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儀有禮 新聞詳情
國新辦舉行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籌辦情況新聞發佈會
發佈時間 | 2023-06-15 15:09:26    

   杭州亞運會將於9月23日開幕,這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後我國舉辦的規模最大、水準最高的國際綜合性體育賽事。6月15日,杭州亞運會迎來開幕倒計時100天,14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籌辦情況。

  準備工作基本就緒

  杭州亞組委副主席、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中國奧委會副主席周進強介紹,目前,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奧委會全部報名參賽,其中很多將派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體育代表團。“可以看到,亞洲各國、各地區體育健兒對杭州亞運會充滿期待,熱切期盼來到中國、來到浙江。”周進強説。

  亞運會比賽將在杭州以及寧波、溫州、金華、紹興、湖州6個賽區舉辦。目前,56個比賽場館全部完成賽事功能驗收,具備賽事運作功能。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李岩益介紹,56個競賽場館、31個訓練場館和亞運村等設施均準備就緒,已開展42次全要素、全流程、滿負荷測試演練。

  除了打造品質一流的競賽環境之外,東道主還準備了專業細緻的服務保障。李岩益表示,浙江構建起覆蓋禮賓、抵離、交通、食宿、醫療等各環節全週期的賽時服務保障體系,並打造了全國首個數字觀賽服務平臺,為亞運觀眾提供購票、出行、觀賽、旅遊等“一站式”線上服務。“我們招募培訓5萬名賽會志願者、142萬名城市誌願者,努力讓各位來賓在浙江感受到家一般的舒適溫馨。”李岩益説。

  在杭州亞運會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亞運氛圍也逐漸熱烈濃厚。李岩益介紹,6月15日,將在世界文化遺産良渚古城遺址舉行亞運會火種採集儀式,還將在倒計時100天主題活動上發佈亞運獎牌、亞運歌曲。“7月完成所有測試賽,8月完成綜合演練,9月完成所有相關工作,迎接各方來賓。”李岩益説。

  中國選手全力出戰

  本屆亞運會共設40個大項、61個分項和483個小項,其中既囊括了絕大部分奧運會項目,像田徑、游泳這些奧運大項等,同時還有一些武術、藤球、板球、克柔術、柔術等代表亞洲體育文化的特色項目,也有滑板、攀岩、電子競技等青少年喜愛的新興項目。“這既體現了奧林匹克元素,又為亞洲各國和地區提供了展示自身體育文化特色的機會,充分彰顯亞洲體育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周進強説。

  目前,國家體育總局正開展中國體育代表團組團工作,屆時將有900多名代表中國最高水準的運動員參賽,與亞洲各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同場競技。周進強介紹,“杭州亞運會是中國體育健兒的主場,也是備戰巴黎奧運會的階段性檢驗,他們將全力爭創佳績,展現良好風貌,奪取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

  杭州亞殘組委副主席、中國殘聯副理事長趙素京介紹,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取得運動成績與精神文明雙豐收,確保實現辦賽精彩、參賽出彩,這是中國殘疾人體育代表團本屆亞殘運會的參賽目標。下一階段還將繼續抓好重點項目備戰工作,爭取獲得更多參賽名額。

  此外,反興奮劑工作現在已經成為國際大型綜合性體育賽事的一個重要方面。周進強介紹,杭州亞運會期間將在競賽場館和運動員村設置58個興奮劑檢查站,對運動員開展尿樣、血樣以及幹血點的興奮劑檢查。杭州亞運會將首次使用我國自主開發的中國反興奮劑智慧管理平臺,開展無紙化的興奮劑檢查,並使用“中國製造”的幹血點檢查器材。

  節儉辦賽全民共用

  “全民亞運,共建共用”是本屆杭州亞運會的辦會初衷。亞運會延期後,杭州亞運會開創了國內綜合性體育賽事場館賽前向社會開放的先例,競賽場館和訓練場館全部實現惠民開放,公眾參與健身超800萬人次。

  杭州亞組委、亞殘組委副主席兼秘書長、杭州市人民政府市長姚高員表示,“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簡約”是擺在首位的,是本屆亞運會辦賽重要要求之一,而場館作為“亞運遺産”,其可持續利用是最大的節儉理念。

  “場館建好之後,如果閒置在那裏才是最大的浪費,”姚高員説,“56個場館在一開始建設的時候,就開始謀劃賽後利用的問題。目前已經有51個場館制訂了下一步具體利用計劃,也已經確定了下一步可持續運營的運營單位。”

  李岩益介紹,在亞運會籌辦過程中,浙江始終堅持綠色、智慧、節儉、文明的辦賽理念。亞運場館建設堅持“能改不建”的原則,56個競賽場館當中只有12個場館是新建場館,其他的均為改建或者臨建。

  杭州亞組委、亞殘組委執行秘書長、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衛強表示,亞運會、亞殘運會的場館主要分兩大類,第一大類是老百姓都可以使用的大眾化場館,第二大類是比較專業的場館。“我們把前一類大眾化的場館作為全民健身的重要基地,總的指導思想是要惠民開放。專業性場館,將為專業隊伍提供集訓基地。”陳衛強説,“無論是大眾化場館還是專業性的場館,我們都希望盡可能多承接一些賽事,最大限度把場館的作用發揮出來。”

來源:人民日報    | 撰稿:劉碩陽    | 責編:韓辰霄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