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學有禮 新聞詳情
尋龍|從三個良渚女人的限量版龍紋玉飾説起
發佈時間 | 2024-02-11 14:19:28    

   一句爆款標題:一位杭州女子意外得到了一件龍首玉鐲。

  良渚北村遺址的106女士良渚女人看到新聞不太高興。什麼意外?這是應得。六龍首玉鐲,全球限量一隻好嗎?

  去年年底,這只六龍首玉鐲出現在國家文物局的一場發佈會上,這是良渚北村遺址的最新發現。

  專家告訴我們,良渚文化持續了1000年,不是一條直線,也不是一個平面,可以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沒有水壩,沒有莫角山 (宮殿),也沒有古城,但人們生活的半徑卻非常大,新近發現的北村遺址、南王廟遺址,都是良渚人生活的地方,而女人,在良渚早期,是稱霸的地位。

  龍的故事,從良渚女人説起。

  【1】

  一隻玉鐲上,六隻龍首,這是目前良渚遺址第一次發掘出土六龍首玉鐲。

  玉鐲的主人,來自北村106號墓。她的頭上插著小小的y字形透雕冠狀器,左手戴著一隻6個龍首的玉鐲,手裏捏著一根玉錐形器。很颯很威武。根據玉璜等性別指示特徵明顯的玉器和陶器,考古學家推測墓主為女性。為了敘述方便,我們叫她106女士。這是北村遺址發現的等級最高的墓葬,屬良渚文化貴族大墓。一個女人,擁有71件物品,伴她去往另一個世界。

  北村106女士的六龍首,比瑤山1號號墓女士的四龍首鐲還要多兩個頭。1號女士的這只龍首鐲,不是放在身邊,而是放在棺蓋上——這是考古出土時的“原狀陳列”。

  龍,當然不是良渚人的專利。玉龍最早出現在東北西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中華第一龍”,碧玉C形,無角、無肢、無爪,一個C形,就體現了動感,是已知紅山文化玉龍中體型最大的一件,無疑是玉龍中的C位,如今是國博的鎮館之寶。

  到了崧澤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期,紅山文化的這種流行趨勢傳到了太湖流域,開始影響我們,各種文化傳統的對撞、轉型,人們有所捨棄,有所創新,玉龍完成了一系列圖像的轉換。

  1992年——1993年,良渚遺址群梅園裏遺址首次出土環狀的單體玉龍。1995年,桐鄉普安橋遺址除了出土環狀小玉龍,還首次出土了有豁口的玉龍。迄今為止,加上良渚遺址群官井頭、余杭後頭山、海寧皇墳頭、海鹽仙壇廟、昆山趙陵山等遺址都有出土的龍首紋和龍首圖案玉器,目前加起來有十幾條龍,分佈地域廣,上海、江蘇都有零散出過,但主要集中在良渚遺址群及臨近區域,年代在崧澤文化晚期到良渚文化早期。

  毫無疑問,良渚遺址群是玉龍的主要出土地點。

  【2】

  多不是最重要的,如何變化,才是走進早期良渚人內心世界的通道。

  最開始,自然是單體的小玉龍,先模倣嘛。請注意,玉龍的形態與遠在上千米之外的紅山文化玉雕非常接近,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新偉提出,這一時期存在著遠端區域高層領導之間的“上層交流網”。

  很快,其他款式開始出現了——蜷曲玉龍的首部,就叫龍首紋。龍首紋一般以一個正面和兩個側面表現龍首的形象,往往雕琢于圓牌(小玉璧)、璜等的緣面,這就是龍首紋玉器。反山22號墓編號為26的玉圓牌,一組6件,放在墓主人胸部,係孔基本向上,係孔另側都雕飾了龍首紋。這也是反山發現的唯一一組“寫實”的龍首紋圖案。

  瑤山、反山屬於良渚文化早中期,也是龍首紋玉器還在盛行的時期,以瑤山龍首紋玉器最令人矚目。如今,北村106女士的龍首鐲子橫空出世,佔領榜首。這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轉換速度很快,在良渚拉開大幕的時候,良渚的先行者就完成了圖像從具象的玉龍演變為圖案化的龍首紋。

  那麼,這只是單純圍繞一條龍的圖像轉變嗎?

  早先有研究者認為,龍首紋是良渚先民供奉神像以外的另一種神靈,和著名的神人獸面紋是共同存在的,屬於兩套體系。但是,畫遍良渚玉器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向明提供了新證據——

  瑤山1號女士的四龍首鐲在耳朵部位之外刻了一對“犄角形”的圖案,而這種“犄角形”的圖案在瑤山M12玉琮的截面上也有所表示。

  還有,瑤山M4齣土的編號為34的玉璜,獸面紋架構了龍首紋和獸面紋之間的橋梁,有龍首紋鼻梁部位的菱形刻符,有實際上是龍首紋耳朵演變而來的尖角眼,有龍首紋的圓弧線外廓,有龍首紋眼睛斜下部位的“淚線”刻劃等重要組成元素。尖角眼獸面紋在反山、瑤山刻紋玉器中數量還不少,不過尖角眼馬上被月牙形“眼瞼”(耳朵)所替代了。

  “如果説玉龍的基本構成植入到了獸面紋中,那麼主宰良渚玉器的獸面紋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稱為‘龍’;如果説圓和弧邊三角組合紋樣直接移植到了獸面的大眼睛上,那麼圓和弧邊三角組合紋樣的寓意就是‘龍’的靈魂。”

  所以,良渚人最有名的LOGO——神像,它的前身就是龍首。

  換句話説,良渚的先行者在選中這片土地之時,已經完成了神像的新創作——龍首紋融入到神像中,當標誌良渚人信仰體系的“國徽”神像最終確立之時,玉龍、龍首紋也被徹底拋棄,沒有必要存在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於是,龍首紋玉器,在良渚文化早中期之後,消失了。

  【3】

  有人説,良渚人在建古城和水壩前,是一片洪荒之地。這是我們的思維定式。但是,北村遺址,以及剛才我們講的龍首紋的變化,很明顯可以看出,良渚人從一開始就有鮮明的等級分化,社會複雜性從一開始就確立了。我們經常用出道即巔峰來描述良渚玉器的高級,這句也可以用來形容早期良渚的社會面貌。

  讓三個女人自己來證明自己的地位吧。北村M106、官井頭M64、瑤山M1,這是她們的名字。都是良渚早期的同齡人,埋葬規格也幾乎一樣,等級差不多,標配差不多。

  比如官井頭64女士,她是良渚早期貴族墓的典型代表。但再仔細一比,管子也大,璜也大,圓牌也大,鐲子也大,相當壕。隨葬器物雖然只有55件,是這三個墓裏最少的,但用料足,一件東西用的玉料可能被抵人家兩件,好比直接挂一串金鏈子的大姐大。

  相比起來,精細化的刻紋玉器幾乎沒有,好在,人家也有龍——一隻雙龍首的冠狀器,這種造型,整個良渚文化裏只此一件。

  説了那麼多女人的事情,你是不是已經感受到,以前我們經常提良渚古城、水壩,還有古城裏的最高統治者良渚國王——反山12號墓大王,還有各種男人的權杖啊、玉鉞啊,很厲害的樣子。實際上,在早期良渚,是女人的天下,男人的等級都比她們低。

  可惜,龍首紋消失了,她們的故事淹沒了。好在,浙江的考古學家在五千年後,重新喚醒了“龍”。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馬黎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