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親有禮 新聞詳情
生命最後一程,如何不留遺憾告別?走近安寧療護志願者
發佈時間 | 2023-12-21 09:59:23    

   都説親人的離世不是一夜大雨,而是一生的潮濕。

  該如何讓重病的親人度過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從一名患者家屬到成為安寧療護志願者,“70後”杭州人俞洵一直在探尋這個問題的答案。

  “先生病時,我在網上查了各種資料,盡心照顧他,曾經覺得自己做得已經很好,但現在想來,還是有遺憾。”2022年,俞洵的愛人因胰腺癌過世。她決心做一些與醫療相關的事,“讓更多末期病人得到專業的人文關懷,在愛中度過生命的最後時段。”

  階段性的理論學習,從醫護視角之外觀察病人需求,在交流中了解他們的心願,充當醫生與患者之間的橋梁……從2022年冬開始接觸安寧療護知識,如今的俞洵已成為浙江醫院安寧療護綜合照護團隊的一名志願者,先後陪護、幫助過30多人次。

  “安寧療護”一詞正逐漸走入公眾視野。今年7月,包括浙江在內的三省(市)被國家衛健委確定為第三批國家安寧療護試點省(市)。

  透過俞洵的故事,具體而微的視角下,我們或許對安寧療護能有更深刻細膩的認知。

  45歲面對死亡,她最放不下這件事

  俞洵家中的書桌上,放著兩本筆電。裏面既有她參與安寧療護志願者培訓的相關學習內容,也有與病情末期患者接觸中積累的觀察和感受。

  最令俞洵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年僅45歲、胃癌多發轉移的創意工作者小平。

  “第一次見面,半個小時左右的交流裏,我們就停留在禮貌、矜持的社交層面,她當時情緒低落,焦慮又無奈。”

  事後,俞洵回去復盤了這場會面,告訴自己必須改進。

  小平個性要強,自2021年發現胃癌,先後嘗試過多個治療方案均以失敗告終。連番打擊令她倍感沮喪,常常生無可戀,甚至一度想要放棄。

  從小平愛人那裏,俞洵得知小平受腫瘤影響,已出現味覺喪失。

  “味覺沒有了,也許嗅覺會更敏感,她會不會喜歡精油?”第二次會面,俞洵給小平帶了一瓶精油。

  “起初我沒有多説話,只是用精油給她做了手部按摩,其間只是問問輕重是否可以之類的話,按了五六分鐘,她開始主動跟我聊天。”聊天中,俞洵知道了小平的心願,“她跟我説想陪女兒看動畫片,還想回家洗頭、泡澡。”

  小平還跟俞洵講起最近親眼目睹一件深受感觸的事——隔壁床一位老奶奶的過世。老奶奶生前安詳、妥帖地安排好了所有事,最終沒有慌亂地離開了。

  “她忽然明白,原來一個人走的時候,是可以安詳的,家人也是可以安心的。”俞洵説。

  一週後,第三次見小平,俞洵帶了一盆盛開的水仙花。

  請先生離開,小平跟俞洵聊到了自己的死亡。“她説她不怕死,但身體的疼痛太難受,常讓她覺得生命沒意思,想放棄,又覺得自己給家人添了很多麻煩。”

  幾次交流下來,俞洵將小平的心願轉達給了醫生,醫務組經過評估,准予她週末回家休養。

  心願的滿足,也給小平情緒的調整帶來了意料之外的效果。“她在家睡得特別好,情緒也放鬆很多。她和女兒進行了坦誠的交流,告訴女兒自己生命即將走至終點,還和愛人交待起身後事,比如葬禮放什麼音樂,穿什麼衣服。”

  類似這樣的故事,在俞洵的筆記裏還有很多。他們有著各不相同的病痛,牽絆著各不相同的家庭,擁有各式各樣的人生經歷,卻又在生命的盡頭有著諸多相通的情緒。

  決心成為志願者那天,心中生出溫暖

  “癌症末期的病人能量很低,家人詢問時儘量用選擇性的方式問話,不要開放式提問。”

  “交流時需要放下‘小我’,‘抽空’自己去傾聽,沒有分別心地去尊重、關心他們。”

  “他們大多有著悲傷、不甘、擔憂、恐懼,但有些表像未必就是真實,要耐心傾聽他們的心願,他們才會走得安心……”

  大半年的學習、實踐,本職工作是形象顧問的俞洵,已然對安寧療護志願者這份“兼職”有了更深的理解。

  今年,俞洵報了浙大成人教育的心理學專業,還買了大量書學習。

  俞洵的愛人是浙大哲學專業的老師。丈夫過世後,俞洵一本本翻看著先生生前著作。她説,書中很多哲學理論自己雖然並不能全然讀懂,但閱讀的過程更像是與丈夫另一種方式的對話,也讓她更深刻地思考眾多生命相關的議題。

  “家中長輩聽聞我在做這一領域的工作,跟死亡如此頻繁地打交道,他們擔心我會進一步陷入悲傷情緒。但在這個直面悲傷與死亡的過程中,我反而漸漸發現了更多人生的意義。”俞洵記得決定加入安寧療護志願者隊伍那天的情景:“我走在靈隱路上,陽光很好。在跟著醫生們結束了第一次查房後,心中升起了一種溫暖的感覺,這與事業上獲得成功的感覺是全然不同的。”

  從此,俞洵便與安寧療護結下不解之緣。

  安寧療護的種子像蒲公英一樣播撒

  俞洵的故事,是安寧療護志願者群體的一個縮影。

  “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正如這句醫學界名言所説,當疾病無法被治愈,醫學終極目標就轉向如何幫助患者緩解痛苦、幫助家屬走出哀傷。安寧療護,或許能為此提供了一種實現的答案。

  據浙江醫院腫瘤科副主任張宇介紹,安寧療護是指當以治愈為目的的醫療措施已無法控制病情的惡化時,由醫生、護士、心理師、社工、志願者等組成的多學科團隊,以“全人、全家、全程、全隊、全社區”的醫療照護方式,在控制軀體痛苦症狀的基礎上,多重手段盡可能支援生命末期患者,並陪伴病人及家屬紓解面對死亡帶來的各種心理、情緒壓力,改善生活品質。

  在張宇看來,在常態醫療中,醫生通過專業化手段治療患者的疾病,幫助患者恢復健康;但當一名患者因疾病無法通過專業手段治愈並已走到生命盡頭,這時,醫療的功能就發生了一些改變,醫療照護人員就需要從患者的痛苦(包括生理、心理)出發,尊重、理解併合理回應患者的意志和選擇,採用多種專業化的醫療手段和多學科團隊化的照護模式,解決患者在此過程中諸多痛苦症狀、心理問題,並且對於患者的家庭提供支援。志願者是安寧療護照護團隊中不可缺少的成員,她們在患者照護過程中起到了臨床協同、陪伴、傾聽與支援的作用。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超過2.8億,佔總人口的19.8%。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數量不斷攀升,患有惡性腫瘤等難以治愈疾病的老年人逐漸增多,對安寧療護服務的需求也愈發迫切。

  浙江醫院是浙江省內最早開展安寧療護的醫院。去年9月,浙江省安寧療護指導中心在浙江醫院揭牌。今年10月開始,浙江醫院醫療照護病房護士長項巧珍已參與了幾輪安寧療護志願者培訓工作。“今年共有150多名志願者報名,最終經過層層篩選,留下了30多名志願者,先後參與了中心組織的初階、中階培訓,本月底將進行高階培訓。”項巧珍説,從初階培訓的生命教育到高階培訓的臨床實踐,更多志願者逐漸對安寧療護有了更專業、系統的認知。

  隨著省級層面的志願者培訓逐漸實現專業化、體系化,未來該模式有望進一步向全省各地市推廣。

  “希望這些志願者像蒲公英一樣,在更廣闊範圍內播撒更多安寧療護的種子,共同為生命照亮最後一程路。”項巧珍説。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黃慧仙 通訊員 陳雨虹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