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儀有禮 新聞詳情
良渚之光 燭照未來 “良渚論壇”打開文明對話新空間
發佈時間 | 2023-12-06 11:04:37    

   霜天寥廓,蒹葭蒼蒼。晚秋的杭州良渚,剛送亞運薪火,又舉文明之光。

  應習近平主席金秋十月之邀,300余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文明使者跨山越海而來,齊聚首屆“良渚論壇”,共襄國際文明盛會。

  五千年文明濃縮于朝夕互鑒,“高通量”的密集對話,收穫滿滿——

  希臘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館館長史黛拉·克萊索拉克心有靈犀:推動不同文明對話是深化國際合作的必由之路。

  巴西伊瓜蘇市市長“高頻次”提到“良渚”:良渚遺址是中國最早城市文明的代表,能夠為我們帶來深刻思考和啟示。

  烏茲別克美術館首席專家薩奧達特·魯基耶娃為共建“一帶一路”而欣喜:這將造福我們所有國家和民族。

  ……

  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世界歷史的十字路口,人類文明的“百花園”下一步邁向何方?如果説,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為此指明瞭方向,那麼,習近平主席致“良渚論壇”的賀信則指明瞭人類文明發展的正確道路。

  站在五千年古城之上,回味首屆“良渚論壇”繞梁余韻,中華文明深邃思索時代之問,孜孜以求協和萬邦的解決方案,在文明對話中益發清晰。

  文明為何要對話

  首屆“良渚論壇”雖已落幕,但在良渚古城以東不到8公里,一場無聲的“對話”,仍在繼續——

  油畫、水彩畫、水墨畫、抽象畫、雕塑……夢棲小鎮2000多平方米的空間裏,83個國家的84名藝術家留下的150余幅作品,默默向人們展示著人類文明百花園的姹紫嫣紅。

  “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文明的多樣性,本就是人類文明的“原生態”。正因多樣,才能“合羹之美,在於合異”。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

  論壇上,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王巍分享的一個發現令在座的人頗為感慨。

  “我們長期以為黃牛和綿羊可能是中國的原産,但是通過古DNA的研究證明,距今約4500年前出現在中原的黃牛、綿羊其實來自於西亞。在這一時期,我國原産的粟和黍向西傳播到中亞和西亞。”王巍認為,這證明距今5000至4500年時,中西文明就有一個相互交流比較頻繁的時期,“這個發現,確實有些超出了我們的預想。”

  古老文明之間的交流早已證實,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多元文化凝聚而成的最大公約數:世界上最早的巴比倫史詩《吉爾迦美什》繼承于蘇美爾、卡爾德的文學遺産;中國古代文化同朝鮮、日本、越南等國的對話交流,凝聚起儒家文明圈……從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來看,要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未來挑戰,就需要從不同的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

  “文明沒有絕對的高下之分,優劣之別。通過文明的對話,才能在充分理解彼此不同發展道路的基礎上,化解心靈的隔閡,並抱著欣賞的心態,尊重彼此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張穎嵐認為,全球化語境中的文明對話不是你強我弱、你盛我衰的零和遊戲,而是互惠互利、互美互成的正和博弈。

  有心人會發現,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推動文明交流對話”不斷高頻出現。首屆世界漢學家大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中阿文明對話研討會……僅僅今年,中國主導的文化對話,就不勝枚舉。

  為何?對話是文明之間最直接交流互鑒的平臺。

  我們可以從歷史中找到答案:195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牽頭50個國家的政府對話,成功將阿布辛貝神廟完整切割並於異地重建,同時促成了1972年《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的誕生;1994年,“世界遺産會議”通過的《奈良真實性文件》,重新定義了遺産的真實性標準,使東西方文化在遺産價值的判斷標準上趨於公平。

  也可以在論壇中聽到現身説法。德國波恩大學孔子學院常務院長葉翰識相信“百聞不如一見”:“對話的形式能讓你真正地了解彼此,就像今天來到這片土地上,你才會發現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僅是理論的描述,而是可見可感的真實存在。”

  沒有對話,何以交流?

  文明該如何對話

  “良渚論壇”的點睛之筆,落在一紙頗具分量的聲明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與阿拉伯國家聯盟秘書處關於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的聯合聲明》。

  這是中阿文明交流給世界文明對話“打樣”:

  一個多月前的阿聯酋阿布扎比,第十屆中阿文明對話研討會上,雙方圍繞加強文明交流、呼籲和平對話、實現和平共處等議題進行探討。

  再往前,去年,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決定全力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

  張穎嵐評價,中阿是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的天然夥伴——全球四大古文明中,就有3個在中阿的土地上。從古代的絲綢之路到今天的共建“一帶一路”,中阿文明在漫長的歷史交往中,始終互學互鑒。比如中國的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等,通過阿拉伯文明傳播到了世界其他地區;反之,古代中國天文、曆法、醫藥、數學的背後,也有阿拉伯文明的影子。

  古時的絲路輝煌,張騫策馬、鄭和遠航,“未之見而親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來矣。”

  今日的古老絲路一經喚醒,應者雲集。中阿文明對話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共生共融——

  中阿雙方已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共同實施了200多個大型合作項目,合作成果惠及雙方近20億人民;

  中國有數十所高校開設阿拉伯語專業或課程,阿拉伯國家開設中文課程的學校已達200多所。阿聯酋、埃及、沙特、突尼西亞等國已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

  回到“良渚論壇”上,摩洛哥藝術家齊亞特·亞斯米娜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一棵在采風中見到的樹:“雖然我不知道這棵樹的名字,但它如此美麗,我的作品想表達蓬勃向上的生機。”在她看來,“中國的歷史也像一棵樹,向下紮根是古老悠長的文明,向上生長是充滿希望的未來。”

  “充滿希望的未來”是什麼?是現代化,讓兩個古老文明走到了一起。正如中華文明認為,現代化的路徑“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強調“深化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文明對話”,同樣令來自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的聯盟代表易傑·阿裏卡深感振奮:“我們將竭盡全力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實現有創意的交流,融入每一個多維度、創新性的合作過程中。”

  尼日利亞阿布賈大學政治國際關係學系主任謝裏夫也感慨,從世界層面上來説,中國的現代化在文化和文明的倡導方面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中華文明“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各美其美,天下大同”“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處世之道,讓首屆“良渚論壇”上膚色迥異、語言不同的人們如沐春風。

  序章燦爛,如何續寫

  就在“良渚論壇”正式召開前三天,古城遺址寫出了新的故事——

  新發現的水壩遺址,讓良渚區域的水利開發能力有了新的想像空間;初步廓清的良渚遺址群,讓人群聚落和城市營建的完整雛形更加豐滿……良渚的故事,站在當下回看,無疑是一個疏源浚流、與古為新的過程。

  源遠者流長,根深者葉茂。全球文明倡議“藍圖”濃墨重彩的第一筆畫在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地上,實至名歸。

  “在幾千年超穩定社會結構中,中華文明具有了超越國家、面向人類未來的思考能力。”浙江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趙永帥認為,“良渚論壇”的平臺意義非凡,“站在新的起點上,良渚要承載的已經不僅是考古遺址的功能,對於當下的世界,‘良渚論壇’的文明表達更具展望未來的現實意義。”

  “推動不同文明和諧共處、相互成就,促進各國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親。”只爭朝夕的“良渚論壇”,僅僅只是開端,文明間的碰撞與互鑒,為下一步探索文明對話提供了參考範式。

  在王巍看來,“良渚論壇”具備成為博鰲論壇這樣世界級論壇的潛力,“本次論壇內容集中在交流互鑒,論壇討論範圍和領域還可以再擴大。我們應該把文明對話作為核心議題,把各個文明古國的學者都邀請來,一起探討人類文明的共同性和多樣性,也借此把以良渚為代表的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向世界推介。”

  張穎嵐也同樣認為應該做“加法”。“良渚論壇”雖因考古遺址而得名,但從首屆論壇開始,就已經不再限于歷史考古的學術交流,“應該將‘良渚論壇’進一步提升為長三角地區,乃至中國社會經濟‘硬發展’能力的顯性標識,並依託這一常態化交流平臺,助推杭州建設成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樞紐地和重要節點城市,以此展現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探索的紮實成果。”

  許多期待,漣漪已現:

  墨西哥的國家藝術宮,想要加入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與維也納國家博物館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明年將舉辦三四場音樂會;第五屆巴爾幹爵士匯演,擬把主題設為“中國遇上巴爾幹”……

  更多的謀劃,則置於更長的時間線之上。

  當前,杭州正在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並以此串聯起五千年良渚文化、兩千多年運河文化、一千多年徑山文化以及現代數字文化,使文明聖地成為發展新核。“我們將以成功舉辦首屆‘良渚論壇’為契機,縱深推進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設,堅持開放包容,積極組織開展國際人文交流活動。”作為“良渚論壇”的舉辦地,杭州余杭區已將目光投向明年。其中,如何把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打造成為內涵更豐富、創新成果更豐碩、獨特魅力更彰顯的文明聖地和文化旅遊目的地,已經擺上日程。

  歷史的鐘擺朝向何方,取決於我們的抉擇。以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每一次中國之聲,都在世界長久激蕩。

  良渚之光,必將燭照人類文明的未來。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謝曄 張彧 唐駿垚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