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記者跟隨中央信訪督查組深入內蒙古多個地市,專門針對當地保障性安居工程暴露出的信訪問題進行實地督查。
近年來,保障性安居工程讓無數住房困難家庭居住條件得到了改善。但督查發現,個別本應政府發揮好主導作用的項目,卻因規劃選址、建設手續、安置回遷等多個環節存在決策草率、把關不嚴、不作為、慢作為等問題,為社會埋下了不穩定的隱患。
先天不足
行政不規範留下“爛攤子”
4年時間,四易規劃,致使有的被拆遷群眾7年無法回遷,過渡安置費更是指望不上……這是內蒙古烏拉特前旗紫雲嘉苑項目的信訪群眾遭遇的處境。
紫雲嘉苑是一個棚戶區改造項目,位於該旗烏拉山鎮舊城區核心地段,2010年當地政府就將其列入棚改計劃。
然而,記者在現場看到,準備用於回遷的兩棟住宅樓雖然在2014年已經封頂,但不僅樓內各種水電管線還暴露在外,而且周邊還是一幅塵土飛揚的工地景象。
“規劃想怎麼改就怎麼改,現在小區已經被改得一塌糊塗了。”81歲的張蘭(化名)説,“原來説這片拆完蓋成8棟居民樓用於回遷,可沒想到一回頭就蓋成了大商場,後來找到開發商,才知道政府早出了改規劃的紅頭文件。”
都説規劃是龍頭,如此隨意地修改又為哪般?督查中發現,這是一個典型的政府被開發商“綁架”的棚改項目。
查閱相關文件發現,2010年5月該項目經審批同意建設住宅小區,但僅僅3個月後就因開發商資金問題,相關部門就以會議紀要的形式修改規劃,同意在該地塊實施商業樓項目;2012年,規劃再次調整,將商業用地集中佈置。2012年以後,房地産市場疲軟,商業項目銷售困難,開發商提出減少商業面積,規劃第三次被修改。直至2014年,為解決群眾回遷問題,商業地塊又被重新改回了住宅用地。這4次規劃修改均未履行報審程式,屬於違規調整項目規劃。
據了解,這個項目存在“先天不足”。負責開發的巴彥淖爾市天政房地産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實際是于2010年隨該項目同時期成立,此前從未有過任何棚戶區改造的經驗,在開發能力、資金實力上都令人懷疑。因此,該企業從最初的拆遷起就遭遇了資金緊張,為此試圖用商業項目“補窟窿”。此後市場環境發生變化,企業資金鏈斷裂,雖然規劃不斷調整,但始終無法解決居民回遷問題。
然而,督查中發現,時任政府有關決策程式的文件、資料幾乎沒有存留。
針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當地政府立即制定了相關整改措施,成立專項工作組,負責推進項目建設。據最新消息,目前該項目已由政府組織施工隊進場施工,首先保證回遷居民能夠儘快入住。
未批先建
違規操作成矛盾導火索
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區的塔布板村和廠漢板村,有一塊總建築面積達80余萬平方米的棚改項目,歷時6年卻遲遲不能完工,從而引發了群眾陳情。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名為“青橙紫苑”項目的小區各樓已經主體封頂,離完工已經不遠,可如今的工地上卻空無一人。
“目前企業最大的障礙就是手續。”介入該項目的內蒙古聯發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余久鑄告訴記者,儘管項目的主體早在2014年就已封頂,但因為項目手續不全,如今用於工程收尾的融資貸款無法到位,現在只能處於“擱淺”狀態。
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在於項目啟動時的“未批先建”。
國務院于2011年1月21日發佈《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規定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才能作為徵收與補償主體,從此開發商不再介入徵地拆遷。
然而,督查中發現,回民區政府在2011年與呼和浩特市土地收儲拍賣中心、開發商簽訂土地整理三方協議,由開發商負責拆遷資金的籌集。其後,在未進行土地出讓、未辦理規劃和工程建設審批等手續的情況下,又“放權”由開發企業直接開工建設。
該項目從2013年到2016年因未批先建多次被執法部門勒令停工或處罰。同時,工期的一再延宕,加上該地塊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至今未能“招拍挂”,導致開發商無法融資繼續項目,安置過渡費也有所拖欠,前期違規問題的“後遺症”最終以群眾信訪的形式暴露了出來。
“我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儘快回遷入住,並且將這段時間內的安置過渡費給補償到位。”信訪人何平(化名)所説的,也是該項目其他認購人的迫切願望。據了解,棚改項目中還有大量內蒙古財經大學教職工的團購房。
余久鑄透露,經過政府的協調,手續補辦問題目前已經解決有望,但只要一天不下來,“就不敢承諾什麼時候能交工。”
久“拖”成疾
問題不消化就會“滾雪球”
“從2012年起,我們就開始了漫長的要房維權之路,來來回回跑了無數次,每一次都因為那個加油站協商不下來而徒勞無功。”如今,信訪人孫貴(化名)在一份信訪材料中提到的“加油站”已經在督查中被順利拆除。
原來,巴彥淖爾市臨河區2011年啟動一個名為“泰城禦景”的棚改小區建設,然而該項目其他樓棟都已完工入住,唯獨剩下10號樓所在地塊有座隸屬當地電業局的加油站難以拆遷,致使回遷樓7年無法動工。
進一步調查發現,該問題並非是獨立的。該項目由巴彥淖爾當地最大的房地産企業“國泰公司”負責開發,但受房地産市場低迷與企業盲目擴張雙重影響,在其企業法人代表因故入獄之後,企業全面失控,致使包括“泰城禦景”在內的7個房地産開發及棚改項目全面停滯,涉及1萬多購房戶、回遷戶近4萬人,群眾因而不斷到市區兩級政府陳情。
老百姓、地方政府與企業都著了急,問題一旦拖下來就會釀成大患。
“政府主導”是棚戶區改造項目堅持的基本原則,《國務院關於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指出,“棚戶區改造政策性、公益性強,必鬚髮揮政府的組織引導作用,在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援”。
“自2011年下半年開始,市區兩級就派工作組進駐該公司,對公司運營實施監管,及時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政府介紹,針對企業資金鏈斷裂、難以為繼等突出問題,政府通過採取融資擔保、發放棚改貸款、資産處置、股權變現、政策支援等方式,幫助籌集工程後續建設資金,“已促成企業交付團購房、回遷房、保障性住房7762套,90%以上的信訪問題得到了化解。”
“加油站”的問題就是這整個化解工作遺留的尾巴。如今該企業的經營正在逐步回歸正軌,該公司表示計劃于4月底啟動項目10號樓的建設,2018年10月底前全部交工。
督查組相關負責人認為,在此類信訪事項産生後,政府必須要高度重視、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及時推動問題解決,“避免小事拖成大事,一般問題拖成積案。”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31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