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A_meida
官方微信公眾號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中國政務 > 政務資訊 > 政策解讀

“好人法”試解扶救難題:既要敢救 還要會救

發佈時間: 2016-11-21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 劉 峣 | 責任編輯: 孟超

2015年5月13日早高峰時間段,瀋陽地鐵1號線青年大街站站臺,一名74歲的老人在人群中因擁擠而摔倒。老人對涉事人説:“我有老保,我不訛人”。中新社記者孫昊聲攝

  5月13日,湖北省襄陽市醫護志願者為小學生上急救知識課。(人民視覺)

近日,一則新聞再度引發輿論熱議。江蘇徐州的“90後”小夥,主動扶起一名騎車摔倒的男子並送醫治療。誰料對方倒打一耙,誣稱小夥撞人。交警多方查閱監控錄影,才還小夥清白。

近年來,由“扶不扶”引發的新聞熱點,時常刺激公眾神經。好人伸出援手卻遭遇“碰瓷”訛詐的事件,以及雙方各執一詞、輿論頻頻反轉的“羅生門”,讓“扶不扶”“幫不幫”成為拷問社會道德的難題。

為保護善意、激活社會的正能量,多地出臺法規,保護現場醫療急救行為,這些法規被輿論稱為“好人法”。從本月起正式實施的《上海市急救醫療服務條例》,更是提出“社會救急免責”的原則。

“好人法”是否能夠為好意救助者撐起保護傘,激發社會的互信互助?國家該如何從法律和道德的角度重建見義勇為、出手相救的社會美德?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