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儀有禮 新聞詳情
衢州:描繪“村美業興人和”鄉村新圖景
發佈時間 | 2023-10-16 17:08:17    

   山青水碧,鳥語花香,推窗見綠。秋日暖陽,行走在錢江源頭的鄉村,處處見景,風景如畫。田間地頭,三五成群農民喜笑顏開忙著秋收,一幅“村美、業興、人和”的畫卷在三衢大地徐徐鋪展。

  2003年6月,浙江在全省啟動“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從全省選擇1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個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範村。同年,衢州廣大鄉村拉開了蝶變序幕。

  20年持之以恒,衢州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因地制宜謀發展。從最初鄉村環境整治的“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到美麗宜居的“千村精品、萬村美麗”,再到鄉村現代化的“千村未來、萬村共富”,有力推動鄉村人居環境的變革重塑,有效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的迭代升級,不斷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讓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的幸福感節節攀升。

  20年砥礪前行。衢州全市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收入由2003年的3980元增長到2022年的3.15萬元,城鄉收入比縮小到1.83,連續8年低於全省平均水準,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10年位居全省前三。

  環境整治 風貌提升 “整”出美麗幸福村

  走進衢州市開化縣華埠鎮金星村,就像走進了山水畫卷。村中,棟棟民居白墻黛瓦;遠眺,茶山綿延水墨氤氳,綠蔭小道上的枝葉隨風搖曳,斑駁的光影散落一地。

  金星村曾存在諸如亂搭亂建、污水直排河道、村民增收乏力等制約山村發展的典型問題。

  在“千萬工程”指引下,金星村先後推進廁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持續開展消滅“赤膊墻”工作,100余棟農房外立面免費換上“新衣”。“如今,我們村已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旅遊村,年接待遊客25萬人次,實現了讓‘空氣也能賣錢’。”説起村莊發展歷程,金星村原黨支部書記鄭初一百感交集。

  金星村是衢州鄉村蝶變的一個縮影。

  2003年來,衢州市持續貫徹落實“千萬工程”,聚焦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急需解決的問題,紮實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幹,精雕細琢提升鄉村風貌,同步推進生態環境變革、公共服務功能提升。

  近年來,衢州還以覆蓋全市6個縣(市、區)、全長280公里的“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為主軸,串聯打造最美鄉村圖景。“詩畫風光帶沿線涉及44個鄉鎮、100余萬人口。在發展中,我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強化市域一體、市縣聯動,集聚整合産業、項目和改革,彰顯鄉村自然風貌、田園生活、詩意棲居,全力做好‘串珠成鏈’這篇大文章。”衢州市委農辦、市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人説,聚焦風貌提升推動城鄉共美,今年,衢州在詩畫風光帶沿線先後推進衢江姑蔑王陵考古遺址公園(一期)配套設施建設等102個重點項目建設,上半年已完成投資52.93億元。

  在詩畫風光帶建設的引領帶動下,如今的三衢大地,萬千鄉村各美其美、各有特色,一顆顆耀眼的“鄉村明珠”脫穎而出。龍遊縣詹家鎮浦山村,“拆墻透綠”工程讓家家戶戶拆掉圍墻,整個村莊如同一張鋪陳在青山間的畫作;曾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的“石灰村”,常山縣輝埠鎮路裏坑村,通過環境整治,大力發展農家樂、民宿經濟,帶動了群眾增收致富;衢江區雲溪鄉孟姜村在詩畫風光帶沿岸打造黃甲山塔、孟姜花海等景觀節點,發掘的西周土墩墓群更賦予了衢江沉澱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使其成為遊客感受姑蔑文化的熱門“打卡地”,激活了鄉村夜經濟……

  “詩畫風光帶還不僅是風光帶,更是鄉村産業帶、共富帶、幸福帶、文化帶。”衢州市農業農村局農村社會事業促進處負責人説,如今的衢州鄉村,展現著一幅幅秀美“富春山居圖”。

  依託“千萬工程”,截至目前,衢州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行政村覆蓋面、資源化利用率和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行政村公廁實現全覆蓋。2018年以來,衢州市共整治非法“一戶多宅”等違章建築34.3萬宗、面積1706.17萬平方米,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綠色發展改革 突破激發 發展新活力

  “千萬工程”從人居環境整治入手,鄉村風貌變化也催生産業蝶變,不斷推動城鄉區域發展走向均衡協調。

  神氣的公雞、金黃的稻穗,走在柯城區余東村,街巷間隨處可見色彩濃烈的墻畫。近年來,乘著“千萬工程”東風,余東村興建鄉村美術館,老農民、老木匠重拾手藝,聚焦一幅農民畫,逐漸形成賣畫作、賣版權、賣旅遊的豐富業態,形成産值破千萬元的文創産業,並培育引進了300余位農民畫畫家。通過發展文創産業,余東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百萬元關口。去年,村民每人平均收入達4.79萬元。

  既要環境好、生態美,又要百姓富。近年來,衢州堅持把村莊整治建設與特色産業開發結合起來,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多元價值,培育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增強農業競爭實力、農民增收能力、農村內生動力。

  美麗鄉村建設,發展綠色産業齊頭並進,實現生態經濟平衡與鄉村持續發展。衢州聚焦雙柚、油茶、茶葉三大百億産業,出臺“一縣一園”等諸多配套政策,重點培育農産品加工、銷售龍頭企業,打響常山柚香谷等鄉村品牌。

  為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打造鄉村整合改革樣板,今年以來,衢州深化農村“三塊地”改革,深入推進土地集中連片流轉和閒置農房盤活利用,全市新增承包地流轉面積8.9萬畝,土地規模經營比例達到66.2%,新增盤活利用農房3934宗,累計達到1.15萬宗;常山縣、開化縣作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全國試點,已完成入市轉讓4宗,面積11.75畝。積極探索農業標準地開發、應用、供給三大體系,目前全市已建設農業標準地29塊,面積近3萬畝。

  “鄉村振興,離不開産業和人才,更離不開改革推進。”鄭明福説,為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推動鄉村高品質發展,今年初,衢州市農業農村局謀劃實施農業農村十大專項行動,其中“整合改革專項行動”對農村“三塊地”、農業“標準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提出指導意見,力求重大改革有實質性突破,不斷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一項項敢為人先的改革,為衢州加快發展積蓄了新動能,在常山縣等地,以整村經營思路為指引,促成了新昌鄉“十村發展聯盟”。黃塘村發展休閒旅遊,郭塘村發展月季産業,達塘村開發培訓和民宿産業,通過組團發展、共奔富裕的方式,實現追趕跨越。

  留住鄉愁 看見未來 開創富美新生活

  鄉村環境“大變身”,意味著村民生活“大不同”。未來鄉村生活,會是什麼樣?或許,來衢州可以找到答案。

  來到衢江蓮花未來鄉村,一股濃濃的鄉愁就席捲而來。你的一天在這裡可以這樣度過:早晨,在鄉村美食小店品嘗當地特色糕點美食和咖啡;中午,到文化禮堂參加文藝活動;入夜,去古色古香的民宿住下來……

  想要遊覽村莊,有村莊智慧導覽服務;想要慢下來,可以到旅遊驛站休息。在這裡,南孔書屋把城市書房延伸到鄉村,村裏老人健康狀況,可以通過智慧監測及時推送至網格員。

  在鄉村,邂逅美好生活。鄉村形態的升級、功能的日益完善,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尤其是2019年以來,衢州市抓住省委、省政府開展未來社區試點建設的契機,率先開啟“未來鄉村”試點工作: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嚮往為中心,以“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為主軸,圍繞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依靠原鄉人、歸鄉人、新鄉人,以造場景、造鄰里、造産業為建設途徑,以有人來、有活幹、有錢賺為建設定位,彰顯鄉土味、鄉親味、鄉愁味,打造未來産業、風貌、文化、鄰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場景,整合“美麗鄉村+數字鄉村+共富鄉村+人文鄉村+善治鄉村”建設,凸顯特色、大膽探索,努力打造一批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

  從啟動試點至今,衢州已初步形成“56個村探索建設+44個村同步培育”的未來鄉村發展建設格局。轄區未來鄉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躋身縣域前列,農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衢州未來鄉村試點建設的相關經驗也獲得全省推廣。2021年12月,衢州還在全國率先發佈實施未來鄉村市級地方標準的《未來鄉村建設規範》。

  村莊迭代升級、重塑鄉村治理機制離不開文明有禮。20年來,衢州深耕細作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以文化人涵養農民素質,不斷完善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涵養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形成鄉村治理新氣象,“民生議事堂”“小微權力清單”“村情茶館”等基層治理品牌層出不窮,讓老百姓幸福感滿滿。

  翻開已“迭代”到第十版的柯城區花園街道上洋村村規民約可以發現,從村莊集體經濟發展的大事,到使用公勺公筷這樣的細節;從村集體為不同年齡老人報銷醫藥費的不同比例,村民婚喪嫁娶從村集體中能得到的補貼,無不涉及。

  “村裏有了公認的’理’,許多事情都好辦了。”黨支部書記黃岳華説,村規民約一版又一版,不僅規範了村裏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讓村民養成了按章辦事、依規表決的習慣。

  衢州市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人表示,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還是以人為本。鄉村的場景設置,要讓原鄉人、新鄉人、歸鄉人、年輕人住得習慣。這幾年,通過數字賦能和鄉風文明提升,他們將“千萬工程”與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和省域現代化兩個先行有效銜接、不斷深化,打造出了一批開放包容的活力鄉村、便捷高效的智慧鄉村、共治共用的精神鄉村。

  20年日月其邁,展望未來,隨著“千萬工程”持續深入推進,三衢大地將擁有更多地發展可能性。在新發展征程中,衢州將繼續高水準推進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奮力為建設四省邊際中心城市、爭當“兩個先行”示範窗口貢獻更大“三農”力量。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辛文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