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儀有禮 新聞詳情
杭州亞運,如何繪出“綠”意盎然美麗畫卷
發佈時間 | 2023-08-31 09:29:09    

   杭州亞運場館實現100%綠色電能供應,“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施工”融入綠色亞運場館建設的全生命週期,全民助力亞運“碳中和”,綠色亞運深入人心……

  “綠色”,是杭州亞運會辦賽理念之一,也是“主色調”。

  在“雙碳”目標下,杭州亞運會離歷史上首屆“碳中和”賽事更進一步。透過“綠色亞運”,或許可以看見綠色中國在杭州的探索與實踐。

  亞運場館實現100%綠電供應

  “你知道供應亞運場館的綠電最多是來自哪嗎?”在浙江電力交易中心,交易部主任莊曉丹突然向記者發問。數字就藏在墻上的智慧大屏上:新疆,已向浙江供應綠電16961.7萬千瓦時。

  更有趣的是,大屏顯示,青海柴達木盆地的光伏發電,新疆哈密、巴楚等地的風力發電,正通過交直流特高壓網架“西電東送”,源源不斷地輸送至各個亞運場館。

  “比如,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綠電來源於北方上都正藍旗新能源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莊曉丹説,杭州亞運場館實現100%綠色電能供應。自從開展亞運綠電交易以來,綠電交易電量達6.21億千瓦時,相當於減排標煤約76320.9萬噸。

  電是綠色的,那麼一場亞運會有多少碳排放?最近上線的“亞運碳中和-減污降碳協同”數字化管理平臺可以給出答案。

  這個平臺將數字化技術運用到碳排放採集、核算、減排、登出、評價管理全流程,實現了碳排放全過程數據的可回溯、可查詢、可動態更新,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學完整的碳排放管理體系。

  杭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前期亞運場館和道路建設等可能産生的碳排放數據,都已經導入平臺,經過龐大的測算,預計杭州亞運會將排放92萬噸二氧化碳。

  場館設施可以“打包”搬走

  如果説數字賦能綠色亞運是無形的,那麼,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56個競賽場館中新建場館僅12個,折射出浙江的逐“綠”而行。

  場館設計施工中,編制綠色健康建築設計導則,優先採用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藝。“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施工”融入綠色亞運場館建設的全生命週期。

  “無廢亞運場館”的打造更是“綠上添綠”。比如,壁球館,比賽結束後,玻璃墻、觀眾席等設施都可以整體“打包”搬走,捐贈給相關行業用於壁球項目的普及推廣。

  場館之外,亞運村內“綠意盎然”。

  一幢幢嶄新的樓宇看似平平無奇,但全部都是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築,三星級綠色建築佔比超過50%,“村”內軌道交通站點800米覆蓋率達到90%,綠色交通出行率達75%。

  “建設過程中採用了新風熱回收凈化系統、裝配式建造技術等綠色低碳技術措施。”杭州亞運村運作團隊相關負責人説,“海綿城市”的理念也被植入到亞運村建設中。

  該負責人進一步介紹,通過打造透水鋪裝、下沉綠地、屋頂花園、生態樹池、雨水調蓄水池、生態過濾系統等,營造生態、宜居的高品質人居環境。

  全民參與碳抵消活動

  “阿姨,你的舊衣服不僅能二次利用,還能為亞運會做貢獻呢。”在杭州市余杭區白鷺郡南社區,浙江虎哥環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虎哥回收”)的工作人員一邊給舊衣服稱重一邊説。“舊衣服回收也能與亞運會沾邊?”居民趙阿姨有些疑惑。

  原來,“虎哥回收”通過有償回收居民家中的可回收物,按公斤通過CCER(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方法學的計算公式換算成相應的碳減排量後,捐贈給亞組委。截至目前,“虎哥回收”已捐贈3.2萬噸碳減排量。

  其實,亞運會“碳中和”並不等於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通過實施亞運會綠色行動最大限度減少碳排放量;對一些不能減少的碳排放,則通過單位和個人捐贈碳配額、碳信用、碳普惠等方式進行碳抵消,最終實現碳中和。

  此前,浙江已出臺相關政策,推動麗水等地林業碳匯、安吉竹林碳匯等一批地方碳普惠項目開發,用於抵消大型活動的碳排放。

  截至7月底,杭州亞(殘)運會獲得碳匯捐贈量合計106.8萬噸,共有45家單位參與捐贈,捐贈類型包含碳配額、CCER(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和國際認證的碳信用以及碳普惠。

  其中,安吉兩山合作社捐贈21046.4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普惠,均為竹林碳匯;麗水捐贈20100噸碳匯量;余杭區捐贈1148噸減排量。

  不止企業,“綠色亞運”推動的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已深入人心,市民紛紛助力亞運“碳中和”。

  截至7月,“人人1千克 助力亞運碳中和”活動吸引超1億人次參與,“我為亞運種棵樹”活動,吸引了1800余萬人次參加,植樹4800余萬株、建設亞運碳中和林26片。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包勇    | 責編:韓辰霄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