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視覺
需要以此強化社會規則的權威性,但也要注意保護民眾隱私,避免擴大邊界
遊客在航班上大打出手影響正常起飛、在旅遊過程中一言不合就辱罵毆打導遊……日前,為規範出行秩序,國家旅遊局設立了遊客不文明行為“黑名單”。此外,銀行、法院等系統也有自己的黑名單,記錄信用不佳的個人或企業。
隨著交通通信的日益發達,居民個體的活動範圍不斷擴大,在日趨豐富的經濟社會生活中扮演越來越多的“角色”,社會活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成為常態。個體的規則意識、誠信意識不僅事關自身利益,也關係他人和社會。是否有必要將“害群之馬”列入“黑名單”?這麼做對居民日常生活有什麼影響?實際執行中需要平衡哪些關係來保護人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請看本報記者的調查。
——編 者
維繫社會秩序的“502”膠水
黑名單能“樹規矩”,提高社會信任度
最近,筆者的朋友小麗在朋友圈吐槽:本來帶著好心情出國去玩,卻遭遇了不愉快。先是因兩名乘客互罵推搡,差點影響航班正常起飛。到了景區,又看到有人攀爬雕像。“作為同胞,覺得很丟臉。真應該有個黑名單,記錄這些不文明行為。”
2015年5月,國家旅遊局公佈了首批全國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名單。據媒體報道,今年6月旅遊局又公佈了“最惡劣不文明遊客黑名單”,上面共有19條記錄、20個名字,包括干擾航空運輸安全、攀爬損害景區景觀等4類行為,並向公安、海關、金融等機構通報。
“黑名單”並非新鮮事。此前,銀行業、保險業、法院等都相繼出臺過黑名單。例如,徵信逾期嚴重的借款人很難獲得貸款,拒不執行生效判決的失信被執行人將不得搖號購車。
不過,也有人質疑黑名單的作用——連現有的法律都管不住鑽空子的人,一份無關痛癢的黑名單又能有什麼用?
“作為對現有法律法規的補充,黑名單不僅能堵窟窿,還能讓鑽空子的人吃苦頭,以後不敢再鑽。”北京大學憲法行政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錫鋅表示,黑名單的背後是個人徵信系統。信用是重要的社會資源,消耗信用使個體發展面臨風險。因此,黑名單的作用是強化規則的權威性,增加個體行動成本,制裁失信行為。
中國傳媒大學公共管理系講師郭海英認為,“法律管不了的,一份名單也管不住”這種觀點,恰恰反映出黑名單制度的必要性。“當前社會整體誠信度不高,人們對法律、規則的遵守意識較淡,缺乏基本的敬畏感。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讓違規者付出相應代價。個體間的信任構成了社會秩序,其外在表現是法律,但內在發揮作用要靠民眾的認同與遵從。否則,法律雖在,秩序難存。黑名單正是在法律的基礎上維護秩序。”
家長來學校接孩子,本是其樂融融的場面,卻因過馬路闖紅燈而黯淡不少。“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們也會覺得規矩不重要。”聯想到身邊的例子,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于海感嘆道,“僅通過教育很難糾偏,得靠黑名單‘樹規矩’。名單上的人都是自己先‘黑’然後遭人黑之,這不過分。”
為啥規則這麼重要?因為按規辦事,社會能正常運轉;破壞規則,可能害人害己。北京某銀行職員吳女士深有感觸,“我是那種自覺排隊的人,看到插隊的會生氣,因為這對遵守規則的人不公平。明明排隊了,卻不如插隊的買票快,長此以往,誰還守規矩?有一次在景區,我旁邊的窗口幾乎沒人排隊,都往前擠,甚至因為爭搶位置互相打罵,結果卻不如我這邊乖乖排隊的窗口買票快。到頭來於人于己都沒好處,這又何必呢!”
有觀點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更講究人情,在“熟人社會”沒必要設黑名單。對此,王錫鋅表示,沒有明文規定不意味著沒有規則,人情也是規則的一種。“即便是熟人之間,欠債也得還錢吶。無論哪種社會,都需要合作。合作的基礎是相互信任,而信任來源於‘我遵守規則,並且我知道你也會這麼做’。黑名單就像主動維護社會秩序的‘502’膠水,時刻提醒公眾,個人與社會是‘粘連’的。別人犯的錯可能影響你,反之亦然,所以不能對失信行為事不關己、高高挂起。”
對違規者進行有效制裁,才能起到懲戒作用
很多國家都有黑名單,實際執行需要部門聯動
實際上,黑名單並非我國原創,在其他國家早有先例。
于海回憶,他在加拿大的房東曾在開車時突然被警察攔下,核查身份和車牌,這些資訊都在個人徵信系統內。後來發現,房東並不在“交通違規者黑名單”上,是警察搞錯了。雖是虛驚一場,但從側面反映出加拿大對該系統的重視程度。“身處這樣的社會,居民感到被信任,但又不會心存僥倖。”
據郭海英介紹,各國的信用管理體系主要有政府主導和市場化運作兩種形式。美國採取的是以信用仲介機構為核心的市場主導模式,歐洲部分國家如法國則由政府主導推動。此外,世界銀行實行多年的供應商“取消資格”(Debarment Processes)制度,也類似于黑名單。
王錫鋅發現,美國很少有拒不執行判決的“老賴”,因為黑名單等制度將對失信者形成巨大壓力。社會形象的崩潰會帶來非常高的成本,影響其消費、就業甚至出行。“美國是高度身份化的社會,酒駕、吸毒、逃稅等都會進入黑名單。一個遵守規則的社會對違規者的孤立,能産生比黑名單本身更厲害的效果。”
在芬蘭的經歷令于海感到驚嘆。一方面,老百姓上地鐵、公交時只要買過票,兩小時內換乘其他公共交通都不用再買票,由於黑名單的威懾力,很少有人逃票。另一方面,如果開車時聊天,司機會很快接到警察電話提醒。這是因為警察能根據車牌號,在個人信用系統內查到車主的手機號,並進行高效執法。
相比之下,我國的黑名單制度尚未完善,公民信用等級和評價制度還在建立當中。吳女士就認為目前的黑名單“雷聲大、雨點小”。“失信執行人不得搖號購車,這種懲罰力度不夠大吧?本來車輛就不是必需品,而且很多人都有車了,不能搖號沒啥影響。”
而此前旅遊黑名單的實施效果,也讓人覺得有“隔靴搔癢”的意味。雖然公佈了資訊,但相關部門只能限制那些通過旅行社出遊的旅客,對自由行旅客的限制需要更為複雜的部門聯動,具體執行情況並不明朗。
這令經常出國旅遊的陳先生對黑名單制度持觀望態度,認為它沒亮出什麼“尖牙利齒”,合法性和有效性都有待商榷。“設定再好也沒用,關鍵看執行。如果某家銀行黑名單上的人還能在另一家銀行貸款,那就完全沒意義了。同理,如果企業進黑名單只是‘出醜’,沒有‘傷筋動骨’的實質性懲罰,那它照樣能違規經營。”
對違規者進行有效制裁才能直擊痛點。王錫鋅表示,黑名單本身並不等同於法律,想合法實施有威懾力的制裁,得靠多部門協同行動。例如,法院對“老賴”不許搖號的規定,就需要交通部門配合執行,因為法院本身無法限制市民購車。此外,行業間、地區間的資訊覆蓋和共用程度,與黑名單的有效性和威懾性呈正比例關係。不能讓違規者在一個地方被“拉黑”了,換個地方又“洗白”了。
警示工作要做在前面,設立判定標準,避免濫用
嚴格黑名單設置流程,完善信用重建機制
筆者發現,“中國執行資訊公開網”雖然公佈了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的名單,但其身份證號的一部分卻被星號代替。黑名單為什麼猶抱琵琶半遮面?
專家指出,這是在依法保障公民權利。“黑名單對個體而言是身份信用的負面評價,必須慎重使用。‘拉黑’也要適度,不能太‘任性’。”王錫鋅説。
首先,教育、警示工作一定要做在前面,讓老百姓了解哪些行為違規,避免不知情的犯錯。即便公開了黑名單,也應及時通知本人原委,並保障個人的抗辯權利。有些資訊依法不宜公開,就要保護民眾隱私,避免過分打擊。
其次,“遵守規則”是對規則制定方和遵守方共同的限制。黑名單應有嚴格的判定標準,相關部門要避免濫用職權。
並非每一次鬧事,旅客都是始作俑者,有時因為誤會,他們也可能是受害者。王錫鋅表示,作為社會規則一部分的黑名單,其本身的設立就得合法合規。“進不進名單,必須有公平公正的流程,例如核實和復審,不能説拉黑就拉黑。”
近日,中國民航局公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修訂徵求意見稿,其中“違反規定使用手機最高可罰5萬元”的條例引起網友熱議。不少人表示,既然在飛機上玩手機要罰款,那麼飛機晚點誰來補償乘客呢?想讓黑名單適度,就得劃清界限。郭海英指出,不宜一味擴大規則的邊界,例如將個人道德修養上的不足一概列入,而應該設立合法的判定標準。
最後,黑名單應該有時效性和恢復機制,不能一黑到底。根據《國家旅遊局關於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資訊保存期限為1年至5年,實行動態管理。“黑名單是手段,不是目的。它的存在是為了懲戒失信,如果未來個人通過行動重建信用,應該獲得被移出黑名單、改過自新的機會。”王錫鋅説。(記者趙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