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儀有禮 新聞詳情
嘉興有禮:“移”出新風尚,“有理”更“有禮”
發佈時間 | 2023-06-30 10:05:46    

   説到“吃酒席”,桐鄉人或許並不陌生。婚喪嫁娶、滿月上樑,都習慣擺幾桌宴席,邀請親朋好友。久而久之,酒席漸漸成為維持傳統鄉村社會關係的紐帶。

  近年來,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提高,誰家酒席辦得場面大、誰家收的禮金多,成為不少人茶余飯後的談資。

  卻不曾想,“要面子”帶來的沉重宴席開支和驚人餐飲浪費讓老百姓有苦難言。

  近日,洲泉鎮“深化移風易俗共用精神富有”推進大會暨“尊師崇學敬醫彰德”表彰晚會上,一張“有禮”新名片——“紅白宴席倡議十條”亮相,並迅速成為市民熱議的話題。

  婚事新辦、宴請文明,厚養薄葬、白事簡辦,飯菜打包、崇尚節儉……一條條倡議,直擊時下之痛點,直面群眾之關切。

  在深入推進“浙江有禮”省域文明新實踐、桐鄉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當下,它的亮相,無疑颳起了一股移風易俗新風,積聚起文明風氣。

  破舊立新 勢在必行

  在農村,婚喪嫁娶是大事。

  洲泉鎮素有“浙北工業大鎮”的美譽,民營經濟發達,受傳統觀念和民俗影響,農村宴席講排場、擺闊氣、要面子一度成為普遍的社會風氣。

  有條件的家庭“講排場”,條件一般的家庭想方設法“掙面子”。長此以往,“吃酒水”竟也成了一種負擔。

  紅白喜事,擺桌請客,説到底,無外乎一個“禮”字。

  從古至今,“禮”就是規範人們言行、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治理、展現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和手段。一直以來,“有禮”也成為桐鄉人引以為傲的文化基因。

  但是,“有禮”不等於鋪張浪費,更不該成為風氣興盛的緣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多次強調要保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作風。

  被中央賦予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光榮使命的浙江,大力推進“浙江有禮”省域文明新實踐,崇尚踐行儀有禮、餐有禮等在內的“浙風十禮”正是重要一環。

  桐鄉市第十五次黨代會指出,要大力推動移風易俗,引導市民弘揚新風尚、養成好習慣。《桐鄉爭當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典範城市排頭兵行動方案》也明確,要深化移風易俗行動,推進文明好習慣養成。

  從中央到地方,改變現狀,剎住攀比奢靡之風,勢在必行。

  2021年9月,以全國文明城市爭創工作為契機,洲泉鎮啟動以“文明潤人心節儉促共富”為主題的移風易俗工作,正式打響了移風易俗戰役。

  今年,對標“浙江有禮”省域文明新實踐要求,《“浙江有禮·共富洲泉”移風易俗文明實踐實施方案》的出臺更是態度鮮明、決心堅定。

  把反對婚喪事宜大操大辦作為鄉風文明的重要內容,落實移風易俗常態長效機制,推動農村家宴開支“節流減負”,努力實現農村物質富裕精神富有,洲泉持續擦亮“浙江有禮·共富洲泉”移風易俗文明實踐品牌。

  多管齊下 輿論先行

  立物易,立心難。移山易,易俗難。

  要打通移風易俗工作脈絡,光靠一紙規定顯然遠遠不夠。以輿論為武器,用“軟性約束”讓群眾自覺轉變思想觀念,是個不錯的突破口。

  “移風易俗的難點在於如何落到最基層”“要充分利用文化禮堂這一有效抓手”……每個月,這樣的座談都會在洲泉熱烈上演。鎮主要領導、政協委員、農戶和鄉廚代表圍坐一起,談想法、話感受,在火花碰撞中,傳統思想潛移默化發生著轉變。

  “我承諾,自覺帶頭遵守文明餐桌相關規定移風易俗、破舊立新,婚事新辦、宴請文明……”在洲泉各村社,黨員幹部、三小組長、廚師代錶帶頭,鄭重簽下了移風易俗勤儉節約承諾書。

  群眾喜歡看戲,洲泉就發動基層文藝骨幹、鄉土能人、草根文化藝人精心編排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三跳、花鼓戲、三句半等文藝節目,並借助理論宣講、文藝巡演等平臺開展巡演。

  “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勤儉節約不浪費,移風易俗好處多”……洲泉的大街小巷,倡導移風易俗的標語隨處可見,入耳入腦,深入人心。

  黨委政府抓移風易俗的決心、信心,逐步轉化為群眾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意願和呼聲。

  以家宴為突破口 典範引領

  “要換掉小青龍,可不是件容易事。”“到你這裡,突然沒有五糧液和軟中華了,大家會怎麼想?”這些年,村裏大多數人家都是大操大辦過來的,雖然村民心裏早有想法,但礙于面子,誰也不願做第一人。

  風成于上,俗化于下。思想觀念是轉變了,但真正落實到行動上還需要再添把火。

  各村社不是都有文化禮堂嗎?讓大夥兒把酒席擺到喜宴廳裏不就容易管理了。一番調研下來,洲泉創新出了“三點定位法”——以農村文化禮堂作為移風易俗主場、以喜宴作為移風易俗主要突破口、抓實功能表公示亮化衡量標準。

  標準也不是“一刀切”,而是倡導各村社因地制宜,出臺“一村一策”。於是我們看到:

  屈家浜村集眾智出臺《移風易俗十八項舉措》,從定人員、減規模、降規格、減菜量、短日程等方面全面推進;合興村要求農村文化禮堂喜宴廳正餐單席定價嚴格控制在1200至1500元,菜品從26道縮減至22道;後塘村制定了8份功能表供村民選擇參考……

  “村裏有了統一規定,家家戶戶一個樣,大家就沒了攀比心。”越來越多的村民認識到,推進移風易俗,每家都是受益者。

  標準有了,誰來當第一人?榜樣的力量來了。

  合興村黨員醫生沈衛國就是其中一員。兒子結婚,他做主將婚宴辦進了文化禮堂,還和廚師磨起了功能表。扇貝替換鮑魚、泡菜替換夏威夷果、老鴨煲也只用半隻,每桌餐標直接降到了1211元。

  文化禮堂家宴中心內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在親朋好友的祝福下,一對新人喜結連理。沒想到這桌被笑稱是“三年前水準”的酒席卻讓大家心甘情願埋單。

  “文明家宴”,收穫了不少村民的點讚。道德模範、身邊好人、黨員領導幹部的“示範引領”效應,持續顯現。

  “硬”約束“剛性十足”,“軟”引導“春風化人”,抓住了主要矛盾,就順利按下了工作推進的加速器。

  重在自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文明實踐品牌建設的關鍵詞始終是人,因此充分激發群眾主體的內在動力,讓“禮”內化於心,便是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的進階篇。

  顯然,作為三治融合發源地的桐鄉有著天然優勢,洲泉也不例外。

  村民大會全票通過,將“文明餐桌”寫入村規民約;“節儉辦酒”納入“三治融合”積分制管理辦法,與三治積分榜掛鉤;還有由黨員、鄉賢、網格小組長等群體組成的移風易俗督查組,成為群眾操辦婚喪嫁娶事宜的“好管家”。

  精神文明建設與基層社會治理的良好互動,帶來了“1+1>2”的效果。公筷公勺、文明分餐、垃圾分類等“老大難”問題也有效破解。僅合興村一個村,參與“文明家宴”的27戶家庭,通過功能表降級節約開支近60萬元。

  嘗到了甜頭的村民,如今需要辦酒席時,首先就會想到農村文化禮堂。據悉,目前洲泉不少村社文化禮堂喜宴廳申請辦理的酒席,已經排到了年底。

  一場由黨委政府倡導、群眾主導推進的文明新實踐,也從源頭上改變了“講排場、比氣派”的陋習,樹立了“講文明、樹新風”的新風尚。

  公益反哺 攜手奔共富

  今年5月,桐鄉市首個移風易俗共富基金在義馬村成立。鄉賢褚炳建捐出了第一筆5萬元的公益基金,該筆資金的來源正是其兒子褚佳棟舉辦“文明婚宴”節省下來的開銷。

  在爭當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典範城市排頭兵的大背景下,移風易俗工作,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從“規範酒席辦理”“踐行新風替代”過渡到“助力共富共用”。

  探索建立移風易俗專項發展基金是洲泉的又一生動實踐。呼籲村民從簡辦席,將省出的錢捐入共富基金,促進助學、助醫等公益慈善事業發展。

  既省了“票子”又有了“面子”的“有禮”圖景,不僅是共同富裕的題中之義,也是引領文明之先的傳承創新。

  誠如嘉興學院中國共同富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嘉興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顧驊珊所言,移風易俗創新與共富基金相結合,體現了省域文明新實踐的微觀圖景。

  一城文明風,滿城皆新景。這股新風,不止在洲泉勁吹。

  早在2017年,桐鄉就印發了《關於開展“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主題活動的實施方案》,要求全市紮實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工作。近年來,文明家宴、集體婚禮等也在全市掀起了一陣陣新風潮。

  當習習新風撲面來時,我們也要看到,移風易俗並非一時之功,當下仍存在諸多不足,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例如探索打造更具特色的亮眼舉措,從重喜宴轉向新風禮儀建設,用活做大“共富基金”……唯有緩緩流淌、慢慢滲入,才能深刻改變。

  桐鄉未來,更“有禮”。

來源:讀嘉新聞    | 撰稿:楊文婕    | 責編:韓辰霄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