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敬有禮 新聞詳情
35年奮鬥在一線的“文化老兵”
發佈時間 | 2024-01-16 09:19:22    

   足跡遍佈全縣203個行政村

  楊建明出生於1965年,1988年6月進入到松陽縣文化館工作。至今,楊建明共組織、策劃、導演了600余場各類文化活動,堅持送戲下鄉20多年,足跡已遍佈松陽全縣203個行政村。

  每年臨近春節,是他最忙碌的時候,因為他要到各個村莊指導村民編排鄉村春晚。

        好人.png

  “楊老師,我們的節目要參加省裏比賽了,幫我們指導一下……”話音未落,楊建明就駕車趕往了松陽縣城郊的水南街道,現場給演員們指導。“我們每年正月初一的演出,楊老師都到現場觀看,和我們共度佳節。”水南街道寺嶺下村的何樟林十分感動。而楊建明卻説:“和村民一起過春節、看春晚,是一名文化人最高的禮遇。”

  因為鄉村春晚時間節點的特殊性,楊建明已經數不清自己多少個“年”沒有在家。很多時候,他上半場在這個村的現場,下半場又出現在另一個村的會場。非遺館、公園、廣場,只要有文化活動的場所,人們總能看到他的身影。不僅如此,週末、五一、國慶,楊建明也幾乎沒有休息。

  “只要大夥需要,我就會隨叫隨到。”這是楊建明對群眾的承諾,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堅持。

  2022年2月,離松陽縣板橋畬族鄉組織傳統畬族三月三活動只有不到兩周的時間,楊建明臨時接到鄉里電話,原先負責該活動的團隊臨時變故,需要他幫忙組織策劃該項活動。他沒有遲疑,馬上奔赴離縣城一個小時車程的鄉村,連續多日奮戰在活動現場,最終為觀眾呈現了一台高品質的演出。

  35年來,他奔波在各個節目現場,並且,每一次演出,從舞臺佈置到燈光、音響……每個細節,都一一把關,演員們如何走臺,如何演唱,如何表演……他都精心指導。他會為一個節目編排、一台晚會創意、一次活動籌劃,輾轉反側、夜不能寐。但是,當精彩演出掌聲四起的時候,他覺得之前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應有回報。

  讓松陽高腔重煥生機

  松陽高腔是松陽唯一的國家級非遺項目,被譽為“戲曲界的活化石”,然而卻一度面臨劇目流失、藝人年齡老化、後繼人才匱乏、演出市場萎縮等問題。楊建明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經過他的多方奔走呼籲,2019年12月,松陽高腔傳承中心成立,2020年,松陽高腔專業劇團組建。

  “老一輩的高腔藝人沒有規範的劇本,每次演出臺詞都不是完全一樣。”楊建明感到戲曲曲牌搶救迫在眉睫。他花了近半年時間,組織人員對松陽高腔曲牌進行蒐集整理和校對,對松陽高腔19個傳統大戲和30余個摺子戲進行系統的搶救性保護,通過簡譜和五線譜記錄、視頻錄製、劇本記錄,進行了系統性的整理,共搶救記錄98支曲牌,其中唱腔曲牌76支、器樂曲牌22支,為松陽高腔留下了傳承的範本。

  他還開展傳統劇目復排工作,創編、復排摺子戲《碧波潭·拔鱗》《悅來店》《柿子紅了》,唱腔片段《率將士闖天門》《鯉魚記·花園相會》、松陽高腔原創歌曲《拜刀記》等,如今相繼已在展演。沉寂多年的松陽高腔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生活中。

  文化需要傳承,但松陽高腔因缺乏規範化的人才培養,後繼乏人,這是楊建明最為擔心的事情。

  “以前的松陽高腔多是採取傳幫帶的形式,演員幾乎都在農村,水準參差不齊,很多人識字不多,國家非遺傳承人和省級非遺傳承人人數逐年減少。”對此,楊建明非常重視高腔人才的培養,和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浙江婺劇院、浙江音樂學院等院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選送小學畢業生到專業院校定向委培班學習,同時,還舉辦松陽高腔培訓班以及每年的松陽高腔進校園活動,讓學生廣泛地參與進來。

  “有了傳承的人才,相信以後松陽高腔這個‘活化石’,將會越來越多地走進百姓的日常娛樂生活中。”楊建明説。

  用戲曲講好松陽故事

  松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很深的文化底蘊。這裡,藏著很多動人的故事。楊建明希望能通過戲曲這種形式,把這些好故事以“最美的姿態”綻放于戲劇舞臺。

  張玉娘,就是其中一個。

  從2014年起,楊建明開始謀劃打造《張玉娘》劇目,一次次奔赴浙江越劇團,與導演、編劇、作曲落實對接工作,僅修改劇本就達18稿之多。

  楊建明生病在杭州治療期間,病床上還擺著一堆的工作材料。身穿住院服裝,挂著吊瓶,卻仍然專注地奮筆疾書,前來探望的朋友被這一幕感動了:“他心裏一直都掛念著工作,還沒有出院,手上扎著留針,就趕往浙江越劇團商量《張玉娘》劇目。”最終,《張玉娘》亮相國家大劇院,榮獲省第十三屆戲劇節新劇目大獎、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戲劇類入選作品獎,是麗水市唯一一個獲得此殊榮的劇目。

  松陽也是紅色熱土,有著很多紅色故事。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時,楊建明牽頭與浙江婺劇院創編松陽高腔紅色革命題材劇目《箬寮風雷》。

  為了了解革命歷史,楊建明在箬寮、安岱後等偏遠山村重走了紅軍所走的路線。他和當地村民打著手電筒進入已經荒廢多年的山洞,深入了解紅軍當年戰鬥的情況。後來,《箬寮風雷》在央視戲曲頻道播出,入選第十四屆浙江省戲劇節以及浙江省黨史學習教育推薦巡演劇目。

  建黨百年之時,楊建明又牽頭籌拍戲曲電視劇《紅色浙西南》。

  “用戲曲來講故事,這是一種非常有效果的方式。”楊建明説。

  對於未來,他表示:“我的文化夢一直都在,只要我在,就將一直奔赴在路上,為群眾送去更多的精神食糧,也為松陽文化的發展傳承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來源:麗水日報    | 撰稿:記者 蘭偉香 通訊員 包成春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