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樂有禮 新聞詳情
寧波奉化江流域又有考古新發現,方圓5公里已發掘8處史前遺址!
發佈時間 | 2023-12-11 11:22:09    

   12月10日,記者從寧波市文化遺産管理研究院獲悉,寧波又發現一處史前文化遺址——陳王遺址。該遺址年代跨度大,由早至晚分別為河姆渡文化四期、良渚文化、戰國時期、漢六朝、唐宋時期,以史前時期遺存為主。

  據了解,今年2月到8月,經國家文物局和浙江省文物局批准,寧波市文化遺産管理研究院聯合奉化區文物保護管理所、中國人民大學和南京大學對該遺址實施了2500平方米的搶救性考古發掘,清理遺跡現象77處,出土小件標本600余件。

  陳王遺址位於寧波市奉化區方橋街道陳王村南,東距奉化江支流東江約1千米,分為南、北兩個片區,面積分別為3400平方米和4400平方米。遺址海拔2.25米,堆積深度約1.6至2米,自上至下可分為6個層位。

  河姆渡文化四期遺跡現象發現有土臺、墓葬、木構窖穴、木構護欄、灰坑、灰溝等。出土陶器主要有釜、鼎、豆、罐、器蓋、支腳等,石器有石錛、石犁、礪石等。

  良渚文化時期房址為單間或多間地面式建築,由數段基槽和柱洞組成,平面形狀為圓形或近長方形。墓葬形制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東西向,棺具為獨木棺,部分墓葬存在棺蓋板。仰身直肢葬,頭向東或東北。隨葬品一般置於腿部或腳端,常見陶釜、豆、石鉞和石錛,個別墓葬隨葬漆觚或小型玉飾品。其他遺跡現象見有灰坑、灰溝、灶等。文化層中出土大量陶器殘片,可辨器型包括鼎、豆、罐、釜、盤、盆、雙鼻壺、翹流盉、寬把杯等。出土石器種類非常豐富,有犁、刀、鉞、鏃、錛、斧、耘田器、鐮、鑿、破土器、紡輪、礪石等,玉器有玉錐和玉珠、玉墜等小型飾品。

  戰國時期文化層被漢六朝時期人類活動破壞,僅發現少量原始瓷盅、杯和拍印米字紋或方格紋等紋飾的印紋硬陶罐、壇殘片。

  漢六朝時期遺跡發現有房址、墓葬、灰坑等,遺物主要為陶、瓷器和磚瓦類建築構件。陶器以陶罐居多,表面有數圈輪制形成的細痕,肩部多飾牛鼻形器耳。該階段還存在一些硬陶,與商周印紋硬陶的區別主要是在紋飾方面,葉脈紋器耳、梳篦紋、水波紋、垂簾紋是這一時期硬陶常見的裝飾。瓷器見有碗、盤、盞、缽、罐、壺、支架。釉色可分為青釉和青黃釉,紋飾有弦紋、蓮瓣紋,半圓形水波紋、葉脈紋、豎條紋飾帶、同心圓紋、垂簾紋等。這一時期的紋飾刻痕深,刻劃較隨意。部分器物內外底有支燒痕跡。

  唐宋時期的器物以青瓷為主,有少量白瓷。越窯青瓷器型見有花口盞、荷葉形盞托、碗、韓瓶等。紋飾有花口(葵口)造型,在外壁按壓出向內的凸起紋路,有部分生燒器物,生燒器物內底刻劃草葉紋飾。龍泉窯青瓷殘片模印花草紋和刻劃的小方格紋。

  近年,寧波市文化遺産管理研究院在距離陳王遺址3公里範圍內曾先後發掘過下王渡、何家、上王、下廟山、雙馬、竺家和顧家莊七處史前遺址,幾處遺址均分佈在奉化江三條支流匯合的平原地帶,間距0.5——2.5公里。即該地區內共有8處遺址(包括陳王),兩端的下王渡、下廟山大概相距5公里左右。

  本次發掘表明,陳王遺址出土遺存豐富,時代特徵明確,是奉化江流域發現的又一處典型平原低地聚落址。該遺址出土考古材料對於構建區域文化發展脈絡和研究聚落變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結合遺址文化層堆積和遺存種類及時代特徵來看,陳王遺址是奉化江流域史前時期古人活動的重要聚落點,從河姆渡文化四期到良渚文化階段,延續性非常好。這兩個時期的墓葬在墓葬形制、棺具、隨葬品、頭向等方面存在一定延續性,體現出河姆渡文化在精神文化方面對寧波地區後續史前文化影響深遠。陳王遺址出土這批墓葬材料為研究寧波地區河姆渡文化與後續文化的墓葬形制演變和社會發展模式變遷等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而從陳王遺址聚落變遷過程來看,河姆渡文化晚期,人群在向平原地區擴散過程中,一個小型群體選擇在陳王遺址定居。依託河道並借助較高的自然地勢鋪墊黃土形成土臺,將其作為基本生活區域,在土臺及周邊逐步形成由柱洞、灰坑、墓葬、木構窖穴、圍欄等要素構成的聚落基本格局。而河姆渡文化晚期聚落廢棄後,良渚文化人群在聚落選址時,依舊選擇在河姆渡文化晚期古人廢棄後的高土臺區域作為居住生活區,建築方式轉變為單間或多間地面式建築。從居址和墓葬數量來看,這一階段人口數量有所增加,形成以家庭為單位的社會發展形式。陳王遺址各時期豐富的聚落要素、“居葬合一”的聚落佈局形態及大量生産、生活類遺物的發現,對探索寧波地區史前聚落演變與研究生業經濟有重要意義。

  另外,從遺址發現的漢六朝時期大量生活類遺物和較多磚、瓦類建築構件來看,説明陳王遺址在該時期仍是一處古人生活居住的穩定場所,聚落延續使用時間久遠。此類遺存的發現為復原寧波地區漢六朝時期社會生活場景提供了新材料。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通訊員 丁風雅 記者 陳醉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