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A_meida
官方微信公眾號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中國政務 > 政務資訊 > 政策解讀

垃圾科學分類為何成效不佳?面臨兩大挑戰

發佈時間: 2017-06-05 | 來源: 半月談 | 作者: 葉健 | 責任編輯: 孟超

垃圾分類,是體現一個國家文明發展水準的標誌之一,它也被認為是破解垃圾圍城困局最有效的方法。早在2000年,我國就確定了8個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但十幾年過去了,一些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還停留在起點。可以説,分類倡議年年有,分類成效卻不佳。如何讓垃圾分類真正落到實處,依然是一道難題。

  有助於緩解垃圾圍城

走在上海市大街上,很多人並不清楚具體的垃圾分類標準,即使遇到分類垃圾桶也是隨手丟棄。在家裏處置生活垃圾,多數市民只是實現了簡單的袋裝,分類工作基本上沒有。

對於大城市而言,垃圾圍城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環保部2015年和2016年發佈的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顯示,短短1年內,納入統計的生活垃圾就從1.68億噸增至1.86億噸。這還不包括每年另有近20億噸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

垃圾量快速增長,垃圾處理能力卻難以同步。中央環保督察組最新反饋的情況顯示,北京市21家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中有11家超負荷運作;列入計劃的14座污泥無害化處理工程無一按期建成;9家垃圾轉運站有3家未配套建設滲濾液處理設施,部分垃圾填埋場違反國家規定;上海市生活垃圾應于2015年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處理能力達到每日3.34萬噸,但截至督察時,實際處理能力僅為2.4萬噸,缺口較大。

北京、上海的實踐表明,城市垃圾處理能力的增速普遍滯後於垃圾增速。推進垃圾分類的根本動力,就是通過分類來實現減量,從而為城市環境減負。

3月底,在中國人民大學發佈的《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社會成本評估報告》顯示,如果實施分類減量,實現源頭分類、廚余垃圾單獨處理、可回收物資源回收利用,僅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的社會成本就會從2015年的42.2億元降至15.3億元,降低64%。從成本這個角度可以看出,如果能推進垃圾分類,將會顯著緩解垃圾圍城問題。

垃圾分類的兩大挑戰

垃圾分類是個系統工程,從源頭到運輸再到處理,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導致功虧一簣。

首先是垃圾分類知識普及率不夠。在這背後,也和我國對於垃圾分類的教育、監管力度不夠有關。曾在英國留學的丁先生告訴記者,英國對於垃圾分類有著很嚴格的要求,有一次他在住房裏忘記垃圾分類,結果不久就收到一份英國政府的警告信,提醒他如果還不記得垃圾分類,將收到天價罰款單,罰款金額可以抵上一輛汽車。

其次是垃圾分類處理能力不足。記者去上海多個垃圾消納場所採訪發現,大量生活垃圾被集中後,都被統一裝進集裝箱,再運往垃圾處理廠。一些垃圾桶的垃圾雖然有些分類,也是一股腦被倒到一輛垃圾車上,結果又混在一起了。

雖然現在也有一些迴圈利用的垃圾處理廠,但是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於物流、成本等原因,很多新興垃圾處理廠要麼吃不飽,要麼總虧損,很難形成持續穩定的垃圾處理能力,這也從末端制約了垃圾分類的有效性。

新技術、新模式助推垃圾分類

今年3月底發佈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在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新模式加新技術成了不少城市的探索選擇。

上海市通過建立綠色賬戶,讓市民每次垃圾分類後,都可以在綠色賬戶中攢下積分,然後用於兌換禮品。這種富有獲得感的方式,正在幫助更多市民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所謂綠色賬戶,是一個手機卡大小的條碼,市民將分好類的濕垃圾放到社區約定地點,只要經志願者檢查垃圾分類正確,綠色賬戶就可積攢積分,積分還可用於兌換獎品。

對於家住上海市江灣鎮街道的許彩英來説,每天早上帶著裝袋分好的生活垃圾,送到小區的指定垃圾回收點,為自己的綠色賬戶裏攢上一點積分,已經成為她的生活習慣。在一次綠色賬戶積分抽獎活動中,許彩英幸運地抽中了價值3000元的獎品。

半月談記者從上海市綠化市容局了解到,為了提高市民積極性,綠色賬戶的積分還能在微信、支付寶裏使用。為了提升百姓的感受度,今年還將加大與螞蟻金服等網際網路企業合作,激發綠色賬戶的吸引力,廣泛吸引更多具有環保熱情、公益理念的企業參與。

上海市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已有200萬戶居住區實現了綠色賬戶覆蓋,上海市約180萬戶居民申領了綠色賬戶卡。在2017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中,計劃年內新增200萬戶綠色賬戶。綠色賬戶官網顯示,每天均有數千名市民利用綠色賬戶積分來兌換相關獎品。

北京探索以智慧分類的方式進行垃圾回收。在試點小區,市民將包裝好的垃圾貼上二維碼,在智慧垃圾桶的一端掃描後,垃圾桶就可以實現自動分類。每包垃圾上貼的二維碼標簽,都由物業發放到住戶手中。據了解,2016年北京市超過3000台新型密閉智慧垃圾分類回收機入駐1000個社區,以此逐步替代人工回收。

此外,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中,還明確提出46座城市率先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目前強制分類工作正在推進中,具體效果仍有待觀察。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只有等垃圾分類源頭産生規模效應後,垃圾分類運輸和處理才有足夠的動力,相關企業才有底氣能“吃得飽”,進而有序推動垃圾分類。(半月談記者 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