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樂有禮 新聞詳情
叫好難叫座,“百工之鄉”如何破題出圈
發佈時間 | 2024-01-08 08:49:40    

   “1、2、3,上連結!”1月4日,位於溫州市龍灣區的工藝美術電商直播中心內,90後主播正通過抖音平臺帶貨小葉黃楊木雕、甌塑、甌窯等手工藝品。短短幾個小時,來自全國各地的成交額達到2萬元。

  “這是‘百工之鄉’轉型升級的突圍之舉。”溫州市工藝美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勝為此深感欣慰。

  産業化是困擾溫州工藝美術多年的難題。“百工之鄉”的盛名之下,卻陷入“叫好不叫座”“吸睛不吸金”的窘境。

  “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鎮等地的工藝美術産業年産值早已突破500億元,而溫州相差甚遠。”陳勝透露。

  産業創新發展,是傳統文化復興的一劑良藥。如今正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作為“百工之鄉”的溫州又該如何破題出圈,活起來,火起來?

  百工之鄉的AB面

  在《周禮·考工記》中,手工業者被稱為“百工”。由手工製作、有獨特風格的傳統記憶,如今被稱作“工藝美術”。

  溫州工藝美術歷史悠久,品類眾多。從新石器晚期萌芽,歷經唐宋明清四個黃金髮展時期,至今已擁有雕塑工藝、漆工藝、竹工藝、陶瓷等十大類別,127個品種,每項技藝單拎出來,都十分“耀眼”。東源木活字印刷術、樂清細紋刻紙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目錄;甌塑、甌繡、黃楊木雕等13項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可以説,溫州工藝美術的發展史是一部濃縮的文化傳承史。

  陳勝告訴記者,雖然溫州工藝美術家底豐厚,但隨著時間遷移,卻出現了兩極分化的AB面——

  溫州工美人才輩出,高手林立。截至目前,溫州共獲評“國字號”工藝美術大師13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90人,市級工藝美術大師182人,這在全國地市級中名列前茅。周錦雲、高公博、虞金順等溫籍“國大師”,都在各自領域有著深厚個人造詣,作品享譽國內外。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B面是,溫州工藝美術産業相對薄弱。作為我省乃至全國的工藝美術生産和出口基地,溫州規上工藝美術企業數量偏少,龍頭企業産值偏低。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福建德化僅陶瓷一項工藝美術産業,年産值就超過500億元,去年起還吹響了陶瓷千億産業集群號角。

  三大癥結,制約發展

  同樣是經久不衰的千年傳承,為何溫州工藝美術會“吸睛不吸金”?記者多方採訪,究其背後主要有三大癥結。

  産業鏈分散。溫州工藝美術品種過多,産業集中度不夠,且産業鏈比較分散。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甌窯學院教師胡一皓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溫州甌窯産品的原材料泥和釉,是從景德鎮提煉生産的,導致成本增加三四倍。“建議打造煉泥廠、煉釉廠以及配套的模具裝備廠,形成自己的産業鏈。”

  作品創新不足。溫州工藝美術大師雖技藝精湛,但大多數作品仍比較傳統,缺乏和市場契合的設計理念。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施成權認為,傳統,要堅守,但不能固守。有的手工藝産品在創意設計、新産品研發、衍生品拓展等方面存在不足,看似“守”住了原汁原味,卻“守”不住長遠發展。

  銷售渠道不夠寬。溫州工藝美術大師的作品均以線下銷售為主,鮮少開拓線上銷售渠道。早在幾年前,外地不少地方就全面鋪開線上銷售、短視頻帶貨模式。比如,為了提升市場競爭力,福建德化做強陶瓷電商網貨品牌,謀劃佈局海外倉建設,開設網路直播間帶動電商銷售提升;在江西景德鎮,陶瓷直播電商年交易額已達70億元至75億元區間,佔全國陶瓷直播電商交易量的70%左右。

  守藝售藝,如何破局

  上月,溫州工藝美術電商直播中心揭牌,致力於工藝美術數字化産業發展。在這裡,工藝美術大師有獨立的空間,可創作交流,可直播帶貨,並與現代工美設計師碰撞出火花。這一新變化,讓眾多工藝美術大師拍手叫好。

  溫州正在積極求變,奮起直追。但除了電商,溫州工藝美術産業邁向新臺階,還需要做些什麼?

  培育新一代年輕“守藝人”,讓老技藝煥發新活力。眼下,溫州多所大專院校已開設工藝美術專業,比如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早在2016年就創辦甌窯學院,今年下半年將開設工藝美術品設計專業;溫州大學創辦發繡研究所;溫州商學院擁有甌塑、木雕專業課……讓越來越多的“Z世代”愛上手工藝,成為工藝美術匠人,以創新的眼光和手段重塑老技藝的未來,才是最好的傳承。

  走出去拓寬市場,打造手藝人交流新平臺。倡導“生活美學”消費理念的青燈市集,每年為全國各地傳統手工藝人搭建交流、展示和銷售的場景,産生的交易額不菲,2023年春季青燈市集産生的銷售額就超6000萬元。“全國有不少類似青燈市集的文化交流活動。”溫州市工藝美術大師、溫州市施氏甌繡産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施説,他每個月至少出差兩三趟,不是參加市集就是非遺推介會。“走出去,才能打開銷路。”

  政府助力在産業鏈上發力,形成工藝美術産業新風景。沒有産業,就沒有工藝美術的未來。去年5月,溫州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之都”,借此契機,溫州積極向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爭取打造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産業基地、研學基地等産學研合作平臺,推動工藝美術産業園儘快落地,做好“鏈”文章,為工藝美術大發展打開新空間。

  守藝、傳承、創新、電商……在越來越激烈的地方區域競爭中,期待溫州不斷發揚工藝美術文化、發展工藝美術産業,在未來爭得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張銀燕 共用聯盟·龍灣 余平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