈爾濱東南三環路邊的香坊實驗農場有限公司。

作為北大荒農墾集團農場企業化改革試點中第一個掛牌的農場公司,這個位於城市中的農場頗具代表性。“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留給種植養殖業的用地越來越少,和城市格調也不匹配。走大規模種植養殖業肯定不現實。”公司相關負責人劉輝説,“我們場面積小、土地分散,要揚長避短,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土地産出率。”

坐擁獨特區位,念好城市經,香坊農場不斷探索。劉輝説,這些年,公司看準城市休閒農業機遇,把原先的果園發展成集觀光旅遊、果蔬採摘、餐飲服務於一體的國家4A級景區現代農業園。每年接待遊客30萬—40萬人,旅遊收入約4000萬元。

離農業園不遠,大型花卉展銷中心十分氣派。“2014年,舊花卉市場要搬遷,我們就承接過來重新改造。現在建了二期,旁邊就有兩條城市交通主幹道,批發、零售需求很旺盛,每年租金能有800萬元。”公司花卉市場部門相關負責人單祥斌説。

郊區農場:優化資源,提高自身競爭力

其實,在北大荒農墾集團改革路線圖中,除了改革試點單位、配合單位,並沒有明確哪些農場應參與企業化改革。但一系列旨在明晰農場經營管理職能、提高經濟實力和競爭力的措施,正激勵很多非試點農場邁出改革步伐。

離開香坊,車行40分鐘來到宛若世外桃源的閆家崗農場。“我們只有幾千畝耕地,農業産業很難做大。”副場長孫慶昌説,必須優化有限資源,做精做特,提高競爭力。

遠離城市污染少,閆家崗第一步在高附加值的綠色農産品上做起文章:旱田採取復種模式,種植經濟作物,畝效益1200元以上;水田種稻花香2號大米,走中高端産品路線。全場6500多畝地都走綠色有機的路子。

這幾年蔬菜市場受南方衝擊很大,蔬菜大棚發包收益不太好。怎麼把大棚資源配置好?農場邁出第二步。“雖然愛吃,但城裏人對市場上良莠不齊的綠色農産品不太放心。”孫慶昌説,“抓住這個需求,我們把大棚對外出租,有很多哈爾濱市民租了自己種菜吃。1個棚子1年4000元租金,自種自採。客人有了自己愛吃的蔬菜,還能在週末出出汗、體驗農活。”

光租還不夠,農場第三步打起了提升服務供給的算盤。今年,出租大棚規模將達100個,農場籌劃成立專門服務團隊,不僅配齊菜苗、化肥,還能按顧客要求提供一條龍代種服務。“把我們懂農活的優勢發揮出來。”孫慶昌説。

荷花湖、古運糧河、八一水庫,閆家崗水資源富集。加上豐富的休閒農業體驗項目,農場開始整合優質資源發展全域旅遊。如今,溫泉旅遊區吸引不少市民前來度假。

機械化大農場:市場導向,發展現代農業

從哈爾濱坐7小時火車,再行車4小時,便進入佳木斯三江平原腹地。創業農場57萬畝耕地中有56.5萬畝是水田,以水稻種植為主。當前,農産品市場變化較快,面積大、位置偏遠的大農場如何提高經濟實力?

“大農場就要率先發展現代農業。我們一直在改進技術,提升農業生産效率,加強應對市場風險和波動的能力。”副場長任艷軍介紹,農場正大力推廣側深施肥技術,定位定量均勻施肥。如果農場水稻均採用側深施肥減量10%的標準,每年能節約肥料1400噸,增加效益6000萬元。

“關鍵是能提升産量。”農場種糧能手于全信説,“我家地裏産量能提升5%,現在550畝地全用上這項技術了。”為讓更多人從現代農業技術中獲益,農場還對購買側深施肥插秧一體機的農戶給予補貼,原本13萬元一台的設備只需7萬元。

發展現代農業能實現“種得好”,但如何“賣得好”?“農場領導班子不在跑訂單,就在跑訂單的路上。”任艷軍笑言。在企業化改革背景下,創業農場越來越重視市場,分流出不少人員到行銷崗位。大宗訂單拉來後,根據客戶需求組織水準高的新型經營主體抓緊生産,銷路很不錯。

從城市農場到郊區農場,再到典型大農場,在北大荒農墾集團,沿著改革路線圖加快步伐的人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