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北京的全國政協委員張世平在小組討論會上説起她的親身經歷:今年春節前後,她帶老母親去海南待了大概一個月。老人患有一種慢性病,需要每天按時服藥。但由於開藥限制以及海南當地醫院沒有那種藥,等收到北京朋友寄來的藥時,老人已經斷了5天藥。那5天裏,張世平委員每天都擔心老人身體會突發狀況。
不僅如此,張世平委員身邊經常有老年朋友出去旅遊或去南方過冬,看病成了他們的大難題。要麼需要北京的親友郵寄藥物,要麼得經歷繁瑣的轉診、報銷等程式,有時不得不來回奔波。
説起種種不便,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張世平不由感嘆:“異地看病報銷怎麼就這麼難?”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以及日前人社部給出的承諾,可以緩解至少是部分解決這個問題:在今年底之前,實現所有符合轉診條件的人員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
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是很多人的心願。
這樣的好政策落地可能面臨哪些難點,如何解決?要實現看病無障礙“全國漫遊“還有多遠?
代表委員們紛紛出招。
異地看病報銷藥費不用“兩頭跑”
“異地就醫難,其中主要是醫保報銷難。”張世平委員認為。
但這一問題又必須解決:權威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有2億多流動人口,其中有大量流動老人、慢性病患者,對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有著迫切需求。
正是回應民眾需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7年在全國推進醫保資訊聯網,實現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
人社部則給出了這一行動的時間表:第一步,實現省內異地就醫的直接結算;第二步,今年上半年實現異地退休安置人員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第三步,在今年年底之前,實現所有符合轉診條件的人員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
“這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惠民行動。”全國人大代表周海清認為,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至少可以為醫保患者帶來兩個好處:一是讓患者免受“兩頭跑”之苦。以前,患者異地就醫需要憑發票、診斷證明、用藥情況等單據拿回單位所在地報銷,程式繁瑣,現在這些麻煩都可以在網上得到解決;二是緩解患者資金緊缺之苦。尤其對貧困患者來説,當急需大筆資金做手術時,很可能一時半會兒籌不到那麼多錢,耽誤治療。實行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後,患者不用先墊資後報銷,短期經濟壓力小了很多。
周海清代表是廣東清遠市人民醫院院長。據他介紹,他所在的清遠市數年前實現全市醫保資訊聯網,去年廣東省內實現醫保資訊聯網,患者省內異地就醫只需持社保“一卡通”在出院時就可以即時結算。
記者了解到,截至2016年底,我國已有30個省份實現了省內異地就醫持卡結算。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2016年底已上線試運作。在試運作過程中,已有15個省份接入該系統開始試點。
“希望還沒有實現省內異地就醫結算的省份加緊建立異地就醫結算系統,更多省份系統加快與國家系統對接的步伐,讓更多人享受到這一惠民政策。”周海清代表説。
期盼制度更精細,配套要跟上
去年12月,人社部、財政部發佈《關於做好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工作的通知》。依據《通知》,跨省異地就醫原則上執行就醫地支付範圍及有關規定(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標準)。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的起付標準、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額原則上執行參保地政策。
按參保地標準報銷住院費,這也是當前各地在實踐中採用的辦法。一般觀點認為,這是當前比較符合現實的辦法,也是醫保結算“全國漫遊”能夠順利推進的一個因素。
但這也同時伴隨一些問題。“比如,在醫保藥品目錄方面,在本地可以報銷的藥可能在外地看病時醫院沒有,當你選擇替代性的藥時,回來就報不了。舉個例子,同一種藥,在湖北的醫保藥品目錄裏是一種品牌,在北京的醫保目錄裏是另一種品牌,那他在北京開的藥無法在網上實現報銷結算。”張世平委員説,在診療目錄、服務設施目錄方面,也會存在類似的對接障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溫建民則有自己的擔心,他擔心異地就醫結算聯網後大城市大醫院“虹吸”效應加劇帶來的問題。“由於報銷的便利性,到大城市大醫院看病的人可能大幅增加,進一步加重這些城市和醫院的負擔,讓本地人看病更困難。同時,醫保資金、醫療資源進一步向大城市大醫院聚集,使得地區之間醫療水準的不平衡加劇。”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在一些地區實踐中,異地就醫是病人與醫院直接結算,但醫院與病人所在的醫保基金還是記賬管理。如果結算週期拉長,會對就醫醫院造成壓力。同時,各地基金規模、支付能力參差不齊,外出就醫人數眾多,必定大幅增加醫療支出,讓一些支付能力偏弱的地區支付壓力增加。
此外,張世平委員還表達了對於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的進一步期盼,“按照目標,今年年底前實現所有符合轉診條件的人員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那門診費用呢?何時也能納入結算範圍?”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更精細的頂層設計。目前當務之急是統一全國藥品目錄、診療目錄和服務設施目錄。同時,強化分級診療等輔助政策,引導公眾不要一點小病就去大城市大醫院看。在引導方面,關鍵是做強基層,尤其要加強基層醫療機構人才培養,儘量吸引公眾在基層看病。”代表委員們建議。
真正實現看病“説走就走”,還需打破更多門檻
實現醫保全國聯網、異地住院費用直接結算,是醫保“全國漫遊”邁出的可喜一步,但由於各統籌地區經濟發展水準及醫療資源配置差異很大,真正實現看病“説走就走”還有較長的路要走。採訪中,不止一位代表委員向記者表達這樣的觀點。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臺港澳中醫藥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楊金生認為,目前醫保“全國漫遊”存在多個門檻,除了資訊共用門檻,還有各地政策和保險制度不一的門檻等。
“比如,從國家層面,基本醫療保障政策不統一,各省醫保報銷的起付線、報銷的比例、報銷的目錄,都不一樣,給異地醫保報銷帶來很大難度。此外,去年國家實行‘三保整合’,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製度進行整合。這很有必要,因為如果不整合,一個人因為身份、工作不同而享受的醫保待遇不一樣,也會因制度不一而造成異地醫保報銷的困難。”楊金生委員説。
“制度和標準統一是關鍵。”楊金生委員建議,一是從國家層面制定統一的醫療保障制度,其中包括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商業健康保險和社會救助系統。基本醫療保障是主體,全國應該統一,體現公平性;商業保險,各地各單位可因地制宜,體現特色和差異性。
二是各地醫療衛生健康資訊應全國聯網,把體檢資訊、醫療資訊和醫保資訊等聯通。從醫療的角度講,避免重復檢查重復用藥;從醫保的角度講,可有效控費和提供異地結算的便利。
三是整合現行的保障制度,合併經辦機構,減少政府費用支出,提高工作效率。
“實現醫保‘全國漫遊’,任重道遠。如何讓公眾獲得更好的看病體驗,讓更多人可以享受更高水準的醫療服務、更給力的醫療保障,考驗著制度設計者的智慧和擔當。”張世平委員説。(陳曉燕張銳 李瑾)
■延伸閱讀
根據《關於做好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工作的通知》,堅持先省內後跨省、先住院後門診、先異地安置後轉診轉院、先基本醫保後補充保險,結合各地資訊系統建設實際情況,優先聯通異地就醫集中的地區,穩步全面推進直接結算工作;堅持與整合城鄉醫療保險制度相結合,與分級診療制度的推進相結合,建立合理的轉診就醫機制,引導參保人員有序就醫。
各地醫保待遇有差異怎麼辦?跨省異地就醫原則上執行就醫地支付範圍及有關規定(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標準)。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的起付標準、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額原則上執行參保地政策。
轉出方面,參保人員跨省異地就醫前,應到參保地經辦機構進行登記。參保地經辦機構應根據本地規定為參保人員辦理異地就醫備案手續,建立異地就醫備案人員庫並實現動態管理。參保地經辦機構將異地就醫人員資訊上報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形成全國異地就醫備案人員庫,供就醫地獲取資訊。
在結算方面,參保人員異地就醫出院結算時,就醫地經辦機構根據全國統一的大類費用清單,將異地就醫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等資訊經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實時傳送至參保地經辦機構,參保地經辦機構根據大類費用按照當地規定進行計算。
(記者陳曉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