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範
要求學生以規範語言發表網路言論表現將納入綜合素質評價
市教委昨天發佈《北京市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2016年修訂)》。新版《規範》要求中小學生合理使用網路,瀏覽健康內容,以規範、文明語言發表網路言論。團結同學,發生矛盾時多做自我批評。
與同學發生矛盾
多自我批評
新《規範》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愛黨愛國愛人民。了解黨史國情,珍視國家榮譽,崇敬英雄模範。”針對“崇敬英雄模範”的要求,市教委基教一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國家做出貢獻和犧牲的英雄應該是學生學習和崇敬的榜樣,現在很多孩子追捧明星,但對英雄則甚少了解,所以有必要去宣傳和弘揚英雄的精神。
北京晨報記者注意到,新《規範》在團結同學條目中還新增了“發生矛盾時多做自我批評”的表述,對此,負責人表示,學生之間需要友善,發生矛盾時孩子往往只看到別人的缺點,沒有看到自己的缺點,多做自我批評有利於學生自我教育。
行為規範表現
納入綜合素質評價
市教委表示,要將學生行為規範表現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相關負責人稱,中小學各個學校都有學生綜合素質考評,此次將把規範的要求納入學校考評的相關評價指標中,並成為學校評價學生的基本依據。學校還將結合校規、校紀和學生過程性的表現,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另外,市教委將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小學養成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綜合素質提升。
《規範》發佈後,各學校都要將教育部《守則》和新修訂的北京市《規範》在學校和班級顯著位置張貼,通過主題班會等形式進行專門宣講,讓全市中小學生熟知內容和要求。
以規範語言
發表網路言論
新《規範》提出,合理使用網路,瀏覽健康內容。以規範、文明語言發表網路言論,傳播正能量。目前,不少90後喜歡用網路語言、火星文等進行交流,雖然是個性化的表達方式,但一些專家也指出,網路用語存在中英混雜、錯別字頻出的問題。對此,負責人稱,這條規範不對學生進行強制和禁止,“但對孩子的教育還是要強調規範,我們希望和倡導學生規範地使用普通話和中國語言。”
尊重他人隱私
不妨礙他人工作
新《規範》針對當前中小學生行為表現的突出問題,強化正面倡導,減少約束性要求。例如針對學生浪費現象,提出“不用燈時隨手熄滅,用餐不剩飯和菜。”針對學生在公共場所存在的不文明行為,提出“觀看演出或比賽時,遵守場館要求。在圖書館閱覽或博物館參觀時保持安靜。”
各項規定還力求具體、可行、可檢測。比如要求學生做到“外出和回到家時主動與家人打招呼”。在社會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隱私,不妨礙他人的工作、學習和休息。”
《規範》還提出,珍愛生命,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方法。未經父母或監護人同意,不在外邊留宿。拒絕煙酒,遠離毒品。尊重世界各地文化差異,在國際交往中真誠友好,大方自信。
■新聞背景
2004版《規範》合二為一
本市現行的《北京市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北京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是2004年印發的。據市教委基教一處處長負責人介紹,2015年,教育部頒布了《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要求各地結合實際,制定或修改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市教委歷時一年,聽取老師、家長和學生的意見,並組織專家對現行的《規範》進行修訂,合併成為《北京市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
新版規範是否適用於中小學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負責人稱,2004年版兩個《規範》有大量內容是重復的,此次新版《規範》共15條,涵蓋了中小學生日常行為的主要領域,從學習生活到社會交往,從個人習慣到公共生活規則,“不管對於高年級學生還是小學生,都是最常見的基本的必備的行為規範要求。規範通俗易懂,要求具體。”
北京晨報記者 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