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江禮記 > 春節 新聞詳情
端午賽龍舟,輸了可不止跪祠堂,還有這些講究
發佈時間 | 2023-06-21 14:40:19    

   明天,端午。

  這個節,對國人來説,可以叫“粽子節”,也可以叫“龍舟節”。

  跟粽子有肉有素有甜有鹹一樣,賽龍舟經歷上下幾千年的流傳,受不同區域文化的影響,也衍生出千差萬別的種類,形成各自的規則和特色,不僅僅是“房東輸了要跪祠堂”。

  來看看各個省玩龍舟好手的代表。

  【玩花樣代表:杭州蔣村】

  蔣村賽龍舟,不賽速度,賽花樣。

  鑼鼓齊鳴下,雕欄畫棟、富麗堂皇、帷幔斑斕的“滿天裝”龍舟隆重登場。這是要去比賽的造型嗎?明明是來搶C位的嘛。

  後方左右護駕的是兩艘“半天裝”。這三艘花枝招展的龍舟後面,才是大部隊赤膊龍舟,依次列隊為“滿天裝”“半天裝”保駕護航。

  蔣村“龍舟勝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跟人家號子喊得振天響的龍舟競渡相比,來蔣村圍觀龍舟的人們,看得是划槳劃得有整不整齊、有沒有力道;艄公踩艄踩得漂不漂亮,龍嘴裏有沒有壓出水花……

  每年端午節,蔣村一帶都有一二百條龍舟匯聚在西溪濕地深潭口洋“勝漾”,這是當地人的叫法。

  “勝漾”有規定的路線,每條龍舟要先劃遍深潭口洋的四週,最後到深潭口洋中間原地做360度旋轉(俗稱“載泥壩”)。就有點跟走紅毯似的,路線不長,但特別講究走的姿態和氣場。

  【玩心跳代表:溫州永嘉】

  “一村一船遍一邦,處處旗腳爭飛揚”。溫州是中國龍舟名城,龍舟競渡至遲在宋時已非常流行。

  溫州各鄉都有龍船,各廟宇設香官神,專管劃龍船。有些地方要做新龍船,四月初一就擂鼓開殿門,祭香官神,開始造船。

  溫州的龍舟競渡,是有“懸賞奪標”的,俗稱“鬥龍”。舊時端午,河兩岸人山人海,鑼鼓聲喧,喊聲震天,熱鬧異常。

  在全溫州,永嘉上塘、下塘一帶的龍船,最為出名。

  龍舟在江流湍急的楠溪江中進行,十里長途,往返二十里。不管是順潮上下,或中途潮漲潮落,下了水的龍舟一定要一劃到底。一般在龍舟的尾端設置梢槳,把梢兩人,船頭也有兩人,以便保持船的首尾平衡。鬥龍時,船頭兩人力捺龍頭,與三十六把槳一齊行動,玩的就是速度與激情,可謂英勇。

  【玩池塘代表:江西贛南】

  在江西,以贛江為主幹的完整水系縱橫全境,北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域縱橫,河網密布,龍舟運動幾乎席捲了江西。不過,最有特色的要數贛南客家人的賽龍舟。

  太平堡是明清時期江西贛南龍南縣八堡之一,那裏的望族賴氏一直延續著主持龍船會的傳統。太平堡龍船會是在當地龍南縣楊村一個面積僅15畝的池塘裏舉行。

  15畝有多大?比一個標準的足球場稍大一點吧。

  這麼丁點大的池塘裏賽龍舟,這在江南端午龍船活動中絕無僅有。所以,與其説是賽龍舟,不如説是祭龍舟。

  太平堡龍船會為期5天,每年農曆五月初一至初五舉行,保留著祀奉龍神、請龍神、龍船會、掃邪、決賽、遊船、龍神歸位、送遊船鴨等傳統民俗活動事項。江西龍南、廣東連平、和平的客家人紛紛前來參與,龍船會高潮時遊人達數萬人。

  傳承了500多年的太平堡龍船會已經成為江西省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玩夜生活代表:福建長樂】

  福州的龍舟很有意思,説説是龍舟,但是劃出來一看,你會笑死:從大象到青蛙,從犀牛到熊貓,各種“神獸”閃亮登場。

  當地還有一絕,就是夜賽龍舟,引得無數遊客和攝影家參與這場狂歡。

  “自古龍舟日競渡,獨有三溪夜賽航。”夜賽龍舟是福州長樂區三溪村獨有的端午習俗。

  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鼓聲驟然響起,數十條龍舟開始陸續出現在溪中,或緩緩劃過,或競相追逐,河道中是哼哈哼哈充滿力量感的號子,兩岸是觀眾激情澎湃此起彼伏的喝彩。

  當地村民説,這一習俗已延續600多年。村民白天辛苦勞作,晚上才有閒暇,於是一收工,就趁著暮色挑燈競渡。在當地年輕人的觀念中,端午節比春節還重要,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都會趕回來。

  【玩狂飆代表:廣東東莞】

  廣東的龍舟競渡是當地影響面最廣的傳統文化活動之一,而東莞有著全國時間最長的龍舟月和最熱鬧的龍舟氛圍。東莞的“扒龍船”已成為國家級非遺。

  對東莞人來説,“龍船扒得快,今年好世界”(在龍舟比賽中獲勝,今年就有好運氣)。“扒龍船”分為兩種形式:“趁景”和“扒標”(龍舟聚集處,當地人稱為“景”)。

  “趁景”是友誼賽,或者表演賽,隨緣而定,聚散自由,兩艘龍舟相遇了,賽不賽全看緣份。

  “扒標”則是有組織的龍舟比賽,這就是正兒八經的大決戰了。

  為了爭一年的好運氣,戰前的東莞人有多拼?比如在陸地上加練龍舟;比如跟高考生一樣挑燈夜訓;比如在船尾拴輪胎訓練爆發力;甚至兩條船水中拔河互相陪練……

  長時間集訓後,終於迎來那一刻。和中華龍舟大賽22人的標準龍不同,東莞“扒標”用的是60人的傳統龍,龍舟上的角色也更多。

  “跳頭”手握指揮棒,是隊伍的掌舵者;“橈手”大多為青壯年,是龍舟前進的動力;打鼓者坐中間,是龍舟隊的氣氛組,以不同的鼓點鼓舞士氣;“抓梢”通常站船尾,掌握方向,多為有經驗的掌舵人,保障全船安全。

  去東莞看龍舟賽,別眨眼,風一樣的,它們就嗖——過去了。至於為什麼這麼賣力?網上的段子説,輸了是要跪祠堂的。

  【玩大場面代表:湖北襄陽】

  説起賽龍舟,沒有一個地方的江能比得上襄陽,這是老天給的。

  湖北,屈原的故里;襄陽,南北水路交匯之地。

  襄陽的賽龍舟從兩千年前的西漢就開始了。一條漢江,自古奔來,穿城而過,不賽龍舟,也太浪費了,也太對不起老祖宗了。

  從2010年起,襄陽龍舟賽從民間轉為政府主辦,每年端午節期間,江面龍舟競渡,兩岸人潮涌動,場面極其壯觀。

  去漢江邊,聽震天的鼓聲,聽龍舟的號子,看橈手們的奮力划動,看江面上的浪花四濺。

  這樣的大場面,會讓人有一種穿越感:漢水湯湯,龍舟鬧江,風調雨順,永保安康……

  【玩極限代表:湖南益陽】

  “寧荒一年田,不輸五月船”“五月五,龍舟下水打爛鼓”,從湖南的民諺就不難看出三湘四水勇爭上游的精氣神。

  湖南水系豐富,湘、資、沅、澧“四水”流域賽龍舟的傳統都各有各的一套:河道寬直的,龍舟就搞搞平行競逐;條件受限的,就玩成了沅陵一帶獨特的“橫渡”賽事。

  最有意思的是舟型,湘中益陽的雙橈龍舟可容逾百人,橈手可坐可站。兩邊坐著劃的叫坐橈,站著劃的叫站橈,故稱為“雙橈”,全國獨有。

  前些天,一艘巨型雙橈龍舟把很多人震到了。長99.9米,寬1.88米,106間倉,可乘坐420名劃手。

  【玩親情代表:貴州省黔東南】

  貴州黔東南的苗族獨木龍舟賽,時間比端午略遲,在每年農曆的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苗語稱作“dabkiangvongx”,音譯為“恰釀涌”。

  這三天的龍舟比賽規模盛大,氣氛熱烈,賽事禮儀獨具苗族特色。

  獨木舟窄,在競速中是很難穩穩不側翻的。所以,苗族的獨木龍舟造型非常奇特,是一種子母舟,母舟位居中間,子舟分居兩側,母舟和兩側的子舟捆綁在一起,這麼一來,舟就穩了。不過,獨木龍舟的船體仍非常狹長,不足1米半,划槳方式也獨樹一幟的採用站立俯身式。

  講了這麼多,龍舟競渡是如何刻進中國人的文化基因裏的?溯源一下,轉了一圈又回到大浙江。

  來看一件一級文物,它就躺在寧波博物館裏——

  春秋時期的羽人競渡紋銅鉞——一個“風”字形邊框,最頂端刻了兩條龍;下方以弧形邊框線為舟,舟上4人都戴著高高的羽毛頭冠,持槳奮力划船。

  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其實,“龍舟競渡”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經有了。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説,距屈子投江千餘年前,劃龍舟之習俗就已存在於吳越水鄉一帶,目的是通過祭祀圖騰——龍,以祈求避免常見的水旱之災。

  有人認為,這是端午節起源於古代越國的一個重要物證。

  當年聞一多先生就提出:端午節的前身是吳越地區的圖騰節,而這個圖騰就是蛟龍。賽龍舟與裹粽子這兩個端午節最主要的風俗,都與祭龍有關。龍居水中,祭龍必得在水上舉行;祭食入水,必得包裹起來才不至於散落。

  對了,因為出土了羽人競渡紋銅鉞,寧波雲龍鎮也成為龍舟競渡的最早起源,據史料記載,寧波地區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就盛行龍舟競渡。

  如今,龍舟在中華大地各處也形成了不同的大賽品牌,繼續承載、記錄和繁衍著龍舟文化。

  雖然時代正在發生變化,但是有些東西上生而自帶的,與時間更疊無關。

  傳統的力量包裹著厚重的中國文化,正劃向未來連接起無限想像。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李蔚    | 責編:韓辰霄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