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錢,主要用於職工安置(聚焦供給側改革)
化解和淘汰過剩落後産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去年,國家設立了工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主要用於化解過剩産能過程中的企業職工安置和就業。很多人關心,去産能獎補資金是怎樣分配的?獎補資金對去産能發揮了什麼作用?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淘汰過剩落後産能,是轉型升級必須要邁過的一道坎。”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中央財政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資金規模為兩年1000億元。
按照報經國務院審定的資金管理辦法,根據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部際聯席會議審定的化解産能目標任務、需安置職工人數等基礎數據測算,2016年中央財政撥付了各地方和中央企業基礎獎補資金307.1億元。
在多項政策激勵下,2016年化解過剩産能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全國壓減鋼鐵過剩産能6500萬噸以上,煤炭過剩産能2.9億噸以上,並對70萬職工實行了轉崗安置。
“在基礎獎補之外,去産能做得好還可獲得梯級獎補資金。2016年梯級獎補資金為111.59億元,中央財政已撥付到位。”這位負責人説。獎補資金的發放,與各省份、中央企業化解過剩産能任務完成情況掛鉤。
專項獎補資金在設計上,採用“早退多獎、梯級獎補”的方式,目的是鼓勵地方和央企多退、早退産能。一是對早退出的産能,按更高的標準給予獎補;二是對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的地區和央企,按比例給予階梯式的獎補。“基礎獎補和梯級獎補加到一起,中央財政1000億元的獎補資金,去年已經使用了418.69億元。”這位負責人介紹。
對於去産能做得好的地方,中央怎樣獎勵?國務院在安排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時,根據地方超額完成目標任務量情況給予梯級獎補。超額完成2016年去産能目標任務量5%以內的,按超額比例給予獎補;超額完成2016年去産能目標任務量5%—10%的,按超額比例的1.25倍給予獎補;超額完成2016年去産能目標任務量10%以上的,按超額比例的1.5倍給予獎補,梯級獎補比例最高不超過30%。
中央財政獎補資金,主要是用於職工分流安置。
5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透露:各地各部門今年繼續狠抓落實,全國共退出鋼鐵、煤炭産能3170萬噸和6897萬噸,完成年度任務的63.4%和46%。
推動化解和淘汰過剩産能,關鍵是要把職工安置好。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2017年中央財政將繼續支援鋼鐵、煤炭化解過剩産能,及時撥付專項獎補資金,並做好對地方和中央企業的督查工作,確保資金用於符合國家現行政策的職工分流安置工作。”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地方和企業要落實相關資金與措施,確保分流職工就業有出路、生活有保障。
日前,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23個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做好2017年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工作的意見》,強調要深入細緻做好職工安置和社會穩定工作,更好發揮獎補資金對去産能的支援作用,確保職工有安置、社會可承受、民生有保障。
意見明確,支援企業多渠道分流安置職工,挖掘內部轉崗分流潛力,落實好穩崗補貼政策。同時,加強對失業人員再就業幫扶,強化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和政策扶持,做好社會保障銜接。加大對困難人員援助力度,重點加強對“4050”人員幫扶,解決好零就業家庭問題,幫助特困地區和特困群眾解決生活困難,發揮好社會保障和生活救助的托底作用,確保沒有能力再就業人員基本生活。
“在中國經濟轉變增長方式的關口,要更加注重培育新動能。新動能更強勁,落後産能去得也就更容易。”會計審計專家張連起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蓬勃興起,新舊動能轉換正在加快。新動能不但可以擠出過剩産能,還能創造出大量就業崗位,成為分流轉崗職工的就業“容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