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A_meida
官方微信公眾號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中國政務 > 政務資訊 > 政策解讀

交通專家:緩解計程車改革焦慮症 宜疏不宜堵

發佈時間: 2016-08-05 | 來源: 新華社 | 作者: 陸文軍 葉健 | 責任編輯: 張月

網約車新政出臺了,其中的核心是對網約車平臺、駕駛員和車輛都做出了資質要求。此前,網約車“上海模式”正是因為做了相關探索,給滴滴頒發了全國第一張網約車平臺證書,而引起各界廣泛關注。作為網約車“上海模式”的推動者之一,上海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建設委員會主任、上海市交通委原主任孫建平認為,隨著公共交通事業的持續發展,網約車的市場需求也會趨於平穩。

根據網約車新政,儘管交通部拿出了暫行辦法,但是更多細節需要地方來出臺細則。儘管市場上普遍擔心地方監管部門會設置“玻璃門”,但是孫建平對於屬地原則仍認為絕對必要,“城市交通本來就是典型的地方事權,因地制宜看菜吃飯很正常,實質上也無法有統一的管理、運營方法或模式,風土人情不同,觀念習慣迥異。”

儘管目前網約車風頭正勁,但是孫建平卻認為,網約車的興起非常具有時代特點,並非長遠趨勢。“網約車之所以備受關注,主要因為城市出行還不是那麼便利,但解決城市交通的出行的系統性方式一定不是小汽車,必定是公共交通。對於上海來説,目標是在2020年建成世界先進水準的綜合交通體系,所以近年上海公共交通體系建設也處於大力推進之中,隨之而來的是不可避免地交通陣痛期。一旦完善的公共交通體系建成,從主動脈到毛細血管都豐富發達,網約車的改革壓力也自然會小了很多。”

不少人認為,隨著網約車新政的出臺和平臺的合併,未來網約車的補貼也會下降乃至取消,網約車也將成為下一個破滅的泡沫。對此,孫建平也不認同,“不可否認,其補貼的手段是有爭議性,但價格不能逆轉需求或者趨勢,只能加快或者延緩趨勢。補貼只是滴滴快速被市民接受的原因,之所以受到市場追捧,是因為網約車戳中了司機和乘客的痛點。即在計程車公司之外,新開闢了一塊對接消費者與計程車司機的平臺,讓乘客與司機可以突破空間的局限,降低計程車空載掃街的概率。”

對於網約車新政頒布之後的市場走勢,孫建平認為,新舊業態會在融合中發展,因為計程車公司的優勢在於車輛、資質、司機和經驗;網路平臺的優勢在於技術、數據、服務和用戶。本質上,雙方的互補性大於衝突性。儘管現在計程車公司與租車公司更寧願自起爐灶,比如神州租車有了“神州專車”、大眾交通有“大眾出行”,但在一定程度上,這是重復建設。當然,這也是市場行為,如何改進,也需要讓市場來解答。

而對於地方政府在其中的作為,孫建平建議,未來的改革的方向,如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對於政府而言,穩定是底線,要給矛盾預留緩衝期。改革的著力點是妥善處理好計程車司機的分流工作。未來改革,能否消化、吸收這些群體?如果計程車司機的分流工作能夠做好,計程車改革的推進也自然水到渠成。(據新華社客戶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