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儀有禮 新聞詳情
從杭州亞運會到日常生活,中國傳統色正在成為審美新風向
發佈時間 | 2023-11-27 09:49:19    

   10月25日,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新時代中國美研究院副院長王子怡做客浙江圖書館之江館,開講“宋韻之光——中國色的穿越之旅”,帶讀者進入中國傳統色的世界。現場近百位讀者邊聽邊拍照,聽得津津有味。

  話題從杭州亞運會聊起。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國風雅韻”部分的服裝設計,就是北京服裝學院教授、新時代中國美研究院院長楚艷帶領王子怡副教授和團隊完成的。其中舞蹈演員李倩穿的“水天碧”長裙出圈,琴棋書畫詩酒茶花等宋韻遊船展現了古人的文化美學。“這屆亞運會是懂新中式審美的”等熱搜背後,這些服飾、遊船中,最重要的一個元素就是色彩。

  以“水天碧”長裙為例,王子怡用圖片展現了這條長裙的細節,比如交領右衽的設計,繡滿了藍白色的梅花,同時顏色取自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相傳王希孟繪畫得到了宋徽宗的指點,這幅畫的青綠山水讓1000年後的我們讚嘆不已。由此,王子怡引入了“青綠”這一色彩——古人以孔雀石等礦石製作顏料,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傳統色之一。

  王子怡告訴大家,除了礦石——主要應用於繪畫顏料和陶瓷釉料,中國色另一個重要來源就是植物。以紅色為例,石榴皮、紅花、紅茶、小葉紫檀、茜草等植物都是紅色的來源,它們主要應用於絲織品的印染,成為中國傳統色中亮麗的一抹。

  日本染織大師吉岡幸雄,精通草木染,以天然的植物為材料而不用化學染料,著有《染織之美》等著作。他曾受邀到北京服裝學院交流,他對北服的師生説,草木染是來自中國的,他希望中國傳統色在當下,在全世界發揚光大。

  從故宮文創中的口紅,到新中式服裝,她在講座中展示了中國色進入生活後的美,引得現場觀眾連連拍照。實際上,從具有樸素哲理的黑白二色,到赤橙黃綠青藍紫各個顏色,中國傳統色有一張龐大複雜的色譜。它們存在於繪畫、絲綢、陶瓷中,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傳到海外。

  當下,中國傳統色也慢慢進入當下社會生活,成為新的審美。中國傳統色是可以從歷史穿越到當下生活的,也是可以跨越不同文明,成為全世界的流行色的。

  在她看來,色彩往大了説是時代精神的反映,往小了説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中國傳統色也好、西方馬卡龍色也好——古今中外的美,都應該成為我們創造當代審美的源泉。王子怡呼籲大家關注中國傳統色之美,用好色彩,“美好生活,美好生活,首先我們要‘美’起來!”

  講座結束後,讀者紛紛舉手互動提問。66歲的余大姐表示,火車站很大、設計上東西南北都一樣,往往讓人暈頭轉向。中國傳統色能否用在方向指引中,既大大提升了美觀,又方便了方向的指引。

  30多歲的庭悅則更好奇中國傳統色的色譜和“草木染”等技藝,她告訴記者,她是做服裝的,以內衣和睡衣為主。“聽了王教授的課,我的收穫太大了!”以前對産品的色彩,她不太留意,往往選現成的工業染色,以後很想嘗試以中國傳統色設計自己的産品。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宋浩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