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江禮記 > 中秋節 新聞詳情
看宋詞裏的中秋 且喜人間好時節
發佈時間 | 2023-07-07 10:18:57    

   “萬里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起源於上古時的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也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佳節。“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中則記載:“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

  歲歲當秋半,人人待月明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月圓皎潔,而“圓”代表著天地萬物圓滿美好、和諧融洽。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看得極其珍貴,對團圓的嚮往更是深切地凝聚在心。中秋有著浪漫色彩和靈動元素,素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是一個充滿熱鬧喜樂的狂歡節日。唐朝時,中秋就成為全國的法定假日。宋朝時,社會自由、文化昌盛,人們生活和諧,講究精緻格調。《東京夢華錄》裏曾記載北宋的中秋之夜:“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間裏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聞,至於通曉。”從宋朝到現代,歡慶中秋一直盛行不衰。除望月懷遠、團圓敘舊,中秋還有吃月餅、賞桂花、玩花燈等習俗。

  在最浪漫的中秋時光裏,舉杯邀月、暢飲吟詩卻是最有趣的雅事之一。自《詩經·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之始,從古至今,無數文人墨客望月興嘆,寫下了燦若繁星、浩如煙海的“中秋詩詞”。而最懂生活的宋代文人,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可以秀一波的機會,各類描寫中秋的詩詞歌賦拈手即來。既可幽思“歲月匆匆人老大,又近中秋時節”,也能感慨“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獨人時“悵襟懷,橫玉笛,韻悠悠”,同祝時“團圓最相稱,盡飲至深更”,疏狂時“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透過這些千古絕唱,能讓人感受到中秋的習俗風情和獨特魅力。

  秋高氣爽,夜空如洗,親人團聚,最宜賞月,恰如宋代米芾在《水調歌頭·中秋》中所説的:“自有多情處,明月挂南樓。”中秋賞月約始魏晉,盛于唐宋,據南宋朱弁的《曲洧舊聞》載:“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時?考古人賦詩,則始於杜子美。”而瀏覽宋詞,描寫中秋賞月的則不勝枚舉,諸如李綱的:“皓月浮空,人盡道,端的清圓如璧。丹桂扶疏,銀蟾依約,千古佳今夕。”京鏜的:“明月四時好,何事喜中秋。瑤臺寶鑒,宜挂玉宇最高頭。”汪夢鬥的:“尋常一樣窗前月,人只看中秋。”等等。

  宋詞裏的中秋,瀰漫著純凈清雅的意味。中秋之夜,明月高懸,千里澄輝,萬川映月,朦朧清靜,塵世之喧囂浮華在天地流瀉的月光中蕩滌澄清。正如張孝祥在《念奴嬌·過洞庭》中描述的那樣:“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以及李光的《水調歌頭·獨步長橋上》:“風定潮平如練,雲散月明如晝,孤興在扁舟。”還有秦觀的《念奴嬌·夜涼湖上》:“夜涼湖上,酌芳尊,對此一輪皓月。”侯置的《滿江紅·中秋上劉恭甫舍人》:“天闊江南,秋未老、空江澄碧。江外月、飛來千丈,水天同色。萬屋覆銀清不寐,一城踏雪寒無跡。”在皓皓月色中,心與秋空一樣清,人的內心回歸到了靜謐平和、本真圓融的狀態境界。向子諲的《洞仙歌·中秋》,同樣充滿著空明悠遠的味道。“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凈。何處飛來大明鏡。誰道斫卻桂,應更光輝,無遺照,瀉出山河倒影。”此詞意象明朗、立意浪漫、情滿不溢,把中秋月夜和月亮的皎潔程度,描寫得美輪美奐,恍如人間仙境,令人心嚮往之、身臨其境。“人間天上,佳期勝賞,今夜中秋。雅歌妍態,嫦娥見了,應羨風流。芳尊美酒,年年歲歲,月滿高樓。”趙鼎的《人月圓·中秋》虛實相生、意境優美,詞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環境氣氛,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之感,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宋詞裏的中秋,充滿著親情流溢的意境。中秋圓月,滿載著人們濃濃的思聚情意和離愁別緒,體現著中華傳統文化中對親情人倫的重視以及對鄉梓故園的守望。

  “情知道、明年何處。漫待客黃樓,塵波前度。二十四橋,頗有杜書記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東路。人間俯仰,悲歡何限,團圓如故。”劉辰翁的《桂枝香·吹簫人去》,以今昔對比的手法,把對中秋的念鄉之情、思親之意寫得情真意切,溢於言表,抒發了詞人望月思鄉、渴望團圓的孤獨寂寥,感人至深。這與蘇軾的《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均有異曲同工之妙,“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偏賞中秋月,從古到如今。金風玉露相間,別做一般清。是處簾櫳爭卷,誰家管弦不動,樂世足歡情。”朱敦儒的《水調歌頭·和董彌大中秋》卻別有風味地寫出了人們爭相賞月、奏樂宴享的生動情景,深情表達了對中秋的祝福以及團圓和順的美好祝願。“濯錦橋邊月,幾度照中秋。年年此夜清景,伴我與君遊。”周紫芝在《水調歌頭》中也是借月寄託對親友的懷念,希望長相聚、長相憶。中秋宋詞除了表達親情,也有愛的情思,如田為的《江神子慢·玉臺挂秋月》:“落盡庭花春去也,銀蟾迥,無情圓又缺。恨伊不似餘香,惹鴛鴦結。”將情人相思與花前月下的意象刻畫得溫情脈脈。

  宋詞裏的中秋,承載著人生沉思的意趣。詞人們常以中秋之月來表達對宇宙時空的思考和個體命運的眷戀,耐人尋味。其中,最膾炙人口的當屬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仿佛是在與明月對話,探討人生的意義,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既富情趣,又有哲理,那種浪漫色彩、瀟灑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給人以視聽感的美學享受。南宋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中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齣,余詞盡廢。”“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係?姮娥不嫁誰留?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雲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漸如鉤?”而辛棄疾的《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以《天問》體賦詞,天真爛漫,通篇設問,編綴以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説,充滿對宇宙的困惑、探索和疑問,因月馳騁想像,密合月輪繞地之理,可謂神悟。不過,看蘇軾的《陽關曲·中秋月》:“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卻通過記述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以強調中秋的良辰美景猶如曇花,轉瞬即逝,警策人們要珍惜時間,有所作為,表現出了哲理、勸諭意味。

  一輪中秋月,悠悠千古情。千百年來,宋詞裏的中秋,既滲透著別樣的民俗風情,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更承載著古人對宇宙洪荒、生命境況的思索和想像,從而讓中秋不只是“載不動許多愁”,更多是“天涯共此時”的美好!

來源:富陽日報    | 撰稿:記者 李治鋼    | 責編:韓辰霄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