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孝有禮 新聞詳情
孝順父母從多一點耐心做起
發佈時間 | 2023-10-24 16:20:50    

   今天是重陽節,也叫老人節。每年的今天,網路平臺上總會有很多關於“孝順”的話題。值得思考的是,在當下的社會,盡孝是不是變得越來越難了?父母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今天,我們討論這個話題很有意義。

  一

  孝道文化在中國傳承了數千年,已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每個成員的內心深處。對於孝道文化的內在邏輯,整個社會早已經形成共識。但是盡孝的方式並沒有嚴格標準,而且隨著時代變遷,一些傳統的做法當今可能也難以實現。

  所以,我們在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道文化時,既要堅守它的精神內核,也不能把孝順理解得太過狹隘,應該與時俱進,去適應這個時代進行新的表達。

  那麼,現在的我們究竟該如何表達孝順?對此有的人或許沒有認真想過,也正因此,現實中存在孩子的孝順和父母的需求“錯位”的問題。簡而言之,父母想要的沒有給,而自己給的並非是父母內心真正想要的。

  舉個例子,有的人總覺得自己賺了錢以後,給錢讓父母花或者平時買些吃的用的就是孝順。也有不少人覺得隔三岔五回去看望一下,就是“盡了孝心”。

  在重視物質給予這一點上,常常會出現比較明顯的“錯位”。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在中國式家庭裏,有幾個父母養孩子是為了簡單地圖“經濟回報”呢?所以,很多人年輕時總是説,“等自己有錢了,一定要好好孝順父母”,這句話其實是不成立的。

  相對於物質上的給予,大多數人覺得陪伴是更深層次的孝順。能做到這一點,的確應該稱讚。不過,儘管陪伴難能可貴,但父母內心也不一定就高興,特別是有的人陪父母時玩著手機打著遊戲,與父母缺少情感交流;有的為此不惜耽誤工作或者孩子學習,刻意遷就父母,容易讓父母覺得自己成了子女的“包袱”。

  況且,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速,現在很多年輕人與父母相距甚遠,陪伴的成本是比較高的,並不是每個家庭都具備這樣的條件。

  二

  在筆者看來,孝順之所以會産生“錯位”,一個重要原因是很多人對父母一代的特點和變化關注不夠,對他們內心真實需求不夠了解。

  近些年,我國老齡化規模大、程度深、速度快的特徵比較明顯,特別是“空巢化”日益突出。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全國人口超14億,其中,65歲以上老人佔人口總數的13.5%,且這一比重還在持續上升。不少老人獨自留在農村,往往會變得多愁善感、遲鈍健忘,學不會新鮮事物,跟不上這個時代和年輕人的思維,但又總是擔心孩子,忍不住要嘮叨幾句。

  不少人可能都能從下面這些現象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電話講到一半,説“我在忙,先挂了,一會兒打回去”,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你們不懂”“不要管我的事”“行了別説了”,也成為很多後輩對長輩説的高頻詞;教父母用智慧手機、數字電視、還有各種“高科技”,總會有些“不耐煩”;父母給自己的微信轉發一條又一條新聞、短視頻、養生知識,總是懶得去回復,等等。

  一些人會將這些現象歸結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耐心都消耗殆盡了,自己已經焦頭爛額。這或許確實是一個理由,但卻不是真正的癥結所在。

  可能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是最堅固、最放鬆、最有安全感的,我們卻常常習慣於對最親密的人求全責備、不假辭色,卻看不到他們因此而失落。耐心,這個看似尋常的態度,有時成了一件“奢侈品”。

  三

  對父母多一些耐心,往往能讓父母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需要,這比物質上的給予、時間上的陪伴來得更加有效。多一些耐心,關鍵是要形成一種共識,樹立一種意識。

  一方面,社會層面可以加大對弘揚孝道文化的支援力度,出臺更多搭準時代脈搏、符合當下生活工作方式特點的政策。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年輕一代有不少已經不特意為老人過重陽節了。所以,有必要繼續加大對我國傳統節日的宣傳力度,既要“塑其形”,更要“傳其神”,讓尊老敬老的孝道文化代代相傳。浙江已連續12年舉辦“浙江孝賢”選樹活動,從最初的評選孝子、孝媳等“孝賢人物”,到增加推選“慈孝之鄉”和“慈孝企業”,涵蓋更廣泛的主體,持續擴大孝道文化的社會影響力。

  特別是要出臺更多實實在在、操作性強的舉措,讓工作和生活壓力大的年輕人安心盡孝。比如北京、安徽等地相繼出臺政策,鼓勵用人單位給予員工“孝老假”,支援員工在長輩生日、老年節以及需要康復服務等時期休探親假。各地探索的一些比較具有針對性的做法,也值得倡導並積極推廣。比如杭州有的社區創新推出“孝心車位”,子女看望60周歲以上父母,只要提前與物業預約,每次最多可免費停車5.5小時。

  另一方面,呼籲年輕人對父母再多一些換位思考、再多一些耐心傾聽。《論語》裏有説“色難”,孝敬長輩,物質上的供養可能容易做到,給父母一個好臉色反而比較難。實際上,有時父母需要的恰恰是我們關心的詢問、認真的傾聽。

  有人曾説:“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如果有的人説難以做到與父母分享日常、站在父母的立場思考問題,但至少可以少把自己最糟糕的一面留給父母,可以做到讓他們把話説完,這對父母來説可能就是快樂和欣慰。

  日曆一頁一頁翻過,時間是飛快的,也是無情的,我們和父母相處的每一天都無比珍貴。遠行的路上,天再高,路再長,也須記得停下來等一等,別把父母丟下了。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趁著父母健在,給他們打一個電話吧,耐心地聽一聽他們的嘮叨。

來源:浙江宣傳    | 撰稿:辛文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