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儀有禮 新聞詳情
120歲的西泠印社,如何做到風雨不敗
發佈時間 | 2023-11-13 10:15:28    

   百年西泠,百年名社。11月11日的之江飯店,西泠印社海內外社員匯聚一堂,共同慶祝屬於他們的生日,西泠印社建社120年慶祝大會在這裡拉開序幕。

       西泠印社1.jpg

  記者 林雲龍 攝

  120年,西泠印社從無到有,從創立到發展,堪稱傳奇。

  從丁輔之、王福庵、葉為銘、吳隱4人在孤山數峰閣旁買地築室,創立印社,到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啟功、饒宗頤等宗師巨匠們執掌西泠,薪火相傳,創立於1904年的西泠印社成為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團,也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學術團體,被譽為“天下第一名社”。

  120年來風雨兼程,西泠印社始終不忘初心,一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向著“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的目標和“國際印學研究中心”不斷邁進。它在傳統文化厚重的底蘊裏注入時代音符,讓印畫詩書走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在東學西漸中彰顯文化自信。

  中國文聯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陳振濂把西泠印社的發展史分為幾個時間節點——

  1904年的發軔,是生命孕育的“萌發”點;1913年修啟立約,是正式確立體格的“成長”點;1956年至1963年復社,是衰而轉盛的“中興”點;1978年改革開放,是由時代機遇引發的“再生”點;2003年百年社慶,是全面改革快速發展的“全盛”點;今天,2023年百二十年雙甲子,應該是新時代再啟航的面向未來的“綜合發力”點。

  他説:“根據國家社會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發展趨勢,始終與時俱進、與時代同頻共振,是西泠印社120年來始終立於不敗之地、且不斷興旺發達的‘秘訣’。”

  從清末孤山創社至今,西泠這顆百年大樹早已枝繁葉茂。如今,共有社員500多名,遍佈世界各地,集聚了一批優秀的藝術家,可謂人才薈萃,名家雲集。

  西泠印社社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此次為西泠印社120年創作了《吳隱紀念銅像》。當天,站在銅像前,他表示:“這尊銅像突破原來的青銅鑄造工藝,融入了獨一無二的熔銅藝術。作品用當代創新的工藝來表達,既是對‘創社四君子’之一吳隱的致敬,也希望以此呼應百年西泠一直以來倡導的守正創新精神。”

  以120年為新起點,西泠印社發出了新征程出發的號角——將緊扣時代脈搏,在藝術創作、學術引領、非遺傳承、産業發展、人才集聚等方面開拓創新,創造更多彰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傳世佳作,在新征程上篆刻新輝煌。

       西泠印社2.jpg

  記者 林雲龍 攝

  當天,還舉行了慶祝西泠印社建社120年系列展覽開幕式。本次系列展覽包括在浙江展覽館舉行的西泠印社百廿成果彙報展、社員作品展、社藏捐贈菁華展(2019-2023)三個展覽,在杭州畫院舉辦的2023海內外印社聯展,以及在浙江美術館舉辦的君匋藝術院藏“叢翠堂四家名印展”。

  這些展覽既是西泠印社120年來發展成果的薈萃,也是建社以來幾乎所有社員創作面貌的一次全面展示。我們可以從展覽中去探究西泠歷史,品鑒西泠文物,追尋西泠風骨,體悟西泠“開放包容、兼收並蓄”的胸懷。

       西泠印社3.jpg

  記者 林雲龍 攝

  西泠印社自建社以來,印社同人即奉行愛社如家的西泠精神。五年來,社員和各界賢達向印社捐贈的作品和藏品達2800余件/組,豐富了社藏數量和種類。展覽開幕式上,進行了捐贈證書頒發儀式,向所有無私奉獻的印社同人和社會賢達表示感謝和敬意。西泠印社建社120年首日封發佈儀式同步舉行。

  據悉,“慶祝西泠印社建社120年系列活動”從11月10日延續至15日,期間將舉行社慶大會、系列展覽、學術研討、座談交流等系列活動。同時召開社長會議和理事會議,就換屆選舉、章程修訂等社務工作進行商討。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沈聽雨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