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儀有禮 新聞詳情
文化,綿綿之力鑄就久久之功
發佈時間 | 2023-07-19 11:11:30    

   “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習近平總書記6月2日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論述,與他在浙江工作時對文化建設所做的重要部署,一脈相承,遙相呼應。

  20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八八戰略”中提出,進一步發揮浙江的人文優勢,積極推進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加快建設文化大省。

  遠眺歷史,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讓我們認清來路;近看當下,百花齊放的文化産品豐盈著我們的幸福生活;展望未來,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堅定了我們的理想信念。

  文化建設事關人的全面發展,事關一個國家民族綜合競爭實力的強弱,從來都是一個戰略問題。“八八戰略”深刻體現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傳統與當今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20年來,從文化大省到文化強省,從文化浙江到新時代文化高地,浙江的文化建設一路高歌,給之江兒女留下了極為珍貴的思想財富和精神財富。

  認清來時路:深挖文明厚度,凝聚自信心

  悠久深厚、意韻豐富的浙江文化傳統,是歷史賜予我們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開拓未來的豐富資源和不竭動力。

  ——2006年5月30日,習近平《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庫總序》

  文化是一條連接著歷史和未來的生生不息的河,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放眼浙江,杭州西湖、中國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入選世界文化遺産,江郎山入選世界自然遺産,浦江上山遺址、余姚河姆渡遺址等得到系統性保護利用。“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等11個項目入選人類非遺,全省國家級非遺項目數量實現“五連冠”。

  時光回溯到20年前,浙江還沒有一處世界自然遺産或文化遺産。

  2003年7月,習近平赴良渚遺址調研,親自協調解決遺址保護中的實際問題。他強調:“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我們必須把它保護好。”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被國際公認。

  2023年6月15日,杭州第19屆亞運會火種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大莫角山成功採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向明闡釋了採火儀式選址的用意:“良渚古城遺址是向世人展示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的一個非常獨特的歷史文化窗口。在這裡採集火種,寓意著良渚的文明之光,穿過歲月時空,點燃新時代的亞運之火。”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從良渚古城遺址申遺,到跨湖橋博物館的保護;從大運河綜合保護利用,到烏鎮的修舊如舊;從陽明文化、和合文化等優秀歷史文化金名片的傳承發展,到以“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項目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研究工程的接續推進……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對挖掘浙江歷史文脈、展示中華文明風采,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繫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

  時任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説:“習書記對於文化建設的重視,我是感受很深的。他的人文情懷和文化自覺,既是發乎內心的,更是建立在對文化建設重要性的科學認識之上的。”

  習近平同志當時有個著名的論斷——“一個煩惱和多個煩惱”。他曾在多個場合講過:多年來,我們被經濟發展水準低下這麼一個煩惱困擾。現在經濟發展了,溫飽問題逐步解決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會呈現出爆髮式的增長,就會産生多個煩惱。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還是要靠文化。

  在“八八戰略”的指引下,2005年,浙江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通過了《中共浙江省委關於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決定》,作出了“三個力”和“八項工程”的戰略部署,著眼于增強先進文化的凝聚力、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提高社會公共服務能力;重點實施文明素質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護工程、文化産業促進工程、文化陣地工程、文化傳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八項工程”,搭建起浙江文化建設的四梁八柱。歷任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之江大地的文化力量不斷噴涌,浙江兒女的文化自信不斷提升——

  2022年6月,“詩畫江南、活力浙江”省域品牌,在省第十五次黨代會上正式發佈。這八個字,彰顯了浙江的山水之秀、人文之美、創新之魂,也展示了新時代的浙江精神、浙江文化、浙江氣質。

  夯實腳下路:拓寬文藝廣度,提升軟實力

  繁榮文化事業、壯大發展文化産業,是建設文化大省的重要目標,也是加快文化大省建設的重要檢驗標準。從浙江實際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重點研究、論證和抓好推進文化大省建設的重大工程建設,不斷增強構成浙江綜合競爭力的軟實力。

  ——2005年6月1日,習近平在浙江省宣傳文化系統調研座談會上的講話

  2003年上半年,浙江被確定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

  “文化體制改革的著力點就是圍繞面向群眾、面向市場進行體制和機制創新,逐步建立有利於調動文化工作者積極性,推動文化創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2003年7月舉行的浙江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座談會上,習近平同志這樣闡述。

  高屋建瓴的舉措,讓改革春風釋放出強大的文化生産力,催生了浙江文化發展的“百花齊放”。

  2004年9月10日,第七屆中國藝術節在杭州拉開帷幕。開幕式上,一位九旬老人和一個五歲孩子一起敲響了銅鑼。老人和孩子,是習近平同志特別邀請來的。他們敲響開場銅鑼,詮釋了“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的宗旨。

  2022年9月,越劇《楓葉如花》獲得第十七屆文華大獎。導演楊小青説:“作品運用了不少過去很少出現在戲曲中的藝術呈現形式,有歌有舞,甚至有蒙太奇,在巡演中好評不斷。”

  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精品“名片”的價值標準,首先來自人民。20年久久為功,人們的文化獲得感不斷增強——

  文藝創作,精品迭出。《外交風雲》《溫州一家人》《雞毛飛上天》等一批優秀影視作品,在全國“五個一工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華表獎”、電視“金鷹獎”“飛天獎”評比中共獲98個獎項;“百年追夢”浙江美術創作精品工程全面完成;25人獲中國戲劇梅花獎。

  文化産業,全面增長。浙江高水準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近20年來,文化産業增加值從442億元增長至5145億元,佔GDP比重從3.8%增長至6.95%。同時,利用浙江的體制機制和資源優勢,激活民營文化企業的發展潛力,培育華策影視、橫店影視、大豐實業、宋城演藝等一大批優秀民營文化企業。

  文化陣地,拔地而起。杭州國家版本館、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一齣生便風華正茂”,預約爆滿;浙江音樂學院、浙江小百花藝術中心等重大文化設施投入使用;全新文化地標之江文化中心即將亮相……目前,全省累計建成5萬餘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和農村文化禮堂,形成了農村文化禮堂、縣級圖書館總分館、城市書房等文化惠民浙江經驗,建成8000多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文化建設成果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

  文化的力量最終可以轉化為物質的力量,文化的軟實力最終可以轉化為經濟的硬實力。文化已“潤物細無聲”地融入我們的生活。

  看準未來路:標注文化高度,增強信念感

  文化即“人化”,文化事業即養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業。人,本質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動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單向度”的人。

  ——2005年7月28日,習近平在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上作報告時的插話

  浙江,一個在改革開放前被稱為“三無”的省份,在自然資源、國家扶持、政策優惠方面無任何優勢可言,如今卻演繹了地方發展逆襲的精彩篇章。這背後,離不開千百年來積澱下來的浙江人文精神,離不開浙江人“走遍千山萬水,説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嘗遍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和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

  在2003年7月10日的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習近平同志如數家珍地講起了浙江文化的特點。他説:“浙江人的這種‘文化基因’,一旦遇到改革開放的陽光雨露,必然‘一有雨露就發芽,一有陽光就燦爛’,迸發出巨大的創造力,極大地推動浙江社會生産力的解放和發展。”習近平進一步提煉出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

  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是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為此,浙江始終堅持加強科學理論武裝,不斷鞏固壯大主流輿論,廣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紅船精神、浙江精神,特別是立足“重要萌發地”這一優勢,深入實施鑄魂溯源走心三大工程,形成了一批重大理論成果。

  文化,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變數”。兩年前,省委文化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加快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為打造“重要窗口”、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鑄魂塑形賦能。

  2023年6月13日,31歲的外賣小哥彭清林從12米高的杭州錢塘江西興大橋上一躍而下,救起一名輕生女子。網友紛紛點讚:“這一跳,是勇氣,是大愛。”小哥説,他剛來杭州,就對這裡印象深刻,“過馬路時車會讓你。”

  人是最美的風景,社會文明是精神富有的外在呈現。有愛的城市,和善良的人,總能相互成就。凡人善舉背後,是社會文明風尚的提升,蘊含著文化的力量。

  聚焦人的現代化,浙江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素養。持之以恒打造“最美浙江人”品牌,截至目前,涌現出“時代楷模”5例、全國道德模範18人、“中國好人”536例。全國文明城市數量從2005年的1個增加到目前的27個,成為首個全國文明城市設區市“滿堂紅”的省份。“浙江有禮”省域文明實踐被列入共同富裕“十大標誌性成果”之一,禮讓斑馬線、聚餐用公筷等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明品牌。讓文明真正體現在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角落、每個人身上,讓精神富有成色更足、可感可知。

  在全國全球輿論場發出浙江強音。20年來,全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持續壯大正面主流輿論,以浙江聲音壯大中國聲音,媒體融合發展穩步前行。2022年以來,創新打造“浙江宣傳”微信公眾號,組建全省統一的技術平臺“傳播大腦”,精心打造重大傳播平臺和“潮新聞”“Z視介”客戶端,讓好聲音傳得更遠。

  行走在浙江的城市和鄉村,一個個或大氣新穎時尚,或充滿地方特色的建築,令人眼前一亮;一張張洋溢著幸福感的笑臉,讓人心生溫暖。以文化人,文潤浙江。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記者 陸遙    | 責編:韓辰霄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