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王思北、施雨岑、吳晶
9月1日起,慈善法正式施行,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將受到法律規範和保障。
慈善與你我息息相關。如何將人人可為的善事做好?關於慈善法,你需要知道這些事情。
【做慈善,不僅只有捐款捐物】
慈善法規定,慈善活動,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以捐贈財産或者提供服務等方式,自願開展的扶貧、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優撫;救助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害等公益活動。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道德模範”孫東林表示,慈善事業倡導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目前,我國慈善事業已從扶貧、濟困、救災等逐步向促進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的發展,保護環境等有利於社會公共利益的活動等領域發展。除了捐款、捐物,扶貧濟困、扶助老幼病殘,參加公益活動、提供志願服務也是參與慈善事業的一種形式。只要有善心,大家都可以多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個人想要募捐?需找慈善組織合作】
慈善法明確,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基於慈善目的,可以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由該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並管理募得款物。
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慈善法律中心執行主任黎穎露表示,如果是為了救助本人或者近親屬在網路上發佈求助資訊,應該認定為個人求助行為,法律不禁止。而如果是為了救助本人及近親屬以外的他人在網路上發起的個人募捐,屬於非法募捐,則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個人想要為非親非故的人籌集款物,開展募捐活動,還是由慈善組織來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原副主任闞珂指出,法律這樣規定是為了引導慈善活動通過慈善組織來做,從而更好地規範慈善活動。
【發起募捐,慈善組織也不能“任性”】
慈善募捐,包括面向社會公眾的公開募捐和面向特定對象的定向募捐。
作為慈善活動的參與者,慈善組織發起募捐也不能“任性”而為。
根據《慈善組織認定辦法(徵求意見稿)》,被認定為慈善組織的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應當符合以開展慈善活動為宗旨;有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組織章程;有自己的名稱和住所;有必要的財産;內部治理結構健全,有明確的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有健全的財務制度等條件。
被成功認定為慈善組織就萬事大吉了嗎?當然不是。《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規定,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進行公開募捐等一系列違規行為將被民政部門追責。民政部門可以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並可以對慈善組織以及責任人處以2萬元以下的罰款。
作為慈善法的配套措施,目前這兩個辦法的徵求意見稿已截止反饋,正式辦法將於近期出臺。
【通過網際網路開展募捐,認準13家“金字招牌”】
慈善法要求,慈善組織通過網際網路開展公開募捐的,應當在國務院民政部門統一或者指定的慈善資訊平臺發佈募捐資訊。
根據慈善法授權,經過由公益慈善專家、網際網路專家、慈善組織代表、新聞媒體代表、捐贈人代表等組成的評審委員會評選,民政部日前公示了包括“騰訊公益”網路募捐平臺、輕鬆籌、中國慈善資訊平臺等首批13家慈善組織網際網路募捐資訊平臺。
這意味著,只有這13家網路平臺能夠發佈公開募捐資訊。公眾通過網際網路奉獻愛心時可以注意一下,如果是這13家網路平臺發佈的募捐資訊,就可以放心捐了。
【做慈善,可享受稅收優惠】
“稅收優惠是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闞珂表示,法律對慈善組織、捐贈人、受益人依法享有稅收優惠問題都進行了規定。
慈善法明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捐贈財産用於慈善活動的,依法享受稅收優惠。企業慈善捐贈支出超過法律規定的准予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當年扣除的部分,允許結轉以後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慈善組織開展扶貧、濟困、救孤、救災等慈善活動需要慈善服務設施用地的,法律規定可以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劃撥土地或者農村集體建設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