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學有禮 新聞詳情
蔡崇信、郭晶晶、姚明今天在杭州碰面,為了這件有意義的事
發佈時間 | 2023-12-15 10:59:59    

   當學校裏有一位懂體育的好校長,孩子們會有多不一樣?

  遼寧省瀋陽市渾南區第九小學,屋頂上能吊環引體,墻上能攀岩變身“蜘蛛俠”,1400多個輪胎堆成山,幾乎人人都會獨輪車;在洛陽市孟津區平樂鎮張盤小學,校長宋海波用廢棄輪胎自製訓練器材,組建了一支農村女足隊,鄉村女孩的人生,因為體育有了另一種可能。

  ……來自全國各地,不拘一格的校長們,正在學校發起跟體育相關的教育創新嘗試。

  12月14日,2023以體樹人教育研討會暨第四屆蔡崇信以體樹人校長年度盛典在杭州舉行。好學校離不開懂體育的校長,來自天南海北的“造浪者們”,探索著以體育樹人的新答案。

  蔡崇信公益基金會發起人蔡崇信表示,“體育教育需要更多人一起上場。”

  “理解體育就是理解人生”

  郭晶晶、姚明、楊揚現場談體育

  研討會現場,來自全國的教育工作者、運動員、企業家、體育教育公益行業等不同領域的重量級代表,貢獻了許多觀點碰撞的名場面。

  “體育讓一個家庭可以共同學習成長,”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委員會大使郭晶晶在現場分享道。她認為,在運動方面不分性別,女性參與體育運動不僅可能成就輝煌的運動生涯,也有助於在生活當中取得更好的成就,成為更好的領導者。

  體育能給青少年全面發展帶來什麼影響?郭晶晶談到,體育運動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與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

  作為一名曾經的運動員,“我很清楚地知道,體育能夠鍛鍊一個人的精神力量,尤其是受挫能力。”如今身為一位媽媽,郭晶晶也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經:鼓勵孩子在體育場上摔爬滾打,因為在運動中會遭遇挫折、失敗,但總能勇敢站起,“這些經歷將幫助孩子養成堅韌的意志力。”

  “這是我第四次向他們致敬!”在人群中分外搶眼,姚基金創始人、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姚明,長期關注以體樹人校長計劃。面對主持人的提問,姚明分享了一場最難忘的比賽瞬間。

  1996年的秋天,打全國青少年聯賽的第二階段,“最後的決勝時刻,我丟了6個罰籃,最後比賽輸了3分。”

  姚明依舊記得那一份深刻感受,“為什麼我罰球準,實際上是和這場比賽是有關係的。因為你只有在這種比賽中體驗過這種感覺,你不希望再次發生,所以你會有動力去改變它。”

  中國冬奧首金獲得者、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副主席楊揚則認為:體育帶來的成長是全方位的,金牌只是技術專業層面上的成就,面對挑戰時候的堅定信心,面對失敗時的不氣餒,比最後的結果還重要。

  為孩子心中種下一個運動場

  體育教育需要更多人一起上場

  “體育教育需要更多人一起上場”,作為長期投身體育運動的人士,蔡崇信毫不掩飾他的熱情與喜愛,認為體育給他最大的啟發,就是“學會勇敢面對失敗和挫折,倒下去再爬起來的精神。”

  他説:“打球總是想贏的,但學會面對失敗更有價值。賽場上沒有常勝將軍,如果有挫折就去抱怨、否定自己、責怪隊友,那就沒法打好下一場球了。我認為現代的年輕人必須經歷從失敗中得到成長的經驗。”

  還是1977年,13歲的蔡崇信遠渡重洋。從那個時候,蔡崇信開始熱愛體育,參加了美式橄欖球的校隊,網棍球的校隊,後到了大學,繼續打校隊。

  “體育給我的人生帶來了很多正面影響。無論是鍛鍊毅力、養成日常的好習慣,還是培養團隊精神、領導力以及與人溝通相處的道理,都對我後來在事業上植入了很多成功的要素。”

  2018年8月,蔡崇信在自己的祖籍湖州南潯發起並捐贈成立了個人慈善組織——蔡崇信公益基金會,致力於體育教育、家鄉公益和職業教育。

  從2019年7月開始,蔡崇信以體樹人校長計劃開啟一場特殊的“尋人啟事”,每年在全國範圍內尋找“體育校長”。自項目開展以來,累計吸引了2500余名校長參與報名,資助了其中41位以體樹人校長,影響師生超過200萬人。

  回顧這四年,有人感觸很深,“在我們那兒,體育老師其實是很少能被提拔當校長的”;有人留言,沒想到還有一個公益組織一如既往地專門關注著重視體育教育的校長;還有人感謝這些紮根在土地的鄉村校長,他們付出了心血,“體育是最好的教育,好的教育需要有體育精神的校長。”

  在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副司長姜慶國看來,“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是學校精神文明的傳播者,是體育老師的守護者,更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捍衛者”。

  “體育的美好就是不斷失敗,不斷爬起來,走向勝利。”談論體育在生活中的意義,不僅僅是幫助青少年強身健體,還帶給人挫折、力量與成長,體育以它特有的方式重塑每個人。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祝瑤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