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樂有禮 新聞詳情
2024春晚溫州元素驚喜亮相 這些你都看到了嗎
發佈時間 | 2024-02-11 09:42:59    

   2024央視春晚頻上熱搜,春晚裏的這些溫州元素,你有看到麼?

  泰順姑娘笑臉登上央視春晚

  今年1月初,“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發起“中國笑臉”照片徵集活動,擬徵集不同年齡段人群在生活工作中的笑臉照片。入選照片將在“學習強國”全平臺、各終端以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媒體平臺展現,並有機會登上2024年央視春晚大屏。

  接到通知後,泰順縣南浦溪鎮篩選優質照片連續投稿了十幾張,最終有一張入選。這一張照片攝于泰順縣南浦溪鎮庫村古村落,元旦佳節,古村落紅燈籠高高挂起,燈火照耀著庫村姑娘吳欣蕾笑靨如花,她在迎接新年的到來。

  南浦溪鎮邀請妙啊茶酒館青年人才李妙意于元旦佳節在庫村拍攝了一組《古村畬鄉》美照,最終被選中上了春晚。

  吳欣蕾從小在爺爺吳聖士的撫養下在庫村古村落長大,對庫村的一磚一瓦都有著深厚的感情,16歲的她目前在溫州讀書,但是學校一放假,她就馬上回到老家,回到爺爺身邊。不同於其他只會説普通話的小朋友,她對家長方言也是情有獨鍾,瞭如指掌,她説,近幾年庫村的風貌變化不大,但是身邊親朋好友的生活變化很大,一到過年,老人們悠閒地打牌,孩子們開心地嬉鬧,庫村村還有無數張幸福的笑臉。她説,那次假期回鄉,在當地非遺傳承人雷繡嬌阿姨運營的“非遺小屋”中租賃了畬族服飾,和小夥伴一起拍了《古村畬鄉》美照,沒想到竟然入選了春晚。

  泰順的千年庫村古村落,由山腳溪流兩側的包宅村和吳宅村組成,當地人也稱之為石頭城,因為其中的古民居基本都被卵石壘成的院墻環繞,是溫州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遠的古村落。

  樂清姑娘章若楠毛衣火了

  樂清姑娘章若楠和蔣詩萌等人帶來小品《那能一樣嗎》,該節目講述了一個三口之家詼諧幽默、溫情動人的家庭趣事。章若楠首次登陸央視春晚演小品,化身“撒嬌精”,她精彩的演繹不僅展現了年輕、時尚,更凸顯了她的個人魅力。

  在小品播出後,#章若楠毛衣#這一詞條就衝上微網志熱搜。據相關博主介紹,章若楠所穿的毛衣是國內某獨立設計師品牌,在某購物平臺上售價一千多元。

  許多網友紛紛上線求同款,“章若楠同款開衫”更是登上昨晚淘寶熱搜第一。

  記者從該品牌的官方旗艦店看到,章若楠的同款毛衣已經售罄下架。店家稱,這款毛衣是剛剛賣完的,目前還沒有補貨的資訊。

  章若楠來自溫州樂清市,畢業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7年12月,她因參演電影《悲傷逆流成河》正式踏入演藝圈,之後涉足多部都市感情劇,如《如果聲音不記得》《你的婚禮》《請別相信她》《你也有今天》等。在《你也有今天》劇中,章若楠與陳星旭攜手演繹一段愛情故事。她飾演的成瑤是一個性格坦率、喜感十足的職場菜鳥,勾勒出一個生動有趣的形象。

  溫籍歌唱家林姿嫻央視春晚唱響《採茶舞曲》

  “溪水清清溪水長,溪水兩岸好呀麼好風光……”2月9日央視總臺2024年春晚上,溫籍青年歌唱家、浙江歌舞劇院聲樂演員林姿嫻與他人共同演唱的民歌《採茶舞曲》,生動展現了江南“魚米之鄉”的風景秀麗、勤勞人民。

  林姿嫻一身旗袍清新素雅,展現了溫柔婉約的江南女子形象。《採茶舞曲》揉進了越劇唱腔的音調,流暢而柔美,富有濃郁的江南特色。林姿嫻優美動人的演唱,令人仿佛置身於綠色環繞的大自然,聞到了沁人心脾的茶香,採茶姑娘們辛勤快樂的勞動過程呈現在眼前。

  林姿嫻演出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她激動地説:“有點不真實。小時候我就很喜歡唱歌,2008年我在作業本上畫下了一個舞臺,默默許了個願望,希望有一天能夠站上金光閃閃的舞臺。此次能夠登上央視春晚舞臺,激動的心情不言而喻,它不同於我以往參加的中國音樂金鐘獎等專業性賽事舞臺,此次演出,我代表的是浙江一分子,接受全國人民的檢閱,很激動、很忐忑!”

  溫籍導演《中國奇譚》動畫人物亮相

  除夕當晚,龍年央視春晚的歌舞類節目《看動畫片的我們長大了》,一瞬間帶著80後、90後的觀眾回到了童年,網友直呼,“被這個節目刀哭了”“上演‘回憶殺’!”“我的童年在此刻完成了閉環”。

  記者注意到,合唱《看動畫片的我們長大了》中的這只小豬妖出自火爆全網的《中國奇譚》,這部動畫的總導演陳廖宇是溫州樂清人。

  陳廖宇1971年出生於溫州樂清,初中先後就讀柳市中學、七里港中學,後考上中國美院附中,大學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專業,畢業後留校當了老師。現為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動畫研究院副院長,曾任1—5屆動畫學院獎評委會主席、國內多項動畫賽事評委。

  在《中國奇譚》中,古代書生、廟宇泥像、衚同裏的黃鼠狼、案板鯰魚都有可能是“妖怪”或“精靈”,成為承載人們想像、情感、願望的載體。“誌怪文化是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想像,《中國奇譚》其實是在去發現和表達人類精神世界的不同鏡像,希望締造出‘奇境入夢,我在其中’的觀影體驗。”陳廖宇説。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共用聯盟·溫州中心 翁卿侖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