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樂有禮 新聞詳情
近距離“遇見紹興戲”,老北京有何反應?
發佈時間 | 2024-01-24 14:25:11    

   1月23日下午,“遇見紹興戲”專場演出在北京市西城區進行。

       紹興.jpg

  專場演出現場

  活動由紹興市人民政府駐北京聯絡處、北京市西城區天橋街道主辦。

  據了解,今年是紹興市和北京西城結為“友好區市”十週年。“遇見紹興戲”專場演出,被西城區列入首屆“京韻天橋”文化系列活動之一,安排在天橋藝術中心“天橋百戲戲院”演出。

  潮新聞記者看到,現場來了不少北京觀眾。據悉,他們都是看到演出消息後踴躍報名而來的西城區天橋街道居民。

  “遇見紹興戲”,這些老北京有何反應?

  一段摺子戲,贏得6次掌聲

  潮新聞記者了解到,近幾年,紹興市人民政府駐北京聯絡處牽頭在北京進行了“遇見紹興”的品牌推廣。“遇見紹興酒、遇見紹興菜、遇見紹興戲等,就是要讓紹興的文化品牌、特色産品在北京廣為人知。”紹興市駐京聯絡處副主任宋琪表示。

  本次“遇見紹興戲”專場演出,共有八個越劇摺子戲組成。其中,越劇經典梁祝選段《十八相送》《回十八》和《孽海記》選段《單下山》,由紹興小百花越劇團4位青年演員擔綱演出。

  記者在現場看到,開演後率先上臺的,就是紹興小百花的三段摺子戲。伴隨著一段段優美的唱腔,觀眾們看得津津有味,記者耳邊不時響起“好!好!”的稱讚聲和不絕於耳的掌聲。

  值得一提的是,在《孽海記》選段《單下山》中,陳麗演的是那個偷偷跑下山的小和尚,一舉手一投足,她把一個小和尚演得惟妙惟肖。特別是在演出最後,她有個耍佛珠的動作——那串大大的佛珠,挂在她的脖子裏,她硬是原地打著轉,把佛珠耍得團團轉,足足有一分多鐘。

  “這是硬功夫,了不得!了不得!”坐在記者旁邊的孫阿姨如此稱讚陳麗的表演。而這些老北京,則把最熱烈的掌聲給了陳麗。記者數了數,單是陳麗這段9分鐘左右的表演,現場如雷的掌聲就響起了6次。

  北京這個社團,讓越劇南花北移

  另外五個摺子戲,由北京越劇藝術研究會擔綱演出,分別是:《孔雀東南飛·洞房》《孟麗君·見畫像》《山河戀·送信》《盤夫索夫·官人好比天上月》《春香轉·愛歌》。

  成立於1987年9月的北京越研會,由著名越劇藝術表演家袁雪芬和原北京紅旗越劇團副團長丁苗芬共同創辦。袁雪芬任總顧問。

  歷經36個春秋,這個社團在越劇藝術研究與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使越劇在北京從無到有,以至紮根、開花、結果,實現了“南花北移”,使越劇這個典雅古樸的劇種在首都的文化中和北京的舞臺上,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潮新聞記者曾經多次採訪過這個在首都演藝圈小有名氣的社團。她們都是越劇票友或業餘愛好者,幾十年來支撐她們堅持下來的,就是對越劇的癡迷和愛好。

  祖籍天津的樊娜在《山河戀·送信》中飾演小生申息。她説自己從小在電視裏看到越劇時,被吸引住了。上中學時,她加入了天津越劇之友聯誼會;大學那會兒,參加的是武漢學生越劇社;到北京工作後,自然而然就進入了北京越研會。

  樊娜主攻小生,因為上著班,排練只能在週末進行。但她和夥伴們一樣都無怨無悔,因為這是共同的愛好。

  “上臺前,我還有點小緊張,因為和演旦角季娣的楊婉瑩在這段戲中還是新搭檔。”樊娜説,“一上臺,反而放鬆了。觀眾的掌聲,就是對我們的最大認可。”

  對於北京越研會的演出,老北京們同樣給予熱烈的掌聲。

  “本次演出,我們共來了11個人,其中8個演員、3個後臺場務。我們最喜歡送戲到基層;只有進到最基層,才能讓百姓熟悉這個聲音,接受這個腔調。”北京越研會會長王蔚麗告訴潮新聞記者,“觀眾熟悉了、喜歡了,後面‘追戲’就是自然而然;就能讓更多的北京觀眾喜歡越劇。”

  透過地方戲曲,了解紹興文化

  紹興市派駐北京市西城區挂職幹部沈璐,最近一直在張羅著“遇見紹興戲”專場演出。為了在北京進一步做好“遇見紹興”的品牌推廣,她精心在本次活動中“植入”了不少紹興元素。

  潮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老北京們能夠邊看戲邊嘗到的,是來自紹興的酥糖、香糕等南方糕點。演出間隙,插入的有獎競猜環節,問的是有關紹興的搶答題:“除了越劇,紹興有哪些地方劇種?”“北京有哪些文化名人來自紹興?”“

  紹興有哪些著名景點?”……更有趣的是,搶答環節的獎品,竟然是:紹興黃酒女兒紅、安昌香腸以及紹興魚幹和醬鴨。

  天橋街道福長街社區居民王桂英是和3位老姐妹一起來的,她們四人因為熟悉紹興而搶答出色,最終四個人都滿載而歸。“今天真的是收穫滿滿,既欣賞了紹興戲,‘搶’到了紹興貨,更進一步了解了紹興文化。”王桂英説。

  “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老北京,從小耳濡目染的是京劇文化。偶爾聽聽越劇,接觸一些南方劇種,比如紹劇、蓮花落、紹興攤簧等等,也蠻有趣蠻好聽的。文化麼,總是要在碰撞交流中前進的。”王桂英還説,“這麼獨特的韻味,這麼優美的唱腔。聽不懂?不存在的!”

  曾麗華也是福長街社區居民,她告訴記者:“今天的演出場地不大,舞臺更是算得上‘小’了。但就是這樣近距離地‘遇見紹興戲’,讓我們沉浸式感受到了越劇的魅力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未來的日子裏,我們能有更多機會和‘紹興戲’相遇。”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沈愛群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