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敬有禮 新聞詳情
星光閃耀,海寧如何“一名”驚人?
發佈時間 | 2024-03-15 15:27:10    

   古往今來,海寧一批批名人、賢士、高官誕生於錢塘江畔,傳名于大江南北,構築了千百年來獨特的人文景象。

  從古代的戲曲家陳與郊、“瘟病醫聖”王孟英、訓詁學家朱起鳳,到近現代的王國維、徐志摩、查良鏞……舉不勝舉的名人,讓海寧星光熠熠,成了“名人之鄉”。可以説,海寧的名人文化豐富而厚重,歷史上所出現的星光燦爛的名人,絲毫不遜色于中國的任何一個地區。

  這座江南小城的“星光”,何以貫古今?

  滿天繁星 江山代代皆有人才出

  幹河街上,新月派詩人徐志摩和英語教育家許國璋的故居靜靜地訴説著歷史的滄桑,天南地北的遊客來此觀光,感受偉人成長的痕跡;

  “花溪”袁花,修繕一新的金庸故居正式對外開放,吸引一批又一批的金庸迷前來觀瞻;

  觀潮勝地鹽官,漆黑的大門、丈高的青磚院墻,古樸淡雅的王國維故居向人訴説著院墻內曾經的故事……

  如果有人問:海寧什麼多?答案五花八門,但其中一個答案一定會得到海寧人高度認可,那就是——名人多。

  據不完全記載,僅清代入《文苑傳》者就有393人,20世紀《中國人名大辭典》收有海寧名人130位。這個數字的背後,是海寧人才輩出、學問淵博的寫照。

  古代歷史上就有東晉時期的誌怪小説始祖干寶,南朝著名學者顧越,中唐詩人顧況,宋代著名女詞人朱淑真,明代史學家談遷,近代更有國學大師王國維、書法家張宗祥、漫畫家米谷、數學家李善蘭、軍事家蔣百里、武俠小説家金庸、新月派詩人徐志摩……他們猶如如同天上的星星,在遙遠而漆黑的歷史夜空中獨自閃爍著光芒。

  而這僅僅是視野所及,只是浩如煙海的星空中之一栗,可見歷史以來在中國有影響的海寧人有何其之多。

  歷史上的海寧,為什麼“盛産”人才?

  借用一句古詩:“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歷史上曾歸屬杭州府的海寧,與杭州接壤,獨特的地理環境為培養出傑出人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而千百年來,奔涌激蕩的錢江潮,孕育了錢塘江兩岸獨特的民風民俗和生産生活方式,積澱了深厚的歷史底蘊。在“治潮”“弄潮”“觀潮”等與潮共舞的歲月中,海寧形成了“敬業奉獻,猛進如潮”的海寧精神。這種精神根植于海寧人基因之中,更是影響著一代代海寧英傑,使他們“敢為人先”,在歷史長河中“領潮”。如學者王國維的一生在對學問的追求中努力尋找“大我”。他撰寫《人間詞話》,在中國文學研究方面另辟蹊徑,是一個開先河者。

  代代皆有人才出,則是受儒家文化影響,海寧人崇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一點,體現在海寧名家望族查氏身上。海寧查氏,是康熙曾御筆親書“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的一個海寧當地名門望族。在查氏的家訓中,就有“凡在童稚,讀書為本。勤儉為先,兼知禮義”的要求。

  也正因如此,查氏造就了“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的傳奇歷史。海寧查氏出了不勝枚舉的名士俊傑:五歲就能作詩的文壇大家查慎行,武俠小説宗師、著名新聞報人、社會活動家查良鏞(金庸),“百年中國第一詩人”、翻譯家查良錚(穆旦),實業家、社會活動家查濟民……

  從中可見,海寧所以人才輩出,並非天定,而是憑著歷史傳統,以及海寧人的不斷努力諸多綜合因素,以“敬業奉獻,猛進如潮”的海寧精神,用那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前赴後繼、奔流不息,書寫著海寧特有的“名人文化”。

  星光不滅 讓歷史名人走出“歷史”

  時光罅隙,斯人終逝。名人閃耀在歷史的長河中,怎樣讓其星光不滅?

  海寧歷來把名人文化建設當作一件大事來抓,修復名人故居,成立各類研究會和研究小組,希望海寧文化中最活躍的因子代代相傳。

  2020年,海寧制定《海寧市名人文化建設五年行動計劃》,從名人文化研究工程、名人文化品牌工程、名人文化遺存保護和傳承工程、當代名人文化培育工程等六大工程,分批、分步做好海寧名人文化的系統研究,讓歷史名人走出“歷史”。

  “不想把名人束之高閣,而是讓他們走出歷史,拉近與我們的距離。”海寧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讓歷史名人更加可“觸”,海寧十分重視保護名人故居的工作。

  近年來,海寧新建和改建了張宗祥書畫院、錢君匋藝術研究館、徐邦達藝術館、蔣百里懷萱新堂等一大批名人文化場館,著力圍繞海寧東山和西山打造名人文化場館帶,形成集聚效應。

  據資料顯示,海寧地區有關名人的紀念館、藝術館、舊居、故居等18處。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以故居、舊居為基礎設立的文物保護單位或紀念館,第二類是後期建造的名人紀念館。

  全新面貌的金庸故里。楊立超 攝

  3月12日,幾縷溫柔的春風拂過,為金庸故里吹來勃勃綠意。沿著武俠路一路向前,看見標識拐進一條小路,就抵達了袁花鎮新袁村赫山房17號的金庸故居——一座青石墻圍、飛檐拱璧的中式民宅。這裡曾是金庸出生、生活的場所,而今這處幽靜之所,歷時四個多月提升改造,重新正式對外開放。

  開放首日,世界各地的金學研究者、金庸迷、港澳青年等社會人士包圍了這不大的庭院,現場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從3月8日試開放以來,金庸故居來訪的人數就已大大超過了往年一週的參觀人數。

  “推進更多以名人命名的文化地標建設的同時,我們還在群眾休閒的地方、入城口、辦事窗口等地設立名人文化的標語、燈箱、小品等,讓名人文化潤物無聲地融入市民生活。”海寧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映水的朝陽,嫋嫋的炊煙,斜橋鎮,這座靜謐的千年古鎮,在去年12月25日的清晨突然迎來一場“喧囂”。小鎮西街15號——米谷故居,來自海寧學者、米谷親屬代表等涌向這裡,他們帶著同一個任務而來:成立米谷研究會。

  31年前,同樣也有一批人,他們聚集在一起,為的是成立王國維研究會。4年後,徐志摩研究會、金庸研究會也相繼成立。2019年,海寧更是成立全市名人研究院,對88位海寧名人開展了系統化研究。“以金庸為主心骨,做深查氏研究,在金庸先生和查濟民先生提議下,主編《海寧查氏》一書,梳理了查家一脈的興盛發展和輝煌成就,填補了查氏族譜自清宣統元年以來100年的空缺。”海寧市名人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這些研究會一直活躍在名人研究領域中,開展學術研討、舉辦名人文化講座、創作名人文學作品,宣傳名人生平事跡及其作出的重大貢獻,讓歷史名人可“閱”。

  每年的11月,詩意開始在海寧這座江南小城中不斷流淌。這時候,人們便會知曉,那是一年一度的徐志摩詩歌節來臨。

  海寧的這個詩歌節雖然不“年輕”,但走過19個年頭,仍然活力十足。它的創辦和一位享譽海內外的詩人有關,他就是徐志摩。

  作為中國三大詩歌節之一,徐志摩詩歌節的專業地位和國際影響力越來越顯著,2005年至今,徐志摩詩歌獎和微詩歌大賽共計收到作品逾百萬。6000多位詩人參與徐志摩詩歌獎(詩集)評選,100多萬詩人參與了徐志摩微詩歌大賽。

  不僅有詩歌節,海寧還有王國維戲曲論文獎、“宋雲彬古籍整理獎”“君匋杯全國書籍裝幀展”等國家級名人文化品牌活動。

  提升修繕故居、建設紀念館、成立研究會、舉辦文化節……海寧通過這些舉措,讓歷史名人融入城市建設,推動歷史名人的當代價值轉換,讓歷史名人優秀的精神內核穿越百年的時光,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煥發出新的光芒。

  看今朝,如何再獨領風騷?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古詩形象地揭示了“名人文化”效應原理。

  如今,在各地文旅“內卷大賽”中,名人故居遊、名人文化節等名人IP成了“香餑餑”。平湖作為李叔同的故鄉,發佈了“平湖後生”系列品牌,“平湖後生”已成為具有平湖辨識度的地域文化品牌;桐鄉以漫畫大師豐子愷先生的家鄉為標簽,擦亮“漫畫之鄉”這張文化名片;海鹽圍繞“三毛故里”開展系列活動,讓“三毛”形象走出海鹽,成為家喻戶曉的文化品牌……

  那海寧在這場比賽中,如何“一名”驚人?

  初春三月,海寧這座浙北小城,匯聚了世界目光。3月以來,這裡成為天南海北金庸迷前來尋覓江湖夢的“嚮往之地”。

  回看近段時間,海寧似乎已經用滿滿誠意交了一份答卷:舉辦“赤子心 家鄉情——金庸百年紀念展”、開展首屆金庸武俠經典詩詞主題創作書法展、《遇見少年金庸》繪本首發……正值金庸誕辰百年之際,海寧精心策劃了系列活動,通過專題展覽、學術交流等活動,更好地展現金庸先生的文心俠骨、赤子丹心,擦亮金庸這張文化“金”名片。

  金庸故居的開放更是將活動推向一個高潮。此次全新亮相的金庸故居分為“居”和“展”兩部分。“居”部分著重復原當年生活場景,呈現了金庸的出生成長環境與查氏家族背景。“展”部分以“文心俠骨赤子情——金庸的故事”為主題,圍繞金庸少年求索、香江奮鬥、晚年問學的經歷,以時空跨越、圖文並茂的形式,運用聲光電多媒體手段,呈現金庸的傳奇一生,凸顯他愛國愛港、情係桑梓的家國情懷。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從全國各地尤其是香港,蒐集了金庸相關的大量珍貴資料,如手稿、作品、原版報紙、改編的影視劇等,不少資料都是首次公開展示,展陳內容具有權威性和全面性。

  “我是第一次來到金庸先生故鄉海寧。此次參觀故居,讓我對金庸先生生平有了更加全面立體的認識。”走進故居,香港青年代表龔博涵久久地停留在故居書房前:“我感覺自己與金庸先生的距離更近了。”他的心聲,也道出了不少金庸迷的心聲。

  名人故居要恢復昔日的光彩,重現其能量與價值,在於有效拓展其生命的“長度”。什麼是故居生命的“長度”?故居應保留其原風貌,體現“故”之價值,同時又要結合當下銜接,與城市發展相融。

  作為金庸故里,海寧也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希望結合赫山房這座建築本身,還原當年金庸生活在袁花鎮時的生活氣息,以及金庸成名後與故鄉的聯繫,而不是單純展示他的文學成就。”袁花鎮黨委委員巫笑飛表示,金庸故居在此番改造提升後,展示的重點將放在金庸的生平上。

  作為文物資源的名人故居,與當下生活銜接,成為海寧“打開”故居的一種新方式。

  若是你曾來過幹河街,你可以會對這樣的感覺更有體會。這裡即是海寧名人故居的一個聚集地——硤石景區·志摩故里中的一隅。從繁華的華聯商貿中心穿過,沿著幹河街一路往東前行,不多時即可抵達幹河街38號的徐志摩舊居,也就是在這裡,徐志摩與陸小曼度過一段婚後蜜月;再多費些腳力,視野中可見工人路26號的許國璋故居,外語教學界中的"南王北許"中的英語教育家許國璋便是出生於此;繞著幹河街轉一圈,則還有譚氏民宅、朱氏民宅、蔡氏民宅等一眾名流的舊時宅邸……

  夜幕之下,煥新後的幹河街更是讓人眼前一亮。街區兩旁,一句句徐志摩的詩歌被製作成剪影,剪影條在霓虹燈光中閃爍,為整條街披了浪漫外衣。

  在幹河街這次改造中,還開發建設了現代中式風的商業綜合體新區塊,又有枕水民宿群分佈在倉基河邊。

  與徐志摩舊居僅一路之隔的硤石電影院已被打造成為“新月劇場”,未來將引進一部以沉浸式體驗為主的“徐志摩的劇”,不僅賦予老電影院生機,更能通過劇與徐志摩進行時空交流,點燃新的火花。

  幹河街的華麗轉身,是海寧圍繞名人IP,將名人故居建設浸入城市肌理的存在,轉為老街中煙火氣十足的生活場景,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産業。

  “此前,我們啟動硤石景區·志摩故里項目,以‘一島三街’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景點,逐步形成‘硤石文化小鎮’旅遊觀光圈。”海寧市城投集團下屬文旅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一島三街區”已經有序開放,未來將通過中絲三廠“一場秀”、橫頭街“一台戲”、幹河街“一部劇”、南關廂“一盞燈”四場景,以在地文化為統領,打造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民俗巡遊、非遺展演、硤石燈會……豐富熱鬧的新春活動吸引了八方遊客。據了解,今年春節期間,志摩故里·硤石項目共計接待遊客60萬人次,“其中橫頭街和南關廂單日人流量峰值分別達5.1萬人次和5.6萬人次,創南關廂春節單日人流量記錄,同比增長60%。”該負責人介紹。

  利用名人IP,打造文化産業鏈,這需要政府、企業、學界等多方合作和探索。如果只是簡單“複製粘貼”,然後“大火爆炒”,這種開發模式是難以為續的。正如此前“名人故里之爭”,只會落得“一地雞毛”。

  對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讓歷史與當下的有機結合,才能讓名人文化的分量,不僅有“長度”,更有“厚度”。因此,海寧的名人文化建設需要“小火慢燉”,平衡學術的靜態研究與商業開發,才能讓名人文化從一個文化標簽,上升到潮城海寧的文化自珍、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海寧這些風流人物,又如何再獨領風騷?還看今朝海寧!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褚晶君 通訊員 鄔驪旦 毛紅燕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