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A_meida
官方微信公眾號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中國政務 > 政務資訊 > 政務紅黑榜

央視曝光"高藥價回扣"歪風 上海三涉事醫生停職

發佈時間: 2016-12-26 | 來源: 北京晨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孟超

■央視調查

“特殊患者”不帶病歷

此前央視記者歷時8個月,調查了上海、湖南兩地的6家大型醫院,發現有醫院工作人員收受回扣。

上海某知名醫院每年的門診量超過400萬人次,在國內享有很高的聲譽。記者發現,這家醫院幾乎每天都有上百個“特殊患者”前來就診。這些所謂的“患者”手中都沒有病歷,出現的時間也有一定的規律,一般都是醫生中午或下午下班前1個小時左右。更為奇怪的是,這些所謂的“患者”在1個小時內,要進兩三個診室。

原來,這群所謂的“患者”其實就是醫藥代表。據醫院保潔人員透露,這些醫藥代表除了向醫生推銷藥品,還和醫生有“私事”要做。據悉,有醫藥代表天天跑醫院“統方”,一個月可賺一部5000元手機。

■事件進展

上海三名涉事醫生已停職

針對媒體曝光的藥品回扣事件,根據國家和上海市衛生計生委的要求,上海有關辦醫主體和醫院開展排查,目前涉事的三名醫生已停職接受調查,涉及藥品已停止使用。相關紀檢部門已介入調查。

25日,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召開全市衛生計生系統醫療管理和行風建設大會,通報相關醫院工作人員收受藥品回扣的最新查處情況,部署全面排查和專項整治工作。

會議要求,上海全市衛生計生系統要保持行風建設的高壓態勢,確保思想認識到位、制度落實到位、管理追責到位,頂真碰硬,快查嚴處,舉一反三,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

同時明確,堅持標本兼治的原則,在集中力量加強監管、依法查處醫務人員收受回扣的同時,注重長效機制建設。上海各辦醫主體、各區衛生計生委組織所屬醫療機構從即日起到明年1月底開展自查自糾,查處違反“九不準”“十項不得”的行風問題,2月到4月開展全行業、全覆蓋的督查。在此基礎上,完善制度,健全醫療機構行風建設內部監控機制和多部門聯防聯控機制。

根據部署,上海全市衛生計生系統要高度重視專項整治,切實維護品質安全底線和職業道德底線;要把行風建設工作列入衛生計生從業人員年度考核、醫德考評、醫師定期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職稱晉陞、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主要領導要認真履行行風建設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職責,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把行風建設工作融入到各項業務工作中。據新華社

■新聞評論

多方利益鏈條

催生高額回扣

醫生拿回扣是個頑疾,與之伴生的藥價居高不下更是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2013年12月,衛計委印發《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並下發通知,要求貫徹“九不準”的學習教育覆蓋面要達到100%。“九不準”明確要求不準開單提成、不準收受回扣。近年來,每有醫務人員因拿回扣被查處,處理文件中總少不了“舉一反三”“嚴肅處理”等字眼兒。為什麼一道道禁令、一次次專項治理攔不住醫生伸向回扣的手,砸不斷藥企、醫藥代表和醫生、醫院之間的利益鏈條呢?可見,“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去不了醫生拿回扣的病根兒。“醫院與企業有一個共同利益機制,就是藥品加成政策,購進的藥品和器材價格越高,醫院的加成收入就越多,這是群眾醫療費用負擔加重的重要誘因。”2005年4月18日,時任衛生部黨組書記高強的一句話點到了病根兒上。可以説,醫藥衛生主管部門對“以藥養醫”機制存在的問題是有清醒認識的。而要根治醫生拿回扣就得下猛藥,堅決破除醫企間共同利益機制,切實解決“以藥養醫”。

公共醫療服務的根本任務是讓群眾能夠以相對低廉的價格享受到相對公平的醫療服務。當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正處於攻堅期,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是改革重點。藥品從出廠到患者手中,每個環節都可能助推藥價虛高,突出強調某一個環節的責任有失公允,也無助問題解決。但醫藥衛生主管部門要敢於把改革矛頭指向自己,應將此次曝光的醫生拿回扣事件視作加速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解決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弊病的有力鞭策。在打擊醫藥回扣這件事上,不能止于處理幾名當事違規人員了事,而應儘快拿出根治老毛病的新藥方。

據新華社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